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帝国的灭亡
秦帝国的灭亡
  
  泪痕春雨
  
  当刘邦率军到达武关时,据说赵高曾派人与刘邦联系,想与刘邦合作。
  
  表面上看,这一切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实际上,处于赵高的位置,这应该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随着章邯大军的投降,秦帝国的灭亡,已没有任何悬念了。因为,当时的秦帝国,已无法组织起一个稍具规模的兵团了。
  
  而在当时,北部地区以项羽为代表的六十万的“七国联军”(包括章邯为代表的秦军),随时可能从函谷进入关中;南部地区以刘邦为代表的西征大军,正以咄咄逼人的攻势向武关进兵。
  
  在这种背景下,赵高希望与刘邦合作,应该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甚至而言,处于赵高的位置,谁无法想出,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赵高这种行为,实际上等于表示,他也想加入瓜分秦帝国的行列了。换而言之,既然挽救秦帝国的可能性已不存在了,现在还不如把握机会,及时顺应潮流。再换而言之,趁自己手中还一定的筹码,抓紧机会倒向反秦大军,最大限度的留下一些既得利益。
  
  虽然这种选择,看起来非常荒唐;而且在操作时,也缺乏可行性。但是,在败局已定的时刻,它却显然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
  
  此时的赵高,能与项羽谈判吗?估计是不能的,因为项羽的实力太大了;所以,此时的赵高,根本没有资格与项羽谈判。
  
  此时的赵高,能与刘邦谈判吗?虽然这种想法比较荒唐,也缺乏可操作性。但是,它显然是可以尝试的。从双方的利益而言,以刘邦的实力,无论他能不能先到达咸阳,恐怕也都是给项羽作嫁衣裳。就算刘邦能先进入咸阳,等项羽入关后,刘邦能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吗?估计不能。
  
  如果刘邦不能先进入咸阳,等项羽分封时,刘邦能得到多大一块地盘呢?显然是不容人乐观的。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刘邦与赵高合作。就有可能与赵高联手整合关中的力量,从而阻止诸侯联军攻入函谷关。
  
  从双方的利益而言,赵高显然已无法阻止秦帝国的灭亡了。在这种背景下,赵高与其坐着等死,自然不如想一些自救的方法。
  
  此时,天下的主要矛盾,就是反秦联军与秦帝国的矛盾。但是,只要大家稍微把眼光放长一点,就会发现,秦帝国一灭亡,天下的主要矛盾,就将变为大家抢地盘的矛盾。
  
  所以,现在你一门心思和大家把秦帝国灭亡了。是不是最符合你的利益呢?恐怕未必!
  
  因为,秦帝国灭亡了,你却不能分到最多的、最好的地盘,甚至是被其它大佬火并了,你说秦帝国的灭亡,对你有什么好处?
  
  我估计,赵高对刘邦的说词,主要就集在这些内容上。
  
  总而言之,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应该在秦帝国灭亡前,就开始着手未来的发展了。
  
  换而言之,如果你刘邦愿意与我赵高合作,你可以不战而得到关中许多地盘。当然了,对我赵高的好处就是,我不用输得干干净净了。
  
  以你刘邦一个人的实力,且不说平定关中,本身就是一件漫长而未必有结果的事。就算你能平定了关中,你也无法迅速整合关中的力量,从而也难以与项羽对抗。
  
  如果我们取得合作,自然可以迅速的整合关中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派人分封项羽为代表的六国故地诸侯,让他们各占一块地盘,只要把项羽与诸侯联军拆开,我们就有机会阻止其它力量进入关中。
  
  这些内容都是我猜想的,但是,就我理解处于赵高的位置,想与刘邦合作,估计也只能提出这种条件了,应用这种方法了。
  
  赵高的想法虽然匪夷所思,但是处于赵高的位置,在当时背景下,实际上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问题是,在反秦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刘邦显然不愿意接受赵高的条件。因为,与赵高合作的弊端太明显,因为在天下都想灭亡秦帝国的背景下,你与秦帝国合作,后果估计比较可怕。
  
  甚至而言,赵高杀秦二世,也是与此战略相配合的。
  
  赵高杀秦二世动机,显然比较复杂。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帝国的局势日益恶化,赵高也陷入了与当年李斯类似的困境之中。换而言之,他需要给秦二世(或是秦国人民)一个说法,但是他实在拿不出一个说法。
  
  如果说帝国的统治格局,就是一个金字塔。
  
  在这个金字塔非常稳定的时候,作为一个统治者,并不需要过人的本事,因为一切只要例行公事就可以了,就算需要调整,也只是技术性的调整,所以本身没有太了不起的难度。
  
  但是,在这个金字塔处于随时可能砖崩瓦解的状态时,作为帝国的统治者,就需要有过人的本事了。因为,此时你再说什么例行公事,那就是坐等灭亡了。
  
  李斯就是因为在关键时候,用官僚的态度应付这种巨变,所以让帝国的局势,在瞬间就变得无可救药了。秦二世、赵高在关键时候起用章邯,暂时挽救了秦帝国的局势。在这种背景下,李斯遂丧失了控制局势的能力。
  
