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廷弼经略辽东与东林党的作为
熊廷弼经略辽东与东林党的作为
  
  泪痕春雨
  
  我们常常说,皇帝重用熊廷弼后,辽东的局面一时大变样。其实呢?这里面固然有熊廷弼的功劳。但是,毫不夸张的说,这功劳里面,有皇帝的一份,也有政府的一份,更有帝国老百姓一份。
  
  因为,熊廷弼相关的功劳是怎样取得的?无非是因为,皇帝把大管的血,近于不计代价的输到了辽东。失去这种背景下,熊廷弼哪能让辽东大变样呢?
  
  杨镐率军讨伐努尔哈赤时。明帝国向帝国加派,一亩地多收三厘五毫,总共收了二百多万两白银。
  
  杨镐失败后,皇帝发现辽东的局势远比自己想象中危险,所以就又开始加派了。于是,一亩地总共多收了七厘,总共收了四百万两白银。不久后,发现钱还不够,马上就加了二厘,前后一共九厘,总共收了五百万二十万两白银。所有的白银,全部支援辽东。有这样一大笔白银支持,辽东的局面自然可以为之大变样。
  
  当然了,这也是人们不愿意原谅熊廷弼的主要原因。因为,你说出个大天亮来,你能对得起政府的这种心血?能对得起全国人民的这种心血?
  
  如果你打过几仗,最后失败了,大家愿意理解。问题是,你连敌人的影子也没有看到,就率军仓惶而逃,这叫什么事?是的,在整个过程中,王化贞一直都不对,而且中央政府对你也不公。问题是,这也不是你看到敌大举进犯,就毫无作为的理由啊!而且,这也不是敌人距你还有几百里时,你就决定全面放弃辽西的理由啊!
  
  我无意说,谁拿着这样一笔银子,也可以让辽东局势为之大变。因为,帝国的贪污腐败已把整个帝国的根基弄坏了。而皇帝愿意重用熊廷弼,就是因为熊廷弼不怕得罪人,也敢得罪人。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熊廷弼坐镇辽东,那上面的官员,就休想在此过程中大肆吃回扣。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工部拿着二百万两白银,给辽东准备相关物资,那他拿到辽东的物资,必须得是合格的、足数的。否则,熊廷弼绝不会客气的。换而言之,熊廷弼会随时向皇帝告状的。
  
  “及发来兵不成兵、马不成马、每诘问来将、皆云院道不容挑选、甚有授意边堡、故将瘦弱搪塞者、除巳到者、容臣挑选发回换补外、其以后调将征兵、臣请以此责成各省镇。”
  
  《皇明经世文编》中熊庭弼的奏章。
  
  一个人敢这样办事,表面上很简单,但是在成熟的官僚社会中,却需要难以想象的勇气。
  
  所以,让熊廷弼坐镇辽东,皇帝可以保证自己下拨的五百万两白银,能最大限度的用到实处。换一个人,可真未必能做到。所以,你别看东林大佬扯起淡来,一个比一个有本事,但是,他们都不会沾手相关事情的。因为,干这种得罪人,却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从来不是东林党的风格。
  
  最初,万历皇帝活着,所以万历皇帝一直强有力的支持着熊廷弼。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虽然都讨厌熊廷弼,但是绝没有人敢公然要求熊廷弼下课。
  
  但是,万历皇帝一死,情况马上就发生了变化。因为,东林党把握机会,利用皇帝政治心理还未成熟的时候(还把政治当童话看),与大太监王安联手,一下冲进了帝国政府上层。
  
  因为,东林党以扯淡著称,而且除了扯淡,什么正事也不干。所以,熊廷弼当时就失去了依靠,整个辽东的事情,彻底等于没有人管了。于是,有官员出来指责熊廷弼,熊廷弼马上就下课了。
  
  表面上,熊廷弼这次下课,与东林党无关。问题是,万历皇帝死后一个月的时间,东林党曾冲进皇宫,把皇帝的祖母、母亲(皇帝的祖父、父亲的宠妃)赶回后宫;更揪住皇帝治病期间的问题,把帝国首辅逼得下课了。从相关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东林党的政治活动能量有多大。
  
  问题是,面对熊廷弼受排挤的事,他们曾给予半点支持吗?显然是没有的!东林党虽然攻击熊廷弼,但是熊廷弼面对攻击时,东林党给予熊廷弼任何形式上的支持没有?一点也没有。
  
  如果东林党看到别人反对熊廷弼时,也是上窜下跳的玩命支持熊廷弼。那看到东林党为所谓的保国本上窜下跳,我也懒得苛责他们。问题是,面对正经事情,他们都是装聋作哑,或是差不多就行,面对扯淡的事,一个比一个能折腾,这叫什么事呢?
  
