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机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2 - 期刊杂志|免费杂志|电子杂志|杂志下...
班杜拉自我我效能理论使关于人类行为动机和学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自我效能理论能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效性欠佳的原因分析。
  以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认为,教师除了使学生获得道德、哲学、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外,还应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学,学了之后应该怎么做等等符合一定社会要求方向的思想行为,并由此提出了灌输法、说理引导法、榜样示范法、情景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等旨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影响的方法。但研究进一步发现,学生可能知道何时何地应该怎么做,但如果他不愿做,就好比一个人家中有许多书而不去看一样。于是提出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感受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行为是被表扬或鼓励的,以提高学生的习得正确思想行为的动机,使他们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向社会所要求思想行为发展方向发展———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但学习与思想行为的改变毕竟是两回事,而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行为想着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变化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应该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点。
  据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学中,让学生在某项具体思想行为方面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点。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我效能感影响已习得思想行为方面的知识的运用。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个体具有了某种知识技能,及其运用这种知识技能的愿望与将这种知识技能付诸实践并非一对一的关系,还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和控制。自我效能感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个体在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强化、诱因)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在影响行为的诸多思想类型中,最为重要的或无所不在的莫过于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应付各种不同现实的能力之判断了。只有在个体认为自己能胜任时才会努力完成需要那些知识技能的任务,习得的行为才会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效使用已习得的思想行为时,才会将其付诸实际行为活动中。例如,学生学会了有效的归因方法,但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是否会运用之,则要取决于他是否确信自己具有有效运用该方法的能力。已习得的思想行为的运用有赖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是自我效能影响学生对不同思想行为的选择。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人对环境及其行为活动的选择。一般而言,个体选择自认为能有效控制的环境,而回避自感无法控制的环境。就任务活动而言,个体选择是任务难度大对个体对社会都有利的行为还是选择任务难度小对社会对自己利益小的行为,就要取决于他对自己能否有效完成任务活动的能力的判断。同样当学生面对同一任务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时,是选择更为有效的还是次有效的,就要受他对运用那种思想行为的自我效能感的控制和调节。
  三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运用何种思想行为的动机。班杜拉指出:只有当人们认为自己能胜任某些活动,认为自己在此方面是有能力的,才会产生从事该活动的内在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负作用就在于阻碍产生使用已有技能的动力。研究表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不愿尝试运用更高尚的思想行为,即使这种思想行为更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要求,并且对已习得的思想行为的应用认可度低,难以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思想行为并付诸实施;而具有高尚思想行为并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与之相反。这也正如班杜拉等人研究所证实的:自我效能感是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动机对思想行为起作用的,这种作用会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习得水平及其在活动过程中的运用水平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
  由此我们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但力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行为活动望而生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运用正确的思想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知道了解的正确的思想行为以改变自己的实际思想行为表现,而不是将这些仅仅作为知识储存在头脑中。
  2、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增强学生运用具体思想行为的效能感。
  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对选择正确的思想行为获得首次成功。因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首次成功及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其次,外部强化。班杜拉的学生舒可对不擅长除法运算的儿童的研究表明:在人们掌握了某些知识技能、显示了自己有能力运用时,外部强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强化使其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能力。再次,积极的自我强化。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关键是使学生建立合适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使其能在较近的目标达到后看到自己的进步。最后,归因训练。研究表明,通过了解个体对成败的归因,可改变其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对成败的归因,如让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高,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可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归因训练是具体的。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策略、不同的场合条件应给予不同的归因反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学生对成功的良好期待,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教师可先诊断学生的归因倾向,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人师德工作总结
学校效能计划
中学生作文自我效能感及其审视(节选)
班主任比赛必须要知道的常见问题的心理学效应
教师职务考评思想政治表现
教师教学自我效能及评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