  但是,赵高在后来,也渐渐无力控制局势了。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在巨鹿之战后,帝国的金字塔再次陷入了即将砖崩瓦解的边缘,而且比最初的局势更加糟糕。
  
  在这种背景下,赵高的权威也开始急速下降。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大家清晰的感觉到,跟着赵高走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大家自然会另想办法的。比如,当时的地方的官员、将领纷纷选择投降,就是一种最直接的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赵高遂玩了一招指鹿为马,总而言之,他需要加大驯服帝国官员的力度。从表面上看,赵高在帝国的权威更加巩固了,但是,这种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的情形,是无法长久维持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秦二世突然追究赵高的失职,赵高估计没处跑的。因为,下面全是对赵高不敢言而敢怒的官员。
  
  在天下不敢言而敢怒的环境下,不要说秦二世振臂一呼了。就是陈胜那种身份的人,振臂一呼,都有可能让局势失控。
  
  在这种背景下,赵高就把二世杀掉了。
  
  另一方面,赵高杀二世,大约是因为赵高需要给秦帝国重新定位了。因为,只要秦国还把自己当作秦帝国,当前的危局就是无解的。因为,这意味着秦国还处于反秦联军的对立面。
  
  换而言之,赵高是用杀掉秦二世的方式,宣告了秦帝国的灭亡。
  
  于是,赵高杀掉秦二世后,虽然把子婴推到了前台,但是,他建议子婴不要称帝了。秦帝国放弃帝号,意味着他承认了六国故地脱离帝国的事实。换而言之,秦国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分封天下了(承认各地大佬的既得利益)。一旦分封天下,天下的主要矛盾,就会转化为争夺地盘的矛盾,人们就不会把矛头共同指向秦国了。
  
  但是,秦国这种调整,似乎有些太晚了。实际上,在章邯把周文赶出函谷关时,秦国就执行这种战略调整,也许有可能让秦国保有秦国故地。此时,实在是太晚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章邯把周文赶出函谷关时,如果有人敢提出秦帝国应该执行这种保守方案,肯定当时就会被拉出砍了头。因为,这种言语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
  
  等帝国把军事力量,在平定六国叛乱时消耗殆尽后。秦帝国虽然想执行这种保守方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我们常常奇怪,为什么在秦帝国灭亡时,只有章邯那枝刑徒组成的军队,在力挽狂澜。帝国的正规军,都到哪里去了?
  
  其实呢?帝国的正规军,也在不断投入六国故地。
  
  因为,有章邯率领的集团军一胜再胜,所以秦帝国的正规军投入战场后,通常就是在分兵使用。换而言之,秦国正规军会不断投入到各个军事要地,以防止反秦联军漫无边际的发展。
  
  王离那种资深统帅(与蒙恬地位相当的将领),出现在巨鹿城下,让章邯大军负责后勤保障,应该是秦国正规军大规模集结起来的标志。但是,巨鹿之战的失败,也是秦国正规军一蹶不振的标志。至少,此后秦帝国正规军,再也无法集结起来使用了。
  
  在战国时期,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所以,参战国家都相对容易把军队集结起来。
  
  但是在秦末,战争是大规模的民众叛乱,所以秦国就很难把军队集结起来。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如果秦国把军事力量集结起来使用,在某个点上,秦国可以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其它地方呢?很可能就是叛乱力量,更加无可抑制。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能在巨鹿城下,让王离为代表的正规军集结起来,已是非常不容易了。而王离为代表的正规军覆灭,让帝国彻底丧失了,再次集结正规军的能力。因为,帝国各地遍布叛乱,哪个地方的军队,也不是随便可以调离的。
  
  章邯与项羽为代表的诸侯联军,对抗了长达半年之久。但是,章邯显然越来越绝望。因为,他只是一孤军,这样长久的耗下去,是看不到希望的。
  
  历史的真相,常常被掩埋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大约就是两个。一个是政治宣传,一个就是民间故事。
  
  比如,在太祖时代,我们看到的民国历史,通常都是政治宣传、民间故事。因为是政治宣传、民间故事,所以自然会把我朝对立面的人,写得如同卡通片里的反面角色。
  
  我们有幸是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里,而民国历史的资料,保留的比较全面、详细。否则,民国的历史真相,我们恐怕只能透过字缝去猜想了。因为,政治宣传描绘出来的历史,显然距真实的历史太远了。
  
  古代人在写历史时,很少能处于一个真正开放的环境里,所以,古代历史通常总是被政治宣传所笼罩的。
  
  比如,我们在说到秦帝国的灭亡时,常常会想到秦帝国的残暴、奢侈,但是,秦帝国的灭亡,真会如此简单吗?
  
