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级3D打印领航者,华曙高科:市场引领者

原标题: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级3D打印领航者,华曙高科:有破有立的市场引领者


设备与材料两手抓,两手都硬。




作者 | 国胜
编辑 | 小白

3D打印一词的出现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初指用喷墨打印头将粘合剂材料层层堆积的过程。
如今,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D打印涵盖了先进材料、机械、软件等多个学科,是一种跨学科交叉应用技术。
与传统减材技术相反,3D打印脱离了模具和传统机床的束缚,在软件层面将设计与制造流程尽量简化,大幅缩短了高精度构件的制造周期,同时在保持极低制造误差的基础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凭借独特的优势,3D打印产业已经从技术导入期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模具制造等领域。3D打印实现了制造方式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
近年来,中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行业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208亿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预测,到2025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630亿元,2021—2025年复合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
今天我们就走近一家曾出现在央视纪录片《大国之材》中的工业级3D打印领航企业——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曙”)。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3D打印一般属于“消费级”,实际上从3D打印技术的应用层面来看,目前国内工业级应用占市场主导,表明3D打印产业化应用正当其时。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
华曙正是工业级3D打印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工业级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华曙拥有国内唯一“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D打印行业上游为原材料及零件,包括3D打印原材料、核心硬件和软件等,中游为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下游则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消费及电子产品等应用领域。

(橙色部分为华曙涉及业务,来源:招股书)

(一)材料与设备两手都硬


华曙是全球极少数同时具备3D打印材料、设备及软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是我国工业级3D打印设备龙头企业之一。

(来源:公司招股书)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21年华曙的金属3D打印设备销量为164台,高分子粉末销量为150吨,在国内门槛较高的工业级金属3D打印领域成绩居前。原材料与设备的双Buff叠加,使得华曙在业务完整性方面没有明显的短板。

(来源:艾瑞咨询)
要知道其他同业可比公司要么打印设备的竞争力较强,要么打印原材料的竞争力较强,而华曙是材料、设备两手都比较硬。
招股书披露,目前华曙在金属3D打印设备和高分子粉末材料的部分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华曙招股书)
华曙具有完备的产品体系,目前已开发20余款金属与高分子工业级3D打印设备,并配套40余款专用材料及工艺,从设备尺寸到功能种类可满足不同行业的诸多需求。
与此同时,华曙的设备搭载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自主可控,安全性高,功能全面,配备可选工艺参数包,支持第三方材料,这样无疑会进一步扩大华曙的设备与材料的适用范围。

(来源:华曙招股书)

(二)产业化应用成果突出


凭借着材料、设备的一体化优势,华曙已经实现了国内外产业用户的规模化装机。截至2022年6月末,华曙的装机量已超过700台,居行业前列。其中,金属3D打印设备全球装机量超过330台,中大型金属设备用户装机量超过90台。
此外,华曙还积极地推行业务“走出去”战略,其设立美国华曙、欧洲华曙,与德国巴斯夫、德国宝马、美国捷普等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华曙的自主3D打印设备与高分子粉末已出口至全球30多个国家。

(来源:华曙官网)
国内,华曙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工信部重点项目等方式,在高性能3D打印装备、专用材料及关键工艺等方面取得众多突破,为航空航天等领域重大任务建设、集中攻克“卡脖子”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源:华曙招股书)
目前,包括华曙在内的国产厂商在全球3D打印市场中的占有率依然较小,但是反过来看,这也表明以华曙为代表的国产厂商们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来源:华曙招股书)

熟稔产学研模式,“含科量”满满,盈利能力强劲


(一)产销两旺,盈利增长迅猛


2019年以来,华曙的3D打印设备与高分子粉末材料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产能利用率提升显著。2022H1,3D打印设备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25%,高分子粉末的产能利用率为96%,同样在高位运行。
在此背景下,华曙在2022年11月的科创板IPO注册稿申请中拟募集资金6.6亿元,其中拟投资于增材制造设备扩产项目3.3亿元,另有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项目分别拟投资2.8亿元与0.5亿元。

(来源:华曙招股书)
收入端,2019—2021年华曙的营业收入由1.6亿元增至3.3亿元,CAGR为47%。净利润由0.2亿元增至1.2亿元,CAGR为155%,盈利增长迅猛。

(二)高研发投入支撑,盈利能力保持强劲


盈利能力方面,2019—2021年华曙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9%、58%、57%,处于可比公司中最高水平。


(来源:华曙招股书)
华曙与其他可比公司在毛利率方面的差异,主要是产品结构不同所致。以同是国产厂商的铂力特(688333.SH)为例,华曙的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收入占比较高(88%),而铂力特的3D打印设备相关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低(48%)。
除了用于对外销售,铂力特的3D打印设备还部分用于为客户打印定制化产品,而华曙则持续向市场推出全系列、全型号3D打印设备,因而主营业务的毛利率较高。
以2021年为例,华曙的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毛利率为56%,较铂力特高出约3个百分点。

(来源:华曙招股书)
较为强劲的盈利能力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的结果。
我们以研发支出总额来衡量,2019年以来华曙的研发支出总额占营收的比重保持在15%左右,整体研发强度很高。
研发模式上,华曙熟稔产学研合作范式,与哈工大、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一流理工类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基于华曙的设备平台,双方在3D打印科研成果方面卓有成效。

(来源:华曙招股书)
从研发成果来看,华曙不仅牵头或参与制定了10项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而且截至2021年末,华曙的已授权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数量分别为144项及34项,都要高于铂力特。
如今,国产3D打印厂商凭借着创新与突破和更具性价比与竞争力的打印解决方案与服务,正走出国门,开始搅动全球3D打印行业风云。
华曙作为国产工业级3D打印领域的代表,设备与材料两手抓,手握“一体化优势”、“性价比”等几板重斧持续奠定着自己与国外先行者直接对话的底气。
随着国内3D打印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备,借助产业链分工协作与国内优渥的高校研发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3D打印技术会在中国这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度迎来更广泛的应用。
这个过程,不仅是国产替代的深化过程,也是像华曙一样的国产领军企业攀登世界行业高峰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专访】华曙高科许小曙博士:我的创业历程,及特高温尼龙3D打印机的诞生
六部门印发《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疫情之下3D打印行业的春天
芬兰采用等离子技术开发先进的金属3D打印粉末
国内最大3D打印应用中心落户重庆
增材制造有多硬核? 看看这些工业案例就知道了!
许小曙:总有一天,你将用3D打印做出一切你要用的东西|跟着他们学转型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