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深圳人都在读什么书?
?
深圳图书馆近8年借阅数据统计显示
实用类书籍受宠 文学类中爱当红作品
阅读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味和气质,也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质。记者昨日从深圳图书馆获悉,该馆近日对2007年—2014年8个大类图书借阅量在年借阅总量所占比重进行了研究分析。这种纵向分析能更细致地反映深圳人阅读口味的变迁,相较于其他一线城市来说,深圳人的阅读偏向既有偏向都市轻阅读的共性,也有深圳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自身特点。
深圳图书馆2014年借阅排行榜表明,在深圳人的阅读兴趣中文学类以及养生、家庭教育类占据重要位置。而近7年的借阅总量整体分析则更细致地反映了深圳人的阅读偏好,实用类书籍仍为深圳人所偏好,亲子类和心理励志类读物近几年较受热捧。
鹏城人爱饮“心灵鸡汤”解压
文章标题
去年借阅前20本图书中 养生书居榜首
在深圳图书馆去年借阅前20本图书榜单上,一本养生书籍借阅次数位于榜首。这就是由陈华丰编着、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入门一学就会》,全年借阅次数达到282次。
这个数字意味着,以这本书10个副本计算,相当于每个月平均借出两次。而一般来说,读者借阅期为一个月,282意味着这本书一被还回馆内,就立即借出,十分抢手。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深圳近些年来的养生热。
而在文学类读物中,借阅次数最多的是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借阅次数252次,位于榜单第二名。因为这本书在2007年已出版,而受到年轻读者青睐则是2012年之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影视对于阅读的影响。
前20本图书榜单中,有13本文学类读物,不过经典的少,当红流行青春作家作品较多。这种都市生活浅阅读的特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
即使是在文学类作品的选择上,从借阅排行榜来看,也不再是经典决定阅读。这是否能代表深圳人的读书品味?深圳图书馆书刊借阅部主任张桦副研究员认为借阅榜只能部分反映读者需求。
实用类书籍为深圳人所偏好
深圳图书馆对2007年—2014年8个大类图书借阅量在年借阅总量所占比重进行了研究分析。这种纵向分析细致地反映出深圳人阅读口味的变迁。
根据统计,近8年来,文学类读物一直被深圳读者所青睐。I文学类,7年平均借阅量达到总借阅量的31.64%。据介绍,这与I 文学类图书通俗易读且品种多、复本量大有关。
而排行在第二梯队的则分别为T 工业技术类,F 经济类,7年平均借阅量分别占总借阅量的13.75%和12.07%。
张桦告诉记者:“这两大类正好与深圳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的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相关图书的阅读需求很大。”在T类中具体细分,计算机软件类的书籍借阅量较大。在F经济类中,金融理财和企业管理类的书籍比较受到读者的青睐。
这样看来,深圳人读书还是偏实用性。张桦认为:“因为深圳的图书馆办证人员都集中在19—39岁,这与借阅利用图书馆的人群特征一致。这个群体正处于黄金奋斗期,迫切需要从书本中吸收大量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亲子类读物借阅零售齐增
从2007—2014年这8年的统计来看,深圳图书馆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借阅量在当年图书借阅总量中占的比重一直处于逐年提升状态,这说明,G类图书相对其他类来说,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
在G大类中亲子教育类读物上升颇为明显。这一方面近年来与亲子阅读出版市场火爆不无关系。深圳的亲子阅读推广走在全国前列。
张桦解读说,“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大批的高学历年轻人在深圳成长、成为父母,他们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这也体现在图书的借阅趋势上。”这在书籍零售市场上也有体现。记者昨日从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相关统计数据表中看到,从全市各大书城的销售情况看,少儿类书籍销售一直持续增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深圳家长非常愿意为孩子花钱。
此外,K大类中历史、地理类借阅量也呈递增趋势。其中名人传记类、旅游类的书籍颇受青睐。“尤其是旅游类,深圳人出行旅游多,希望能借助书本开拓眼界,同时为出行做指南。”张桦告诉记者。
而H语言学习类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这与语言类学习使用数字资源更加便利有关。
压力大 心理励志类读物受热捧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许多怀藏梦想的年轻人来到深圳,需要从书籍中学习,找到信念、励志方向,因此B类哲学、宗教类的图书,特别是B84心理学的图书借阅量很大。在近些年这一类书籍的借阅增长非常明显。
“深圳人压力大,需要心灵鸡汤式的东西安慰内心。”张桦说。这从进入去年B类读物的前20位借阅次数排行榜的书名中可略窥一二。排在第一位的是《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而《快工作、慢生活》、《改变你自己》、《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等从书名便可察觉到深圳人寻求提升内心的渴望。
深圳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深圳18岁以上的市民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为21.87%,为全国最高。而焦虑障碍患病率为9.94%,即深圳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焦虑障碍,其中以强迫症患者居多,这与城市快节奏和高生活成本有关。通过书籍寻求心灵慰借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
而心理类书籍颇受青睐,这与深圳各零售书店的销售情况有一致性。“在深圳,心灵励志类的书籍排到第三,但在西南地区基本上是非常靠后的。这是我们发现的深圳读者非常明显的特点。”西西弗书店深圳区域总监欧小飞告诉记者。“深圳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人渴望成功,处于拼搏奋发期,面临许多困惑,而在异乡漂泊,也需要心灵上的抚慰。”
深圳人买书消费全国排第二
借阅图书是深圳人读书偏好的一个呈现,深圳人买书花费在全国各城市中也名列前茅,今年当当网发布的《2014当当中国图书消费报告》统计数据中,深圳人买书消费排到第二,仅次于广州。
从整体零售情况看,深圳人的购书态度与其他城市也有所区别,较为明显的一点是,深圳人选购书较为谨慎。欧小飞说,以地区客流量进行比较,其他地区10个逛书店的人会有2~3个人买书,而深圳就会比较低。
他表示,同时深圳人对阅读选择比较多样化,品类比较散,文学类书籍在各个书店销售是最好的,深圳人偏爱诗歌散文篇幅类小的,名家着书所占比例不大,更青睐轻阅读,这与重庆地区小说销售较好有所差异。
在欧小飞看来,推动阅读,首先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然后提供有质量的读物,“励志类、文学类书籍虽然比较畅销,但社科类阅读更有深度,所以在书单推荐上更多的是引领阅读。而真正要推动有质量的全民阅读,则更需要政府、社会引领牵头。”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少阅读推广界人士表示,阅读其实应该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不过仍应推广有质量的阅读。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每年推出的十大好书评选,是专家选书,对于有着严格的标准,旨在引导对读者具有引导作用,能够告诉读者好书的价值及意义。
虽然从历年情况看,深圳图书馆借阅读书排行榜中呈现的多以碎片化浅阅读为主,很难选出优质推荐书目。意识到这点,深圳图书馆也在以各种方式引导优质阅读。每个月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也定期推出活动引导市民阅读经典。深圳市图书馆馆长张岩在谈到设立南书房初衷时表示,希望通过阅读内容的筛选和持续更新传递人类优秀文化隐含的真善美,达到文以载道、道济天下的人文理想。
遍布深圳各街道和社区的自助图书馆机器,已成为深圳市民查询推荐书单、借阅图书的重要窗口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大数据给海南读者画像
沧州图书馆2021年“借阅冠军”产生——她叫朱赋珉 借书2962册
纸质书借阅量越来越少有高校4年下滑40万册 第A09版:城事 20170502期 济南时报
【招生季】魅力佛一,百年传承|校园文化篇之图书馆(一)
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学生浅阅读
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