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虚性肝胃不和的证治。玉液消渴汤胃阴虚证胃脘灼热隐痛慢性胃炎

玉液消渴汤胃阴虚证胃脘灼热隐痛慢性胃炎

 

阴虚性肝胃不和的证治

1.肝阴虚为主的肝胃不和证治

主要脉证及舌象:胸胁满闷,胃脘痞胀或疼痛,噫气或呃逆,脉弦细数,舌红绛少苔或无苔。

兼证:口咽发干,以晨起明显,不欲饮食,大便不爽或溏泄,心烦寐差,或兼见低热。

证候分析:血虚则不能柔养肝体,肝失血养,变柔为刚而使肝气不和。肝横气逆,胃当其冲,所以见证与一般的肝胃不和颇为相似,但是舌绛无苔,脉弦细以及一派阴虚津亏的见证,与一般的肝胃不和不同。

治法:柔肝、滋胃、调气。

方药:柔肝滋胃饮。

沙参、麦冬、玉竹、 生地、        白芍各1015g

川楝、佛手、橘叶、 丹皮各69g

方解:川楝、佛手、橘叶疏肝理气而不伤阴;丹皮、白芍平肝凉血以制肝横;沙参、麦冬、玉竹、生地能滋胃柔肝以养阴血之虚。

加减法:

胸咽堵塞加贝母、郁金、枇杷叶、射干等宣肺利咽之药;

头目眩晕加菊花炭、珍珠母、石决明等平肝潜阳之品;

恶心呕吐加枇杷叶、竹茹、荷蒂等和胃降逆;

不欲饮食加生扁豆、生谷芽、川石斛等滋养脾胃以生发谷气;

大便泄泻去生地,加生牡蛎、生山药等药健脾以固肠胃。

2.胃阴虚的肝胃不和证治

主要脉证及舌象:口咽干燥,胃中灼热但饮水不多,食减,厌食荤腥而喜食清淡,大便或溏或燥。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数。

兼证:胸脘胀满,噫气不除。

证候分析:胃阴虚则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咽干燥;胃液不足则阳热上熏,故食减而厌荤腥;胃中津液不调,所以大便或溏或秘。至于胁脘胀满,噫气等证,无非肝失疏泄,气机逆乱的结果。

治法:滋胃阴,和肝气。

方药:益胃和肝汤。

沙参、  麦冬、玉竹、 生地、 白芍1518g

枇杷叶、川楝、郁金、 荷蒂、 丹皮69g

方解: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滋养胃阴以柔肝气;丹皮、白芍平肝凉血;

川楝、枇杷叶、郁金、荷蒂清降胃气,条达肝气以治胀满,噫气等证。

加减法:

胃中灼热加大剂量石斛、黄精、山药以敛其阳热之气。

胃脘疼痛加延胡、郁金、绿萼梅、佛手等调理气血以止疼痛;

大便溏泄加牡蛎,甚者加乌梅;

心烦寐差加夜交藤、合欢花。

四、病案举例

病案一:胁脘胀满

李某,男,35岁。患慢性肝炎已有2年。两胁胀满疼痛,脘腹作胀,嗳气则舒,饮食日减,口咽发干,大便溏泄,每日23次。自述服中药二百余剂而不见功效,所视其方,皆香燥疏肝理气之品。视其舌光绛无苔,脉右弦滑,左弦细。

川楝9g,贝母9g 荷蒂9g 青皮9g

木瓜9g,沙参30g,麦冬30g,黄精30g

白芍6g,炙甘草9g

服药三剂后,诸症均有明显好转。方中又加乌梅2个,再服五剂,症状已基本消除。

病案二:不能食

吴某,男,32岁。患胃病一年有余,不能食,强食则胃脘发胀,呃逆而胃中汨汨然有声。口咽发干,尤其以睡醒后为甚。且大便作泻,每日数行,形瘦体惫。有医按脾虚治疗,投以人参健脾丸,诸症未止,又添梦遗,脉弦细,舌光红如锦。知其阳用太过而又误用温燥,助阳为火,反更伤其精。

玉竹15g  生地15g 麦冬15g  沙参15g

山药19g  木瓜6g  川楝9g   牡蛎12g

石决明12g,粳米9g  冰糖6g

服此方如法加减,共三十余剂,始能饮食如常而诸症亦消。

病案三:胃脘疼痛

吕某,男,48岁。患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疼痛以食后为甚,饮食减而大便溏泄,每日七八次。服用温中理气之药反而加剧。舌红绛而干,脉弦但按之软。

沙参、  麦冬、    玉竹各12g 白芍9g

甘草6g,山药15g 茯苓9g    荷蒂9g

川楝、  延胡各6g,珍珠母12g

初服五剂,疼痛大减。守方进退二十余剂而饮食渐增,大便基本转常,舌红而生白苔,改用参苓白术散制成蜜丸巩固。

病案四:下利腹痛

曲某,女,48岁。1969年经北京某医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癌”而行手术治疗。一年后,陆续出现术前证候,两侧少腹疼痛以左为甚,大便下利每日四五次,呈棕色或如橘皮色,黏液甚多。食减,呃逆嗳气,舌红绛苔薄白,脉沉弦滑。此为肝气化火,迫胃肠津液下注为利。

