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学习笔记(3)

谨以此笔记向已故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致敬!

太阳病之泻心汤

149.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半夏(洗)半升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掰)十二枚

《伤寒论》写了几个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还有三黄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都是很常用很好用的方子。本文主要分析前面三个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条文如上,主治“心下痞”。

首先,《伤寒论》的“心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含现代人所说的胃脘整个区域“痞”不太好准确解释,大致相当于不舒服不得劲的意思。但要把“痞”和“痛”区分开来,正如条文所说:痞是“满而不痛”。如果胃痛,一般不用这个方子。

半夏泻心汤出自太阳病篇,太阳病本来应该发汗而解。如果庸医误诊误治,给与下法,病必不除。非但病不好,下法还会将邪气引入心下,从而导致心下痞。

还有一种情况,医者并未给与下法,但病人本就里虚,故邪热趁虚而入,也会导致心下痞。

可见,半夏泻心汤证产生的基本条件是里虚+邪热入里(心下)。从方子的结构也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针对的是中焦寒热错杂的症候黄芩黄连清热,干姜散寒温中,人参甘草健脾胃,半夏交通阴阳。

很多书上说半夏泻心汤这个方子的结构是典型的“辛开苦降”,这么说当然也没问题。

总之,由于里虚或误治,表邪入里,堵在了心下这个区域。心下是人体中焦所在,中焦堵塞,人体的气机紊乱,上下无法正常交通,从而产生种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是将中焦气机恢复正常。

所以,凡是中焦紊乱导致的各种病症(与胃脘有关的)都有用半夏泻心汤的机会。对付小胃病,此方比广告上的那些神乎其神的胃药强多了。

不过,由于“心下”这个区域的问题很多,半夏泻心汤不可能把这个区域的病都治了,必须脉证合参准确判断病机。所以,149条,仲景师用的是半夏泻心汤”,而不是“半夏泻心汤主之

仲景师用词非常非常非常讲究,“主之”就是很肯定,用就是了;而“宜”就不那么肯定,可以试试。

同样是邪热入里导致心下痞,由于体质不同,出现的具体症状也不相同。比如,有人会出现“干噫(yi)食臭”和“雷鸣下利”的症状,这时候就得改用生姜泻心汤了。

具体见157条:

157.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掰)十二枚

从方子结构看,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很相似,就多了一味生姜,干姜用量减为一两。如上述,这两个方子的核心病机是一致的。

但具体症状不同。此方多了“干噫(yi)食臭”和“雷鸣下利”两大症状,原因是“胁下有水气”。这就要求加大逐水的力度。干姜温中,守而不走,无法胜任逐水的重任。所以用了生姜,一方面逐水散寒,另一方面协同半夏降逆止呕(干噫食臭就是消化未尽的腐烂之气上逆所致)。

这个方子用得对的话,会出现排病反应,我就体验过。吃了这个方子,下利可能会更严重,一天拉好几次。但这其实是逐水排邪的过程,很快就好。

这个方子的病机和病症都很清楚,所以仲景师用“生姜泻心汤主之,很肯定。《伤寒论》就是这样,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两副药搞定,很少像现在中医那样让病人先吃一星期看看(当然杂病/慢性病也可能需要长期治疗,但仲景师通常用丸散剂,这个以后再说)。

明明可以一两副药搞定的事,如果碰到庸医治不得法,那就麻烦些。

比如158条所写的甘草泻心汤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掰)十二枚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这个明显是误治了,而且是反复误治。本来是伤寒中风,应该发汗,结果庸医上来就给人下之,此一误。导致病人狂拉肚子,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这时候应该给病人开生姜泻心汤啊,估计一两副就治好了。

但庸医就是庸医,再给病人下一次(复下之),此再误。这下坏了,病人胃脘更难受了(其痞益甚),更加“胃中虚”了。

这时候生姜泻心汤也不能用。因为反复被误下,病人津液虚,不能再用生姜强力逐水了。重点得健胃,故改用甘草泻心汤

此方整体病机与前述一致,故与半夏泻心汤非常接近,仅将甘草三两加为四两而成方子里当有人参,宋本有注;桂林古本也有人参)。甘草(炙)这味药,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补脾益气,此方加量使用,与病机十分相符。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运气好没遇到庸医误治,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使用甘草泻心汤了呢?

当然不是。

首先得再次强调,读《伤寒论》不能死于句下。书中所写的误治只是提示病邪入里的一种典型路径,并非唯一路径。比如病人本就里虚,即使不经误治,病邪也完全可能直驱入里,同样有用甘草泻心汤的机会。

其次,《伤寒论》的很多方子,并非只针对一种病。如果用现代病名去套,可以治的病就更多了。以甘草泻心汤为例,除了在太阳病篇治“心下痞”,在杂病篇还可以治“狐惑病”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病到底是什么病?至今也没人说清楚。但是仔细分析以上条文,发现甘草泻心汤的治疗范围可大大拓展。

就现代人常见病而言,甘草泻心汤可以治口腔溃疡。条文明示,“蚀于喉为惑……蚀于上部则声嗄(sha),甘草泻心汤主之”,这和口腔溃疡的病症相近,很多中医用甘草泻心汤治口腔溃疡也取得了不错疗效,胡希恕老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冯世纶主编)。