  要知道,此时的东林党,已占据了帝国众多政府部门要职;在某些人反对熊廷弼时,东林党也不支持熊廷弼,熊廷弼自然只能下课了。
  
  因为,辽东失去了熊廷弼那种有担当的高级官员,所以很快就出事了。事实上,万历皇帝死后一个月,熊廷弼就下课了;熊廷弼下课后整整半年,辽阳、沈阳就失守了。
  
  1621年(天启元年)2月,帝国丧失了整个辽东;辽东70多座城池,都被满清占据。面对这种惊人的事件。东林党人的态度是什么呢?自然是,这事与我无关!因为,东林党永远伟大、光荣、正确。这种失败的事,怎么能与东林党联系在一起呢?
  
  我们现在的疑问是,在万历死后的6个月时间里,东林党就辽东的危局,到底做过些什么积极的努力。可以说,一点也没有!
  
  当然了,这就是东林党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主要法宝。因为,东林党奉行的原则,永远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辽东丢了70多座城池,与东林党有关吗?没有!因为,东林党什么事也没有干过,自然不会有错的。
  
  问题是,皇帝重用东林党,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坐在朝堂之上扯淡吗?
  
  我无意说,熊廷弼不下课,辽、沈就不会失守。问题是,熊廷弼下课的结果,显然是辽东局势变坏了。
  
  所以辽沈失守后,小皇帝又决定让熊廷弼出山。
  
  熹宗十分焦急,再降旨,赞扬他过去保辽有功,说自己因误听“流言”,而大臣们又不为他“剖分”明白,故轻率准你辞职回家,很快他就感到后悔。现在,真相全部查清,给你恢复名誉,并决定起用你,继续为国效力。最后,他恳切地说:“尔当念皇祖环召之恩,今朕冲年,遘兹外患,勉为朕一出,筹画安攘,其即日叱驭前来,庶见君臣始终大义。”《明熹宗实录》,卷3。(摘自孙文良、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
  
  圣旨上的文字,大约不是小皇帝亲笔所写。但是,相关的意思,肯定是小皇帝所表达的。因为,里面的内容,清晰的可以看到皇帝认错的意思,也清晰的流露着皇帝恳求熊廷弼的意思。这种圣旨,如果皇帝不划好大框子,估计没有人敢随便写的。
  
  因为,什么叫皇帝误听流言;什么叫看在皇帝年幼的份上,你应该好好帮助皇帝。这绝不是臣子敢随便写的内容;除非皇帝给臣子定下基本的调子,否则,臣子绝不敢这样起笔的。
  
  但是,熊廷弼出山后,很快与王化贞弄得水火不容。
  
  表面上,熊廷弼被排挤,还是邪党,或阉党排挤熊廷弼的结果。问题是,且不说这是天启元年,魏忠贤距总督东厂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因为魏忠贤总督东厂是天启三年十二月的事。更主要的是,就算邪党、阉党一块排挤熊廷弼,东林党为什么不帮助熊廷弼呢?
  
  在此过程中,东林党只是不疼不痒的说过一些支持熊廷弼的话,接下来,就没有下文了。
  
  而且,就我猜想,当时用不疼不痒态度支持熊廷弼的官僚政客肯定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官僚政客都擅长玩这一招,总而言之,说话分两头,大小一块押。不论出了什么事,你也别找我的责任。
  
  如果旗帜鲜明的支持反对熊廷弼,最后弄出事来,皇帝肯定会追究的。所以,官僚政客的态度都是,王化贞不错,熊廷弼也不错;王化贞有点问题,熊廷弼也有点问题。总而言之,大小一块押。明天有了事,你别找我的责任;明天有了功劳,千万也要算我一份。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有人敢出面反对熊廷弼,熊廷弼就得靠边站。因为,大家的态度都含糊其词,绝不会帮熊廷弼,相反都会有意无意的拆熊廷弼的台。
  
  只是,因为东林党控制着话语权,所以邪党成员玩这种把戏的文字记录,都有意无意的被抹去了。因为,邪党也这样玩,东林党也这样玩,哪能显出东林党的政治智慧呢?
  
