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承光先生谈意拳摩擦步
意拳摩擦步

“察未势之机会,度已身之短长”,说明实战中双方距离控制的重要性,而距离的控制需要步法来调整。为了施以有效地攻防,则必须依靠步法的移动来随时调整自己与对手之间的距离。恰当的距离应是在退到对方起脚刚刚够不着的地方,如能把握好这样的距离,则需要非常好的步法。所谓好的步法应是灵活,准确而富有弹性,能够有效地控制实战的主动权,为随时随地发力创造条件。所以攻防动作的实现,首先是从脚步动作开始,即步法的移动是一切动作的先导,而技击步法的训练,不同于一般生活中自然习惯的走、跑、窜、跳,也有异于体育运动中的跳跃或奔跑,它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专门的脚步动作。古拳谚中“宁传十力,不传一步 ”,“手到步也到 ,打人方为妙”就充分证实了这种特殊脚步动作——技击步法在实战中的重要地位。

意拳的基础步法训练称为摩擦步,它不是与地面的真正摩擦,而是在移动步子时,运用意念诱导,精神假借,使脚与地面距离很近但并不接触的情况下与地面在意念中不停地摩擦着前进或后退,并体会其中的劲力感。

由于其在运行过程中和试力的原则要领大致相同,故也可称其为脚与腿的试力。

练习摩擦步要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的指挥作用

意拳中的意念活动在整个训练体系中犹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即形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意念指导下的有目的的运动,而非盲目的空舞乱动。练习走步时,我们常采用脚踩圆木棍与地面缓缓摩擦而行的意念。此意念的关键之处在于地面。如果把地面想象成光滑的,一马平川式的,那么就失去了“摩擦”二字的含义,故为了突出“摩擦”之意,不管真实的地面如何,我们都要将其想象成沟沟坎坎的样子,脚踩木棍与地面摩擦时会有咯噔、咯噔的感觉,这种“咯噔”感就是我们在行进时神经肌肉松紧的转换。初始这种感觉可以平缓一些,即前进或后退都有一定节奏,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就要打乱这种节奏,向前随时要有向后的感觉,向后则反之,并随时注意我们落脚的地面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丈深渊,所以,要随时保持精神的高度警觉,并能随时有效地控制腿脚的运行,我想抬就抬,想落就落。同时,也可设想腿部及上身都浸没在粘稠的泥浆之中,每一动都要困难的将粘稠的泥浆拔动,随着水平的提高,可逐渐增加泥浆的粘稠度,并设想脚如耕地的铁犁一般插入地下的泥土之中,每走一步都将地面翻起道道犁沟,经常在这种意识之下,我们的腿部的神经就会变得非常灵敏。

意念诱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神经系统,增强其灵敏性,以致更为有效地支配肌肉的工作,并且神经系统都具备一定的应激性,它的应激性好比一口钟,你轻敲它轻响,你用力撞它就大声响,所以你给它什么样的刺激,它就回予你什么程度的应激。你的刺激越深、越细、越大,它给你的应激性也就越深越细越大。无论是手臂的试力还是腿脚的试力,其原则都是相同的,同时手和腿在试力时也要相辅相成,最终互为一体,成为周身的整体的试力。姚先生讲:“意拳就是用意的整、带动力的整,最后是意力合一周身整体的整”。

2、继续把握自然、柔和、松缓、细微的摸劲原则:

既然摩擦步称为脚与腿的试力,那么在试力过程中,自然、柔和、松缓、细微的摸劲原则同样不可忽视。脱离了这种原则,所谓的摸劲就会徒具表面而失其内涵,因为只有在这种原则指导下,我们才能“稍安勿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在各种劲力的微妙变化。

摩擦步遵循自然,越自然的行为越能体现出一种本能的内涵,而实战的最终追求的就是从人本能的励练与发挥,而非拳术套路那种“备好药方,以待患者”之庸医行为。所以“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后必当然。

其遵循柔和,似水一般越是极柔的东西越无懈可击。柔则无形,无形则又可适应各种变化,站在水边,用力击之,方可领悟到柔和的真谛!

