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来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好的自己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组建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父母。
01
与原生家庭握手言和
“小时候,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饭”
“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对我非常非常严厉,我有一度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场跑1000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还不让妈妈给我做新衣服。”
“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幼小的她,曾在阳台边上写下这样厌恶人生的话。
这个人,是被公认为“央视一姐”的董卿。
近几年凭借《诗词大会》《朗读者》,董卿又火了一把,而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一向成熟稳重的她谈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泪流满面。“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父亲的各种期待”。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自己何尝不像董卿一样,看似光鲜得体的背后,内心始终住着那个父亲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孩。原生家庭,可能是内心最柔软、最不能触碰、又无可奈何的地方。毕竟,你无法选择,也不是通过努力就能重来,但影响几乎将会伴你一生。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经常没有安全感、莫名地焦虑、不自信,又说不出为什么会这样;在人际互动中,经常不自觉地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学到的一些行为;过于要求完美,生怕自己搞砸,好像默认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
中国也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童年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幼年的经历即使已经不记得,往往也会内化为潜意识中“隐形的誓言”,影响你的行为而你并不一定自知。
02
原生家庭与我——
“我总是不够好”:原生家庭最深的影响
①“受家庭伤害后,往往会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完美,你的强大只是表面。”
②“每当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内心总是空虚无助,不断地寻求安全感,但是永远没有办法真正寻找到。”
③“往往因别人的目光而活,没有别人注视而失落,为了达到别人的期望而委屈自己,有人对自己稍微好点,都当作天大的恩德,暗含的潜台词是自己不值得被爱。”
苛责自己、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这些让你得出“我总是不够好”的结论,大概是中国式原生家庭对你产生的最深的影响。
考了99分的孩子,很可能得不到渴望已久的夸奖,取而代之的是父母一句“为什么不能再仔细点考100分?”。
久而久之,父母对你的评价,最终会内化为你对自己的认知。成年后的你,内心还住着一个过于严格的“父母”,时刻对你做出评价,鞭策你不断地追求“完美”,以抵御内心对于“要变得更好”的不安焦虑。
也正因如此,有时候你特别害怕失败、怕把手头的事搞砸。其实你“害怕”的背后,不是针对生活中的具体某件事,而是“我不够好”和“妈妈永远无法满足的要求”。
03
原生家庭,不该是你拒绝成长的理由
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但“原生家庭已经不能再重来,那我能怎么办?”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陷入无助感之前的自我发问。
有些伤害,代代相传,我们的父母很可能也是受害者。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同样也没有完美的家庭。
童年决定了我们生命初期的生命质量,但成长却是我们自己一辈子要去完成的事情。原生家庭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我们还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自我成长。并且,作为父/母的你,也将会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04
如何降低原生家庭对你的负面影响?
(1)接纳:童年无论好坏,都已经是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
接纳,不是接纳来自父母的伤害,而是接纳我们的生命中有一段,是充满苦难和荆棘的。
父母以及家庭留下的伤痛看似是人为的,但也可以看作是某种无意的过失。因为没有哪位母亲会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发誓要伤害自己的孩子。而后一系列不良行为的背后,一定有她潜意识的某些动因。
因此放下与父母纠缠,就是我们处理童年创伤的第一步。
(2)认同:我们的父母也有不幸的童年
我们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大多是从父母那里学习来的,而我们的父母亦然。
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也是他们的养育者对待他们的态度。他们的情绪处理方式,他们的养育态度,极大程度都代表着他们父母的方式。
所以他的抛弃,羞辱,和殴打,或许都是来自于他童年里的一种强迫性重复。他内化了父母的毒,然后传递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就成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受害人。