  更主要的是,就是按东林党视角写出来的历史,我们也实在看不出,东林党曾怎样支持过熊廷弼。如果东林党能拿出争“三案”的十分之一劲头,熊廷弼绝不会被排挤到边缘地带的。问题是,面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东林党从来都是带理不理的。
  
  大家为什么会排挤熊廷弼呢?
  
  表面上是因为,王化贞的战略更符合大家的口味,实际上,是因为支持王化贞对他们有利。因为,熊廷弼提出来的战略是需要十八万大军、九万匹战马(“今议用兵十八万。马九万匹。、、、、、此皆一毫裁削不得者)。并且整个战略,需要的兵力还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为,它需要内陆的兵团配合相关军事行动(天津、登州、莱州各置舟师策应)。而王化贞呢?却是高呼六万大军荡平辽阳。你说,官僚集团会喜欢谁呢?肯定会喜欢王化贞。因为,重要熊廷弼,仅这种浩大的后勤保障,就足以把整个官僚集团折腾苦了,如果还要保质保量,那还不把官僚集团折腾死了。如果重用王化贞,大家当时就可以松一口气了。
  
  大家排挤熊廷弼,主要是因为他的战略,超出了官僚集团愿意容忍的范围。除了皇帝站着说话不腰疼,愿意全力支持他。官员们哪会支持他呢?所以,面对相关问题,东林党也是一直装死人。至少,没有任何资料表明,东林党曾积极支持过熊廷弼。
  
  从某种意义上,熊庭弼是不甘于堕落成官僚的统帅;军事行动需要多少军队、多少马匹、多少后勤保障,熊庭弼绝不会报着差不多就行的态度。他对这些内容那绝对是实事求事的,兵马数量不能少、质量也不能差,对此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想想当年的杨镐,哪敢跟帝国政府这样讨价还价呢?
  
  但在明帝国那种背景下,象熊庭弼这种不愿意做官僚的统帅;注定是要被排挤出帝国政治舞台的。因为熊庭弼这种做法,在普遍官员看来,那实在拿着鸡毛当令箭,皇帝让你全权负责辽东事务、让政府全力支持你;你就敢没完没了的对各级官员、各地官员吹毛求疵。
  
  在帝国政府眼中,一个优秀的统帅,根本不需要注重什么兵马的数量、兵马的质量,更用不着注重什么后勤保障;因为一个优秀的统帅会用正确的战略、正确的战术完全可以弥补这种缺点。话再说回来了,如果帝国政府真能准备出保质、保量的兵马、后勤物资,还用你熊廷弼干什么呢?
  
  让帝国政府准备十八万合格的军队,九万匹合格战马;以及保障这些兵马的充足后勤物资;这简直是想要所有相关官员的命啊。
  
  如果熊庭弼愿意对这些数字报着差不多的态度(让大家都从中吃点回扣,那就更好了),那官员自然会支持他。问题是:熊庭弼偏偏拿着鸡毛当令箭、吹毛求疵,你叫官员们如何支持他;支持熊庭弼那实在是等于和自己过不去啊!因为支持他,你就得全力满足他军事物资的要求;但十八万足额的、合格的军队、九万匹足额的、合格的战马;在明末背景下,让谁当首辅、或是当兵部、户部尚书,也不敢说自己能为熊庭弼做好这种后勤?
  