其遵循松缓,试想一面红旗既使涂抹再多的红色,它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它本身就是红的。如果你自身很紧,那么发力时又如何再能体现瞬间的紧呢?“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主张“松缓”但并非无力,“松缓”是神经肌肉在意会诱导下体会内在劲力微妙变化的一种状态,芗老曰“在缓动中求速动”,极缓慢处极快速,即神经肌肉在松缓状态下趋于协调的表现。

其遵循细微,习拳犹如读书,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读得越深越细,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就越深刻。所以练习意拳不但要想到你的神经肌肉,更要想到你周身的每一根毛发,甚至每一个细胞,只有不断的在细微处摸索,你的体认才能日益精进。姚先生讲:“为什么有些人练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提高呢?因为他练的太粗糙,没有从细微之处往深层次里找,只在浅层次原地踏步,又怎能迈步向前呢?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老师的指导问题,如果老师本身就没有达到很深的层次,结果只能‘以其昭昭,使人昏昏’了;其次,学者本身的悟性与勤奋也是能否深入学习的关键所在。”

3、注意周身整体姿态的每一个原则性要求

正确的技术动作源自于科学合理的形体姿态,而其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其能否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及运动质量,所以为了保证摩擦步练习的水平与质量,就不得不对我们周身整体的姿态的原则性要领进行一番探讨。

(1)走步时要始终注意周身整体并保持其中正安舒

我们在练习手臂的试力时,虽然是侧重于双手的各种变化,但这是在下肢及躯干的催动配合下的各种变化,所以很容易体验到“整”的感觉,而在走步练习时,在腿和脚的缓慢运行中,上肢和躯干基本没什么运行轨迹,这就很容易忽视上身的意念而影响整体劲力的培养,虽然走步时上身没什么运动,但它并没有处于休息状态,其双手左右分开,如搭扶在两边的栏杆上,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头上领如有小线上提,领微收,似夹小棉球,头顶与前脚相争,总之其要求与站桩基本相同,要始终保持身体的中正。

芗老曰:“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上下相引为周身互争之法”。而周身整体的中正则是“上下相引”之基础,所以走步时要始终体会“身如线吊系”的感觉,不可因为侧重于腿的练习,而忽视了上身的锻炼。走步时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向前走时,身体后仰,胯向前挺,意为向前送腿;而向后走步时,身体前趴,臂部后撅,意为向后送腿。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头领不起来,破坏了身体中正状态,而影响了整体力松紧之争,而克服这一毛病的关键在于膝关节的控制。走步时,膝关节要随着腿的前进或后退而增加其弯曲度,同时保持头上领,如此就能有效地控制身体的平稳中正。

周身整体的中正是走步时对身体姿态的基本要求,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进一步完成后面的动作。

(2)两脚并立为走摩擦步的起始状态

在保证身体中正状态下,无论前进或后退,运行的脚都要以两脚并立状态为起始点,因为只有在两脚并立状态下,我们才能保证支撑腿的平稳与运行腿的灵便。试想,假如我们两脚分开的距离很大,动起来是有一种“横行霸道”的笨拙感呢?同时以这一个点为中心,我们可以产生很多个方面的运动即可前进,也可后退,可大步亦可小步。

(3)在以两脚并立状态起始时要注意支撑腿的关键作用

所谓支撑腿是指支撑身体平衡和催动另一条腿运行的腿。它的关键作用好比汽车后两个连着发动机的轮子,只有它去催动前两个轮子,整个汽车才能运行起来。所以我们在走步时以左腿支撑为例,右脚从两脚并立状态缓缓起始,这时左脚掌下踩微微前蹬,去催动右腿向前走步;而当右腿向后退步时,左腿要微微下坐,身体微靠,带动右脚回拉向后,那来的劲儿?都是左脚掌蹬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姚先生讲:“支撑腿的作用很关键,它是身体运动的力源,是摩擦步的灵魂,没有它的指挥带动作用,光是另一条腿局部的划圈,你苦练十年也没用。”所以走起来一定要运用根部的力量,即支撑腿微微下踩前蹬催动或带动运行腿去实现各种动作。

(4)在注意支撑腿的关键作用时,更要突出运行腿的强点部位。

所谓运行腿是相对支撑腿而言;所谓强点部位是指运行腿在运行过程中力量相对集中并突出的部位。走步时,运行腿的脚尖、膝盖、胯这三处是它的强点。同时也不可忽视额头的向前引领作用,也就是说,在支撑腿的催动下,向前去步时,要突出额头、胯、膝盖和脚尖的强点作用,让它们去带动周身整体的前进。额头、身体和腿在走步过程中配合是很紧凑的,虽然它们是整体同时的动,但在运行中的时间和距离的比例不同,由于摩擦步侧重于腿的运动,故腿部三点动的要稍微快相对一些,幅度大一些;而辅助运动的额头及上身却要相应的慢一些,幅度小一些,总之它们要相互配合,协调共同完成动作。

