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崇明人的案头, 总有蒸糕的香甜

崇明有一句民谚:"有钱没钱,蒸糕过年"。腊月刚刚过半,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粉,然后再在灶头上架起蒸笼,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2:1的比例用开水糅和,待成为手捏成团、落地能散状时,渐次放入笼格内用旺火蒸制。这个时候屋内热气腾腾,灶头灯火通明,甚至通宵达旦。糕要蒸得细腻,往往用"掼"的办法,就是将蒸熟的米粉用蒸布包好,两个人拎起来,抛向上方,又用力掼到桌子上,这样多次反复,米糕掼得又粘又结实。

除蒸糕外,家家还要炒干果。干果通常有三种,就是花生、蕃芋干和蚕豆。都是平时自家种的。父母总是把这三种干果拌在一起,装在甏内然后储存起来,而孩子们总是先挑最好吃的长生果吃,完了再吃蕃芋干,而蚕豆最后都剩下很多,因为蚕豆太硬了,口感真不怎么好。炒干果是我们这一代孩子当时只有在新年里才能够吃上的美食。不像现在,只要到超市一转悠,就可以买到很多年货,但个中滋味却也消散了。

过年的准备紧张地进行着。直到春节前,全村都在杀猪宰羊的热闹氛围中。家家的屋檐下,挂满了腌制的猪肉、青鱼,厨房里飘出诱人的肉香。寒假在家的小孩也不闲着,挖荠菜是他们不用学就会的事,拎一个小竹篮,不消半天,就能在田头地角挑上一篮子的散发着清香的荠菜。这些清香可人的田间野菜,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包进馄饨、圆子,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大年初一睁开眼,除了压岁钱,还有意外的惊喜。我和姐姐的床头都会有一双崭新的芦花蒲鞋,这都是勤劳手巧的奶奶给孙辈们赶制的,毛茸茸的芦花蒲鞋虽然看上去"木醺醺",但它的保温性极好,脚往鞋里一伸,顿时从双脚一直热到全身。芦花蒲鞋之所以如此暖和,是因为它使用了崇明土生土长的材料:稻草和芦花。它接足了地气,给人们带来的是极为朴实的温暖。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芦花蒲鞋已经彻底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冬天无论走在崇明乡间,还是镇上集市,都已经觅不到芦花蒲鞋的身影了。

亲友间走动,爷爷会用一种特别的方法来招待他们,十月底填埋在地里储藏过冬的晚芦穄终于可以"开填"了。爷爷小心翼翼地扒开严实的泥土,芦穄露出泥面的瞬间,依然一身碧绿。在地里填埋了一个秋冬的芦穄,味道比新鲜的汁更多、味更甜,且甜中还带有醇香味,如果不小心碰到那种内心泛红的糖芯芦穄,那绝对是让人惊喜的。还有一种芦穄经过微弱的发酵,带有一点酒的味道,这种"醉芦穄"让人陶醉。于是,在暖意融融的冬日里嚼根冻芦穄,那种琼浆玉液般的甜蜜和滋润,也从旧年传递到了新年。(施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喵当记者|怎样写《家乡的风俗》
想起当年芦花蒲鞋
霸王行军鞋——东山项蒲鞋
盛泽方言 第八十四辑
崇明芦穄正甜,会吃还得会挑哦~
辽河冬-赏芦荻-枯荷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