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经研究】2018年生物制药行业运行情况及2019年行业发展趋势

​​本文章为WEFore原创。

一、行业运行分析

(一)发展情况:所在市场处于发展初期

中国生物药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具备强劲的增长潜力。2018年以来,我国生物制品行业政策着重鼓励创新,结构调整,医改组合拳一以贯之。上半年随着创新九价HPV疫苗超预期获批,肿瘤药获得领导关注,2017年底的扶持创新药政策持续发酵,整个生物制品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生物医药还处于兴起的阶段,尤其是国内做创新药的企业尚处于非常早的起步阶段。

医药行业是需求刚性的标准弱周期行业,在我国又由于缺少国际制药巨头那样全球性竞争药企,因此行业内需依赖性极高。生物制药行业受益消费升级的品种普遍增长较好。部分企业前期研发品种逐渐步入收获期,随着现在双目录对临床需求高的药物的明显倾斜,临床紧需治疗性用药和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有望加速放量,辅助用药空间将进一步压缩,新药上市放量有望加快。

(二)规模情况:生物药成为全球畅销种类,国内外市场迅速增长

生物药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基因和细胞治疗等。由于生物药具有结构多样性,其在选择性结合靶点、蛋白质及其他分子的时候能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因此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多种没有其他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此外,相比传统小分子药物,大分子生物药的高特异性和选择靶向性使此类药物有更好的耐受性、更小的毒副作用和卓越的疗效。因此生物药是目前全球最畅销的医药产品,2017年十大畅销药中有7种为生物药,销售收入约占74.1%。根据F&S报告,全球生物药市场在2013-2017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4%。

2013-2017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经历快速增长,从862亿元(约占总体医药市场的8.7%)提升至2185亿元(约占总体医药市场的15.3%),年复合增速约为26%。

(三)需求情况:消费升级带来新机遇,政策影响较小

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人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逐年递增。2018年第二季度,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约为523元和329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升级持续推进,消费类产品获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消费药品——尤其是生物制品——不涉及医保支付,基本不受目前的控费政策影响,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避风港,治疗性生物制品、疫苗等值得关注。

特别是新型疫苗放量。近年来,随着个人消费能力的提升、“治未病”意识的发展以及HPV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知名度快速扩大,我国的疫苗需求度正在持续增长;而在供给端,受益政策支持,多款全球重磅品种正逐步登陆我国市场。在供需两端的驱动下,我国疫苗市场进入快速放量期,以多价、多联、预防重大疾病为代表的新型疫苗正为其中翘楚。多价疫苗可预防同一病原体的多个亚型。随着毒株的多样化和新型毒株的流行,人们对多价疫苗的需求愈发强烈。

二、价格情况

随着医药招标进度的推进和多地招标制度的改革,医药制造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幅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以来,受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影响,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医药品价格持续上升,涨幅进一步扩大。2018年全年医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约3.1%。

中西药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一直在100以上,不过在2018年年初开始下降,在2018年3季度开始略有回升,截止2018年12月,中西药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5,总体来看,中西药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8年保持平稳。

三、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一)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且也是关乎人类身体健康的民生产业之一,其刚需特征明显。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国生物制造技术及产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重视自主创新,从技术和资金两方面着力,尽快形成追赶实力。

未来随上市生物药数量逐步增加以及其覆盖适应症的进一步丰富,市场规模将保持扩张,根据F&S预测,到2022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将提升到40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中国生物药市场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在患者基数较大、资本支持力度强以及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我国生物药的市场规模具备较为强劲的增长潜力。未来伴随需求的不断提升及政府与资本对创新生物药的利好,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预计到2022年将增至4785亿人民币,保持约14%的增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未来两年创新药有望上市重磅新药情况

展望未来两年,免疫治疗领域有多个PD-1/PD-L1有望上市,小分子靶向药领域多个ALK抑制剂、EGFR抑制剂、BTK抑制剂、NTRK抑制剂、PARP抑制剂、JAK1/2抑制剂有望上市,其中包括一批国产创新药,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三)2019年国产新药有望陆续在海外提交上市申请,开启国际化进程

2019年定义为中国创新药国际化元年。目前已经有多个国产创新药处于全球临床III期状态,其中和记黄埔的C-Met抑制剂沃利替尼和索元生物的Enzastaurin可能成为first-in-class的品种,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赞布替尼有望成为me-better品种,贝达药业的ALK抑制剂恩莎替尼针对现有ALK抑制剂耐药的患者仍然有效。

预计2019年,可能有包括赞布替尼、恩莎替尼和贝格司亭均有望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提交上市申请,标志着国内创新药产业进入新阶段,创新从国内走向全球。

(四)生物科技公司大量登陆港交所,带来更多投资选择

目前,由于A股对上市企业的盈利有一定的要求,这使得许多创业型的生物科技类公司暂时无法登陆A股市场。2017年12月15日,联交所公布,决定落实计划拓宽现行的上市制度,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股份发行人,以及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型及创新股份发行人,在做出额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在主板上市。2018年4月下旬,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生效并开始接受上市申请。

2018年5月8日,歌礼制药首家提交港股招股书,并于2018年8月1日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联交所上市的尚无盈利的biotech。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家Biotech提交了上市申请。未来,联交所有望诞生中国的纳斯达克生物医药板块,并为创新药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五)生物制药行业将加快重组整合

生物制药行业整合速度加快,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生物制药行业集群效益的发挥,进而使得行业的实际竞争力得以提升,是当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正在进行的事情;生物制药产业立足生物制药技术创新,不断将全新的生物制药成果运用到实际的产品研发中去,可以形成更加全新的生物制药产品体系,这也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步骤。对此国家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使得生物制药企业可以更加放心的参与到产业优化升级的环节中去,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企业研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就是站在长远发展的视角下,对于专利制度,专利技术,专利情报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国际生物制药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从产业化增速和市场空间来看,国内市场的想象空间,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海内外研发项目进驻,行业竞争性回进一步增强。

四、行业风险分析

(一)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现在公司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临床阶段,临床试验或申报的失败可能将导致产品无法按预期上市。

(二)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产品所在的领域都存在竞争关系,有已经上市的同类药物或处在同一阶段但较为成熟的创新龙头,市场竞争激烈,计划商业化产品可能在推广中将面临不及预期风险。

(三)盈利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尚无已产生收入的产品,由于产品大多处于研发阶段,未来仍会产生高昂成本,因此即使在少数药品商业化后,公司仍有可能无法按照预期实现盈利。

(四)融资渠道不畅风险

生物医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其需要足够的前期资本投资,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加大的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资本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医药产业方面的融资比较混乱,投资收益不是太理想并在在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下引起其他投资收益缩水,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五)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

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大型医疗设备主要诊断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进步迅速,产品更新快,若出现新的替代技术或者产品,有可能导致市场空间萎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10年的十倍股,首选创新药、疫苗、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行业
这个重磅产品终于来了!
医保集采高压之下,可以买入哪些医药股? 仿制药和冠脉支架、骨科耗材的集采政策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影响是—...
读懂生物医药的六大赛道,投资最硬核的细分子行业
悲观时刻看医药:行业的投研思路梳理
外资加速布局医药股 四季度板块关注度明显提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