(5)突出走摩擦步的方向感,眼睛要始终盯住前方同一个目标。

走步时,无论前进或后退眼睛要始终盯住一个目标,这就制约着身体,身体也不可有任何的偏倚。虽然在支撑腿催动下,运行脚在两脚并立状态下起始向前迈出约一脚距离时有向外侧拔转的动作,但上身和支撑腿都要保持中正稳定,不可有丝毫随动之意,前进时,力量要始终前指,后退则反之,因为只有先确定了前后单一的方向,才能把握以后变步时的不同方向。

而有的人在走步时,身体往往随运动腿外分而转动,姚先生强调这种动作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们走步时身体是直面朝前,运行腿外分实际上是与支撑腿及头部似有弹簧相争并顶着先由前而逐渐向外撕开,这时周身整体仍要顶着朝前,并在支撑腿的摧动下逐步加强顶的力量,以摧动定行腿的外分。运行腿在外分的同时要细人体会其与支撑腿及两腿裆部都有撕裂之感。运行腿在落地时支撑腿和身体在站立不动的情况下仍要继续加强顶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运行腿外分时与支撑腿和上身之间的争力。

如果运行腿外分时,支撑腿和身体也随之转动,力量就成了一顺,不仅没有了争力,也失去了向前的指意。

如果身体随运行腿外分而且转动也行,只不过是转动时我们还要有支撑的劲,我们仍要把前指之意指向身体转变的方向,而不是说腿分身随就完事,这是两个概念,它混搅了走步的方向问题,意拳的实战步法始终是以前指为正,先练习前指,而后我们在变步时有的是环绕变化的机会,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具备前指力,既使转身我们也要头和脚上下相争,支撑腿下踩前蹬,拧裹、螺旋向外顶着劲扭转,而不是单一的丢掉前指而一味的旋转。所以姚先生讲:“摩擦步的前指力很关键的,就如枪杆上的准星一般,它是发力的导向,无论你方向怎样变化,都要突出前指力,落脚之处,随即就能发力。”

(6)走摩擦步要和站桩紧密结合,走步就是活动的桩。

我们在站桩时,要求头与前脚、后胯与膝盖相争,周身各处无不相争。这种要求在走步时活动起来的情况下更要有充分的体现,无论前进或后退,头与前脚的弹簧都被拉长,脚伸得越远,弹簧被拉得越长;当脚收回时弹簧相应的被回缩,要始终保持头和前脚的上下相争,使身体挺拔起来。

在上述原则要领指导下,意拳摩擦步的练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①定步摩擦步;②走步摩擦步;③无定式的摩擦步练习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定步摩擦步

此为摩擦步入门之基,定步即原地站立的练习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练习者适应这种方法为以后的走步练习打下基础,并逐步提高其功力水平。

初习摩擦步可以从立正姿势开始,首先凝神定意,两眼注视前方一固定目标,以先行右脚为例,双腿两膝稍微弯曲,臀部似坐高凳,身体后部似有挤靠大树之意,两手左右分开手心向下,手指横向前指,假借双手扶在两边的栏杆上,只可用意不可真的用力去扶。随即开始向前迈出右脚,在提脚时,意念假借身体整体带起后脚,脚跟平行将脚掌拨起大约离地一公分的高度,同时设想右腿膝部上面似有细绳微微上拽,将右脚从烂泥中拔起顺着左脚掌内侧缓缓向前行进,意念假借双腿踩在烂泥中或站在沙滩里,右脚掌底踩一圆木棍缓缓向前,这时要细心体会右腿,膝部,脚尖把烂泥、沙土缓缓拨开之意,右脚掌下面要体会把圆木棍在不平的地面上困难的滚动,同时有左后腿催动右腿之意,这时右脚慢慢向前走到距左脚尖大的一脚距离,右腿膝部似直非直时,就不要再前行了,这时右腿、右脚掌横站向外侧缓缓移动,这时意念假借把右腿右脚外侧的烂泥横着斜前方有拨开之意,右脚掌下面的圆木棍被踩着横向滑动,头与右脚似有上下相系的弹簧上下斜面相争之意。这时右脚移动到丁八步位置后,开始缓缓向后行进,这时意念假借右腿将右腿后部,右脚跟后部的烂泥缓缓趟开,右脚掌下面踩着的木棍缓缓地在不平的地面上向后滚动。向后退时要细心体会右腿右脚把烂泥缓缓趟开,踢开的阻力感,体会脚踩木棍向后滚动的阻力感,细心体会头与右脚掌上下相系的弹簧上下相争,这时身体仍然保持自然直立,左腿膝部弯曲,以利于身体的平稳。这时右后腿的向后退到前七后三的丁八步位置,右后腿要以右脚尖为首开始缓缓向左脚后跟部向前,向内斜前方行进,这时左腿要配合胯部,膝部脚掌意向前拔,似有后腿催动前腿之意,右腿在向前行进时要体会把烂泥趟开,右脚掌踩的圆木棍在缓缓的向前滚动,这时右腿要突出前胯,膝部脚尖有前指之意,将右腿上下左右阻挡的烂泥整体的趟开,这时右脚缓缓的回到定式位置,右腿在向前行进时始终要注意与右脚上下相关的弹簧有上下斜面相争。