  所谓的邪党成员自然不用说了,就是所谓的东林党成员谁能这种本事呢?熊庭弼一再用这种标准要求帝国政府,帝国政府能喜欢他吗?后来以东林党视角写出的历史,把熊庭弼被排挤说成是熊庭弼性格缺陷造成的,更耸人听闻一些的、信口开河一些的干脆说熊庭弼是因为“阉党”排挤造成的。其实呢,这纯粹是为了美化东林党的光辉革命史。
  
  王化贞为什么能把熊廷弼排挤到一边呢?现在普遍流行一种说法,那就是因为,王化贞是阉党成员,在阉党的支持下,王化贞就把熊廷绯挤到一边了。
  
  其实,所谓王化贞是阉党,那就是一种天才的想像;说得粗俗点,那就是标准的扯淡。因为,当时是天启元年,魏忠贤掌控东厂,那是天启三年的事;所谓的阉党成立,比这还靠后。王化贞在天启元年,就加入了阉党,王化贞这是在玩穿越吧!
  
  而且,当时东林众正盈朝,王化贞作为一个阉党成员,一心排挤熊廷弼,去主管辽东危局,东林党为什么不积极反对王化贞呢?事实上,我们翻遍历史书,也找不到一丝,东林党曾大举反对王化贞的记录。
  
  还有,历史书上也写得清清楚楚。王化贞能排挤熊廷成功。主要原因是因为叶向高的支持,这跟魏忠贤有个屁的关系啊?更主要的是,叶向高是何许人也?是一个标准亲东林的大佬。而且,魏忠贤打击东林党时,曾泡制出一篇东林点将录,按梁山好汉的形式写出。叶向高的绰号是及时雨;在点将录中,排名第二。如果王化贞是阉党成员,那全力支持王化贞的叶向高,又是什么人呢?
  
  更主要的还在于,如果王化贞真是什么阉党成员。那他玩忽职守,导致辽西40多城池丢失;在崇祯初年抓阉党时,为什么会没有列入阉党名单?要知道,当时王化贞还活着。
  
  从这层意义上,所谓王化贞是阉党,那就是闭着眼睛胡扯的结果。
  
  明帝国后期的统帅,只是官僚集团里面的一个分子;他无法阻挡官僚集团的影响,只有在这种影响下变成官僚。
  
  一个统帅如果不愿意褪变成官僚,那他注定会受到整个官僚集团的排斥。熊庭弼不过是这种背景下的牺牲品!
  
  王化贞是典型的官僚化的统帅;他能深刻理解各级政府官员的苦衷;所以他从不会这样没完没了给各级官员们出难题;所以他打出的口号是“六万大军荡平辽阳”;这可真是诱人的口号;因为重用这种统帅,那帝国政府官员都可以松口气了,六万大军就可以荡平辽阳。而关外现成的军队就有十多万,既然六万军队就够用,那大家岂不是睁只眼、闭只眼都能满足了辽东的后勤保障。甚至而言,大家再蒙着头收黑钱,也照样可以满辽东的后勤保障。
  
  既然如此,帝国官员们怎么会不喜欢王化贞呢?所谓的邪党、还是东林党在这件事上还真叫默契,哪曾为此吵得天翻地覆呢?
  
  虽然普遍官员都知道信任王化贞,那肯定是会出事的;但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他们自然都只有支持王化贞;因为支持王化贞,帝国政府各级官员自然都不用为了辽东的军事后勤焦头滥额了。
  
  “化贞一切反之,绝口不言守,谓我一渡河,河东人必内应,且腾书中朝,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识者知其必偾事,以疆场事重,无敢言其短者。”(见《明史、王化贞》)
  
  在这种背景下,王化贞遂取代了熊庭弼。
  
  我们必须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阉党”、所谓的东林党态度竟然是惊人的一致,当然了,他们即使有些小的分歧,也会报着惊人的求同存异的态度。
  
  做为一个帝国政府对于边防大事,就报着这种态度,那你叫前敌统帅,不跟着裉变成官僚能行吗?
  
  在明帝国后期,大约只有熊庭弼、杨嗣昌在制定军事计划时,才会详细谈到需要多少军队、多少军费;当然了,他们两个人都是被官僚集团所排斥的。
  
  因为一个统帅,在大谈这种问题时,首先就会面对一个现实的、不能回避的问题:这样浩大的后勤保障,谁来保障呢?靠什么保障呢?
  