当你觉得自己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时,你几乎可以断定,你父母可能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这样你的恨或许可以减轻许多。
(3)分辨:父母的人格是否是健全的
现在的教育,奉行方法论,认为父母是一门终身职业,要经历正规训练,掌握了基本技巧才能养育好孩子,但事实上教育的本源,不是单一的方法论,而是父母的人格论。
我见过高学历的父母当街羞辱自己的孩子,也见过目不识丁的父母特别会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本身人格不健全,或者有着明显的心理疾患,带着他们去正规途径进行治疗是上策。如果他们拒绝,那就尽可能和他们保持一定的界限。
(4)倾诉:对不起,我暂时没有亲近的能力
中国历来将孝道列在民族教育的首要位置,但是孝的背后,其实需要另一个词来支撑,就是“慈”,如果父母做不到对子女的慈爱,那么子女就很难发自内心去孝顺父母。
假如你的父母伤害了你,甚至抛弃了你,你不可能一边捂着流血的伤口一边还大声的说“我爱你,我感谢你”,这是不正常的情感反应。
最好的疗愈途径,是面对面和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给你造成的影响,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不愿意孝顺他们,亲近他们,而是你暂时没有这个心理能力。
就如同演员伊能静那样,她直到四十岁还带着母亲儿时留给她的消极影响生活,一度精神崩溃到想服毒自尽。后来她接受心理治疗师的建议,通过电话告诉母亲,当年母亲那样冷落并且怨怼自己,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母亲首次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伊能静才得以将童年那一页翻过,继续开始新的生活篇章。
但要注意的是,直接地阐述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可能会让父母难以接受,所以这样的倾诉,最好是在专业的帮助下进行。但可以让他们知道,你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并不是不愿意亲近他们。
(5)寻求帮助: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帮助你
最后,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状态非常糟糕,过去的创伤极大的影响了现在的关系和生活,那请你去找专业治疗师做治疗。
如果创伤来自父亲,建议去找和父亲年龄相仿的男性治疗师,如果创伤来自母亲,建议找和母亲年纪相仿的女性治疗师。
相信治疗师这一个重要客体,给你的抱持和接纳,可以作为你理想父母的形象,帮你逐渐平复来自现实父母的那部分创伤。
幸福密码:《林文采萨提亚模式训练专业证书课程》Level1
【课程纲要】
第一模块:
1.1     探索原生家庭:揭示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2     帮助学习透过原生家庭图,如何细致洞察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清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1.3     影响轮:探索生命中对自己重要的影响因素
1.4     带领学员透过生命的脚本(成长历程探索工具)和影响轮探索自己的内在资源,教授学员如何对资源做进一步
的统整(接纳、欣赏、负向资源的探索和转化)。
第二模块:
2.1     家庭基本三角关系
2.2     家庭基本三角关系(父母与自我)是家庭系统中最基本的元素。林文采博士将详细演示家庭基本三角关系的互动,
透过家庭成员的沟通姿态和冰山(萨提亚模式对人的隐喻),揭示如何利用家庭基本三角关系,觉察感受、整合
资源,通过调整应对方式,帮助学员更好的走向一致。
2.3     人的冰山隐喻:更好的觉察自己和他人
2.4     冰山是萨提亚模式中对人的隐喻,水面之上的是外显可视的行为,而在水面之下却是一大块隐藏的冰山。林文采
博士将详细阐释冰山的各个部分,透过大量的体验式活动,学习个人冰山,帮助学员更好的觉察自己、觉察
来访者。
第三模块:
3.1     大事年表
3.2     萨提亚模式中运用大事年表来回顾过往的经历。这种工具是带领学员按照时间的顺序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在
不同阶段有怎样的经历,以及它们对自己有怎样的应用。通过转化和整合,帮助我们重新经历一个不一样的
人生。
3.3     婚姻关系:亲密关系之旅
3.4     婚姻关系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其中既有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的不同,也有彼此天生气质的不同(如乐天、
忧郁、激进、冷静、讨好等),还有因性别不同带来的差异。
3.5     林文采博士将带领学员探索和建立亲密关系中的“健康的依附关系”,帮助学员体验“我们因相同而相聚,
因不同而彼此成长”。
【导师介绍】
林文采 博士
由著名萨提亚大师John Banmen博士强力推荐,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从事心理辅导和教学近30年, 担任广播电台心理辅导节目主持人十五年,积累了超过16000小时的咨询经验。目前在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因其以美国心理学博士的功底学习萨提亚模式,所以,是目前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理论架构与个案治疗并重的萨提亚导师,跟林博士学习萨提亚,不单可以获得治疗,心灵成长,更重要的是你也可以掌握萨提亚模式,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课程安排:
主  办: 中国NLP大学
地  点:长沙
日  期: 第7期 8/17-21;10/21-25;20年1/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萨提亚|你还在害怕拒绝或被拒绝吗?林文采博士教我们如何建立界限
两性亲密关系
你的床上躺着六个人(深度好文)
一位父亲的带娃心得:冲突是真的,欺骗是真的,爱也是真的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主要技术和应用
心理学博士林文采:请告诉孩子:结婚,千万别找这3种家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