定步摩擦练习,实际上是右腿在原地画一个圆圈的练习,在原地旋转时始终要体会腿部运动的阻力感,头与脚掌上下相关的弹簧的相争之意。无论怎样运动都必须保持有阻力。随着水平的提高,这种阻力要越来越强,但必须要用意不用力。同时左右脚须相互交换练习,特别是感觉薄弱的一面更应加强练习。

2、走步摩擦步练习

走步摩擦步即行进间的摩擦步练习,相对定步来说它增加了技术上的难度,练习走步摩擦步要从技击桩丁八步姿势起始,两手掌向下手指相向指出,意念假借双手、双臂放松的搭在栏杆上,用意念来保侍身体的平衡,意念假借双腿、双脚踩在烂泥丛中,大腿以上的躯干设想仿佛站在水中,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泥水缓缓挤动。这时右脚掌向前蹬地,配合身体缓缓向前移动,意念假借身体的上下、前后似真的有挤动烂泥之阻力感,走步时左腿膝关节弯曲,慢慢将身体重心移动左前脚上重心为前七后三。意念假借右腿膝部关节似有小绳上提之意,身体带动右腿右脚缓缓从烂泥中平行拔起,离开地而约一,二公分。右腿右脚向左脚后跟部斜前方缓缓进行,头与右脚掌上直相关的弹簧保持相争之意。在向前行进时腿部的意念,要求与定步摩擦步行进时相同,右腿右脚顺着右脚内侧前方直行到大约超出左脚尖一个脚掌的长度,开始横着向斜前方移动,意念和定步摩擦步相同。这时右腿右脚缓缓的行进到丁八步桩法前脚的位置,右前脚掌轻轻的踩地,后足跟微微离地,这时身体的重心仍是前三后七。此时身体在向右脚前方移动,右脚掌再完全落实,落实后身体重心向前慢慢移动到右腿上,这时右脚掌开始向前蹬,右腿膝部关节弯曲,周身整体把左腿左脚慢慢从烂泥泯中拨起,整个脚掌平行的整体离地,其意念要求与右脚右腿行进时一样,可以反复的进行左右脚交替的向前行进练习。

以上的意拳摩擦步的基本练习方法,其动作要求可概括为四个字:提、蹬、扒、缩。“提”指提膝;“蹬”指脚下踩后蹬,即起脚时的动作;“扒”即落脚时五趾轻轻扒地;“缩”指脚心微含的定思。

有了以上练习的基础,再练下去则要求前脚往前行进,当膝关节将要伸直时,不要忙于落脚,而是用后腿在后腿(支撑腿)后和身体的力量继续催送前腿和前脚,使前脚在后腿和身体的催送下,向斜前方再滑动大约十五公分左右。这就是说每个步长要比基础的步法练习长一段距离。当前脚落地时是脚尖先落地,前脚着地以后身体马上要跟上去重心立即移到前腿上(左腿),右脚和右腿马上也跟上来。落到与前脚(左脚)所站位置相等的地方。这种练法为摩擦步的大式走步法,做这种摩擦步练习的时候,应配合大式桩。因为配合大式桩训练习可增加腿部的稳定性力量。

3、无定式摩擦步练习

芗老在提及步法时曰:“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足进,后足随,前后自有定位;以前步做后步,以后步做前步,更以前步做后之前步,以后步做前之后步,前者自无定位矣。”

所以在定步,走步(包括大式走步)练习有了相当基础后,进一步我们则要进行打乱程序无节奏的无定式练习。我们脚踩圆木棍在又去又回,又回又去的矛盾状态下,试探着往前走去。我们的步子或进或退,或整或半,或大或小,或匀速或加速,同时精神意识要保持高度警觉,走步过程中或将要落地的时候,突然脚掌触及石子或砖块,我们要敏锐地体察出异样感觉并能及时处理,将脚仃住或收回(后退步亦然),要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般,此目的是为了强化脚和腿在各种变化中仍能保持均整浑厚饱满之力,并相机而动,随势而变,不让对方察觉出自己的步法意图和行步规律,以适应实战的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拳摩擦步基础
形意拳入门——摩擦步的功法练习
意拳摩擦步要诀
北腿代表戳脚拳技术
恰恰的基本步练习及要领
【手牵手运动】有氧减脂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