  秦国为什么会灭亡呢?
  
  说到徭役的问题。
  
  我相信,随便拉出一个老百姓,都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让老百姓服役一个月、甚至是十来天,却让他们步行到几百里、几千里外,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人力浪费啊!
  
  为什么秦帝国的统治者,想不到这个问题呢?为什么秦帝国的老百姓,想不到这个问题呢?
  
  这种浪费,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自然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这种浪费,对帝国的统治者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
  
  就好像一个公司老板,让自己手下的工人,用一种最浪费时间、最浪费体力的方式工作,工人自然会怨声载道,老板难道就会无动于衷?要知道,只有工人用最节省时间、最节省体力的方式工作,老板才有机会获得最大的利润,更有机会降低管理成本。
  
  从这层意义上,当我们觉得秦帝国的统治方法非常弱智时。原因大约有两个。第一、这些内容只是政治宣传,它与真实的历史相差很远。第二、我们根本没有真正了解、理解秦帝国是如何统治社会的。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秦帝国的统治者不会是弱智,秦帝国的老百姓也不会是弱智。他们绝不会用一种弱智方法维持社会运行。
  
  就我的理解,一个社会的总体劳动量是一定的。
  
  在战国时代,这些劳动量,是被七国君主(以他们为代表的政府)共同占据着。而且,没有任何资料表明,七国的君主比秦始皇更体恤民力。所以,这些劳动力通常总是处于满负荷的运转中。
  
  秦帝国统一天下,这些劳动量,开始被秦始皇(以他为代表的政府)占据了。而且,没有任何资料表明,秦始皇是随便糟蹋劳动力的人,如果秦始皇总是随便糟蹋劳动力,那秦国肯定早就衰弱了。
  
  从这层意义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老百姓的普遍生存状态,也未必会低于战国时期。
  
  我从来无意否定秦国统治的残暴。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把秦帝国的灭亡,归于他的残暴,实在是有些偏颇了。
  
  表面上看,秦国的长城修得很长,但实际上,那是秦、赵、燕三国多年经营的结果。所以秦国,只是负责把这些长城连接、修补起来罢了。这个工程量,自然非常巨大,但是与战国时期的修长城工作相比,也未必就真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要知道,战国时期修长城,并不只仅仅是为了防止游牧民族,而且还有诸侯之间的相互防范。从这层意义上,战国时期修的长城,规模更大。最典型的就是齐长城、楚长城,这些长城都是修建于内陆的。
  
  而一切是显然的,秦帝国统一天下后,肯定不需要在内陆修长城了。
  
  表面上,秦统一天下后,进行的军事行动很大。
  
  但是,在战国时期,因为诸侯纷争无休无止,所以哪个国家也拥有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常年进行着战争。其总兵力,应该会远远超过秦帝国统一后的规模。其整体的军事行动,应该也远远多于秦国统一天下后的军事行动。
  
  秦国为什么会灭亡呢?
  
  是秦国太奢侈吗?显然也未必。
  
  秦始皇奢侈,但是在战国时期,哪个君主不奢侈?秦国统一天下后,敢如此奢侈的人,恐怕就只剩下一个秦始皇了,因为其它人都成了官僚,哪敢如国君一样奢侈呢?
  
  甚至,那些战国时的大贵族,哪个不奢侈?比如,养客三千,这是所有大贵族追求的目标。问题是,这三千人是靠什么生活的?秦国统一天下后,好像没有这种大贵族了。
  
  统一天下的后秦始皇,虽然变得更奢侈了,但总的来说,秦始皇的奢侈,实在未必会比从前七国君主加起来要奢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秦国后宫的美女自然很多。但是,也未必会多于七国后宫的美女总合。
  
  我无意说,秦国统一天下后,老百姓的负担会减少。我只是说,秦统一天下后,老百姓的负担,与战国时代,并不会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非要说秦统一天下后,老百姓的负担突然加重,应该与常识不符。
  
  秦国那套体制,如果会严重削弱社会生产力。那秦始皇还靠什么统一天下呢?
  
  总不成,几个大公司在自由竞争,最后垄断市场的,竟然会是一个最浪费人力、物力的公司吧?
  
  这与我们的常识,显然是严重不符。
  
  因为,七国相争,大家是处于一种自由竞争的状态下。秦一直按它的制度运行着,如果这套制度最浪费人力、物力,他没有理由会把其它几个国家都竞争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朝灭亡之初时,场景惨烈吗?
一口气读完大秦帝国15年灭亡史:聪明的秦始皇,真没做错什么
大秦帝国虎狼之师消失真相揭秘:绝非南征北伐这么简单!
秦朝灭亡时画面有多惨烈?
刘邦灭秦之三:子婴出降,16年大秦帝国落幕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始皇帝没犯错,秦二世太着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