前文已述,甘草泻心汤可以调畅中焦气机,中焦通顺,上下有序,正气充盈于内,则邪气不易内侵。口腔溃疡是邪气由孔窍粘膜而入,与正气相争于此,往往有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与甘草泻心汤证相符。

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口腔溃疡是现代病名,只是用甘草泻心汤的机会比较大,并不等于甘草泻心汤一定能治好口腔溃疡

如果从中医的视角看,甘草泻心汤治的口腔溃疡属于太阴病范畴。如果体质壮实之人吃辣吃烧烤导致口腔溃疡,属于阳明病范畴,应该用三黄泻心汤。如果命门火衰久有寒湿之人出现口腔溃疡,属于少阴病范畴,应该用附子泻心汤

如果仅仅多一个治口腔溃疡的功能,甘草泻心汤也不值得我大费笔墨。回到以上条文再细看,这个狐惑病的症状和全国人民刚刚经历的新冠病毒似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是“状如伤寒”,看起来和伤寒类似,也有感冒发烧的症状,这次感染的大部分人都经历过。

一个是“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这次感染,很多人出现失眠的情况。平时睡好好的,突然哪天睡不着失眠了,过一两天等其它症状出来才确定自己感染了。

我们的身体机能是非常精妙的。譬如病毒进入我们身体,我们还没意识到,但身体已经知道了。身体需要调动正气去抵抗病毒,就不让我们睡觉,因为睡觉时阳入于阴,相当于身体的保镖进屋休息了,门外就没人抵抗入侵的坏人(病毒)了。所以,身体就不让保镖进屋休息,而是让他们一直待在门外抗敌。这时候我们还意识不到发生了什么,就是莫名其妙地失眠了。

有些人转阴后也会继续失眠,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体内病毒还没清理干净,虽然指标转阴,但身体在继续清扫残余病毒。二是前期对抗病毒时身体反应过度,还没有切回到正常模式。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给身边人喝甘草泻心汤,就针对转阴后失眠的情况。效果非常明显,有人喝完药半小时内就呼呼大睡了。

还有一个是“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同嗅)”。这个“恶闻食臭”,除了不想闻饭菜味的意思,还有闻不到饭菜味的意思。新冠感染,很多人出现嗅觉味觉失灵,似乎也很对得上。

最后一个“蚀于上部则声嗄(sha)”,也就是突然嗓子哑掉,突然发不出声了。这与新冠感染后的“宝娟嗓”似乎又很对得上。

再回到最前面,狐惑病到底是个什么病?仲景师似乎也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就对了!两千年前,仲景师再厉害,也不可能认识细菌/病毒。但是他已经发现,这个病虽“状如伤寒”却与伤寒不同,所以才单独称之为“狐惑病”这病就像狐狸精迷惑人一样,妖得很!

不过,我并不肯定狐惑病就是细菌/病毒感染,也不肯定甘草泻心汤就是特效方。如上述,甘草泻心汤的作用范围主要在孔窍粘膜,一旦病毒突破了这道防线进入身体更深处(比如进入三阴经),甘草泻心汤的治疗效果应该是有限的。这时候应该根据病情变化随证治之。

但如果发现得早,比如哪天突然睡不着了,而其它症状还没出现的时候,用甘草泻心汤应该是有效的。或者转阴后的一些小后遗症,比如失眠、嗅觉味觉失灵、嗓子不舒服等等,用甘草泻心汤是有效的,我也给身边人治过。

最后提醒一点,杂病篇的甘草泻心汤不用人参(太阳病篇的甘草泻心汤用人参),而且应当用生甘草(不用炙甘草),因为生甘草的解毒效果更好。
《伤寒论》真的是难读,你把每个字背得滚瓜烂熟也没用。在那些简短的条文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病机。只有读懂了简短条文背后的病机,并且能够将表现各异的病症准确地归结到对应的病机上,才能发现《伤寒论》的巨大价值和无限魅力。

有人想当然地以为,《伤寒论》是两千年前的书,不能治现代人的病。实际上,《伤寒论》不仅能治,而且效如桴鼓。

所以真正该问的是:这本两千年前的书,有几个人真的读懂了?

张仲景在两千年前写下了《伤寒论》这本伟大医学著作,至今仍有无数国人从中汲取无尽的灵感。《伤寒论》的存在,不仅让张仲景的名字永远光耀中华史册,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中国人感到由衷自豪。

最后,必须说明:我不是也无意成为职业中医,无法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我只是将我的学习所得分享给大家参考。您觉得有用,那是最好;您觉得没用,不看就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请务必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第一时间寻找合格的合适的医疗资源进行对症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甘草泻心汤(第六十三方)
仲景治疗胃脘胀满的3张经方,该怎么选择?
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辨治思路
张胜兵品《伤寒论》91
第8讲:上热下寒体质的调理。这种新时代的难缠体质到底怎么调?
【郭老答问集43】泻心汤系列 :急性胃肠炎方剂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