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对比研究1 - 纸库论文网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对比研究

作者:纸库网 时间:2010-11-02 浏览:523

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应用上也存在许多差别。本文对中西委婉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对照研究,揭示了其内在接洽。

关键词:委婉语;传统委婉语;文体委婉语;宗教文化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的前缀eu=well 和词根pheme=speaking。根据《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的定义,委婉语是一种用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润饰手段。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委婉语的分类和功效

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所谓传统委婉语,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干的。如生、逝世、病、性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到是粗俗、生硬、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达,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所谓文体委婉语,实际上是奉承语,溢美之词与禁忌语无关。委婉语的功效有:避讳功效、避俗功效或雅化功效、礼貌功效、粉饰功效和褒扬功效(淡化或夸张功效)。逝世亡是人类广泛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时有产生。由于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不同,所反响出的对逝世亡的见解存在很大差别。

二、英汉两种语言逝世亡委婉语不同的原因

1、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别

基督教在英语国家的人们生活中施展着重要作用,其关于逝世亡的委婉语多半来自《圣经》,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干。许多基督徒都信任“来世”和“原罪”之说,在他们看来,逝世亡就意味着"to go to heaven"(进天堂)、"to be called to Cod"(被号召到上帝那) or "to cancel ones account"(销账)。在中国,没有一种宗教能像基督教在英语国家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汉语有关逝世亡的委婉语体现的是多种思想系统和宗教信仰,表达的是对人生、逝世亡不同的见解。与西方基督教齐名的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但自唐朝以来,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言喻,有着与基督教“来世”类似的“世代轮回”之说。我们经常说的“逝世”、“逝世”、“谢世”等逝世亡委婉语,皆出于此。

英语中“逝世”的很多委婉: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be asleep in the valley,be in Abraham’s bosom, be promoted to glory),be taken to paradise, etc。汉语中则重要是来自与道教和佛教有关的用语,如道教有关“逝世“的委婉语有:羽化,仙逝,仙游,登仙,成仙,归西,归天,驾鹤西去,驾返瑶池等;佛教的有:坐化,入寂,圆寂,物化,升天,灭安,涅磐,转世,归真,迁化,归寂等。和尚之逝世为“涅盘”;高龄而逝世为寿终;殉情为“飞蛾扑 火”;为贞节而逝世为“全节”;为民族利益而逝世为“殉国”;随君主一起逝世为“殉葬”;为守卫祖国而逝世是“烈士”;共产党人之逝世是“去见马克思”,更有老百姓所谓的“地下工作者”等对逝世人的谑称。

2、不同的语言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别

两大民族都把逝世亡看作“休息”或“睡眠”,"final sleep"、"to be at rest"、"to return to dust"这些都反响出了两大民族对“逝世亡”见解的类似之处。不管哪个民族都把逝世亡看得非常神秘,也非常忌讳说“逝世”。人们通常认为只要不说“逝世”字,似乎“逝世神”就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人们往往用“逝世”的委婉语代替“逝世”字。其实,从符号学角度讲,语言是一种符号集,是必定语言情势和必定语义的联合体,语言情势和实物之间没有必定的接洽,语言并不具有超人的魔力。然而,由于以前的人们不太懂得语言的本质,加之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懂得不足,“语言往往被与某些自然现象接洽起来,或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带来的祸福接洽起来。这样,语言就被赋予了某种它本身没有的、超人的感到和力量;社会成员认为语言本身能给人 类带来幸福或灾害,保持语言是祸福的根源,谁要得罪这个根源,谁就要得到处分;反之,谄谀它则会得到庇护和保佑。”(陈原)这种“说凶 即凶,说祸即祸”的对语言的迷信思想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很广泛。“逝世亡”也许是人们最畏惧、最忌讳、最不愿谈论的话题,因此英汉语中有着大批有关“逝世”的委婉语。英语有:be at rest ,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answer the final call, n, breathe one’s last, , be no more, throw up the cards, etc。汉语中有“老了,没了,逝世,病故,作古,辞世,逝世,与世长辞,上西天,升天,等。虽然英汉语都有很多表现“逝世亡”的委婉语,但是它们的表达情势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别。汉语中“逝世亡”的委婉语因阶级、地位、等级、身份、对象、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皇帝“逝世”的委婉语还有“驾崩、弃群臣、宫车晏驾、千秋万岁后”等。 皇太后、皇后逝世也称“晏驾”。对美女的逝世称为“香消玉殒、玉碎珠沉”。战逝世为“就义、就义”等;名人逝世为“逝世、谢世”;一般亲友为“安息、离世”;坏人的逝世为“见阎王、完蛋了、蹬腿了、呜呼哀哉”等。但英语“逝世”的委婉语却没有这么繁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候语英汉对比研究
精选336个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普通语言学论文
英汉习语、谚语(7)
英语学习有诀窍 超详细
英语中文之差异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讨论会征文通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