  因为他们单单提到的数字,就会把整个官僚集团吓一大跳;单单凑齐这些数字,就能把帝国政府折腾得快吐血了。
  
  帝国政府能给你准备出这些数字,你就应该知足吧!如果你还想要求这些数字是不渗水份的;那实在是给脸不要脸了。而熊庭弼就是这样不识实务的。
  
  说实话,熊庭弼这种要求根本不过份;但在明帝国末期,一个统帅敢有这种要求,那让谁说也是太过份了。因为面对一个军事系统已腐烂的帝国,你提出这种要求真是给帝国政府出难题啊!不要说邪党了,就是所谓的东林党,谁敢说自己能为前敌统帅提供这种后勤保障呢?
  
  努尔哈赤、皇太极能打胜仗;绝不是简单的指挥才能高于明帝国统帅,而是深深困扰明帝国统帅的问题,在后金政权中根本不存在。明帝国军队象一个年迈的、重病缠身的人;而后金军队则象一个充满野性的、充满活力的人,他们之间进行格斗,前者再懂得格斗技巧(统帅才能的高低),也是难以取胜的。
  
  做为一个统帅,谁也知道纪律严明才能取得胜利;但是,纪律严明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时,却是太难了!因为这牵涉的是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最简单而言,军队人数必须得是足额的吧!虚冒军费,这是什么罪行?但如果这是一种普遍行为,你该如何做呢?
  
  再简单而言,军队士兵应该都是合格的吧!用老弱充数,这是什么罪行?但如果这是一种普遍的行为,你该如何做呢?
  
  做为一个前敌统帅,如果政府给你从四面八方调集过来的军队普遍就是这种状况,你该怎么办呢?你如果没完没了的向政府反映这种事实,并且要求帝国政府给真正能满足你提出的种种要求,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你不过是熊庭弼第二!
  
  如果你去遣散不合格的士兵、严惩违法的将领;并且自行招摹合格的士兵、认真选拨优秀的将领。这自然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这种可行性却受着太多的限制,因为如果违法的是普遍的将领、不合格的士兵是普遍的,你真能做到这一切吗?所以你的这种努力,最多也只能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进行。
  
  而且这种前提还是帝国政府给你拨的军费是足额的;如果政府给你拨的军费不是足额的(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那你在做上述一切时就更困难了;因为以帝国政府所给你实际提供的军费,根本不足以招募足额的、合格的士兵(因为拿着普通佣工的费用,想招募合格的、优秀的士兵,那实在是一种奢求)。
  
  如果你就这个问题又积极的、没完没了的向政府反映,结果会怎样呢?你触犯的人会很多、很多;因为这部分费用不足,通常是众多经手官员、将领苛扣的结果,(你这样说不事没事自树众多敌人吗);即使就是政府经费不足的问题,你又能怎样呢?你除了要求皇帝拿内帑外,你除了叫皇帝加税外,还有别的办法吗?但这些办法,哪个都会引来你承受不起的后果。
  
  重用熊庭弼,那会把帝国政府官员都累得吐血而死的;所以大家就联合起来让王化贞取代了熊庭弼。
  
  问题是,重用王化贞那可真叫凶多吉少啊!于是帝国政府又想叫熊庭弼到广宁坐镇前方。“鹤鸣亦以广宁可虑,请敕廷弼出关。”(《明史、熊庭弼传》)
  
  帝国政府可真是会来事啊!
  
  在整个辽西丢失的战争中,我们固然可以把责任都归于王化贞的无能之上;但是,整个明帝国从上到下,他们谁的表现让人敢恭维一句呢?甚至是熊廷弼在关键时候的表现,谁又敢恭维一句呢?
  
  [注1]:“时叶向高复当国,化贞座主也,颇右之。廷臣惟太仆少卿何乔远言宜专守广宁,御史夏之令言蒙古不可信,款赏无益,给事中赵时用言永芳必不可信,与廷弼合。余多右化贞,令毋受廷弼节制。”(《明史、熊庭弼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熊廷弼为何会被王化贞排挤?只因为人过于刚直,不为官僚集团所容
一个明朝悲情英雄之死:这个江山,不值得我守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32)熊廷弼复出 再次受排挤
这个皇帝沉迷于木工,还因此让太监专政,最终意外落水身亡
重读历史:熊廷弼身何以身首异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