川楝、   佛手、      荷蒂各9g  绿萼梅6g

石斛30g,麦冬15g   白芍18g   炙甘草9g

玉竹、    沙参各9g 藕节6g

服药六剂后,下利与呃逆皆有明显减轻。上方又加青皮、丹皮、山栀、贝母等药服十二剂,症状消失。

(《温病条辨》卷2)

【组成】

 沙参三钱(9g)麦冬五钱(15g)冰糖一钱(3g) 

 细生地五钱(15g)  玉竹 炒香一钱五分(45g)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滓再煮一杯服。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 胃阴虚证。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或干呕、呃 逆,舌红少津,脉细数者。 

 

【组成】  山药30g  黄芪15g  知母18g  鸡内金6g  葛根5g  五味子9g  天花粉9g

【功用】  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主治】  消渴。口常干渴,饮水不解,小便数多,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清胃散

当归身15分,生地黄15分,牡丹皮15分,黄连15分,升麻3钱,石膏2钱,细辛3分,黄芩1钱。

泻黄散

藿香叶21 山栀子3 石膏15 甘草90 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藿香6g 栀子仁6g 石膏9g 甘草9g 防风12g

黄连丸

黄连1(去须),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知母3分,茯神3分。

【功能主治】胃实热,多渴心烦;时气烦热口干,头目昏痛;食已如饥,肌肉羸瘦

 

【处方】黄连(去须)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苦参半两。

【功能主治】胃气实热,烦躁多渴。

 

【处方】大黄32两,黄连8两,黄柏32两,栀子()48两,黄芩48两,甘草16两。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利水通便。主胃肠滞热,湿热黄疸,口舌生疮,胃热牙痛,大便干燥,小便赤涩。

 

【处方】生干地黄、胡黄连。

【功能主治】吐血、衄血。

 

 

【处方】黄连半两(去须),黄耆半两(),栀子仁1分,苦参半两(),人参1(去芦头),葳蕤1分,知母1分,麦门冬1(去心,焙),栝楼根半两,甘草1(炙微赤,锉),地骨皮1分,赤茯苓1分,生干地黄1分,铁粉半分()

【功能主治】消渴久不愈,体瘦心烦。

 

【处方】苦参1大斤,黄连7分,栝楼5两,知母5两,牡蛎粉5两,麦门冬(去心)5两。

【功能主治】消渴,中焦热渴。

 

 

【处方】黄连5(猪胆汁浸1宿,晒干),天花粉3分,乌梅肉()3分,杏仁5(去皮),石莲肉3分,白茯苓3(一方无茯苓)

【功能主治】脏腑风有疳气,加之乳母恣食甘肥、酒面、炙煿,使邪入心肺,壅热而致疳渴,日则烦渴饮水,乳食不进,夜则渴止。

 

 

【处方】黄连1(去须),栝楼根1两,白龙骨1两,苦参1(),牡蛎1(烧为粉),山茱萸1两,葳蕤1两,土瓜根1两。

【功能主治】消肾,小便滑数,白浊,心神烦躁。

 

【处方】黄连(去须)、白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肾气不足,思想无穷,小便白淫。

 

【组成】黄连(去须)、白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主治】心肾气不足,思想无穷,小便白淫。

 

 

【处方】黄连(去须)1两,甘菊花1两,车前子1两,羚羊角()1两,芒消1两。

【功能主治】一切眼疾,青盲黑花,赤脉热泪。

 

【处方】黄连半两(去须),川大黄(锉,微炒)1分,细辛1分,龙胆(去芦头)1分,防风(去芦头)1分,玄参1分。

【功能主治】小儿缘目及眦烂作疮。

 

【处方】黄连(去须)1(为细末),蕤仁30(去壳,细研)

【功能主治】暴赤眼,热泪不止,疼痛隐闷。

 

【处方】黄连(去须)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石决明()1两,豉()1合。

【功能主治】赤眼。

 

【处方】黄连1(去须,水洗净,细锉,用水5升浸5宿,用绵滤过,银石器熬成膏),龙脑()1钱,蓬砂()1分。

【功能主治】肝热眼目赤痛。

 

【处方】黄连(去须)1两,车前子1两,地骨皮(去土)1两,黄芩(去黑心)1两,沙参1两,人参1两,蕤仁(去皮)2两,茯神(去木)1两半,秦皮(去粗皮)1两,决明子(微炒)1两半,泽泻1两,瞿麦1两,甘草(微炙)1两半。

【功能主治】眼热生晕,翳覆瞳人。

 

 

 

【处方】黄连1(去毛),生地黄10斤。

【功能主治】消渴。

 

 

【处方】黄连(去须)1两,犀角屑1两,地肤子1两,决明子1两,黄芩1两,苦参()1两,玄参1两,车前子1两,川朴消2两,龙胆2(去芦头)

【功能主治】热毒攻眼,目珠子肿突出。

 

【处方】黄连(去须)1两,大黄(锉,炒令香熟)1两,防风(去叉)3分,龙胆(去土)3分,人参3分,黄芩(去黑心)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

【功能主治】肝气壅实,目痛如刺。

 

 

 

【处方】黄连不以多少。

【功能主治】渴。

 

【处方】黄连(去须)1钱,郁金()1钱,羌活(去芦头)1钱,青黛()1钱,苦楝根1钱。

【制法】上为末,豮猪胆汁调匀阴干,再研为末,入龙脑、麝香各少许,汤浸蒸饼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五心壮热,肌肉黄瘦,好食泥土。

 

【处方】黄连(去须)2两半,獭肝(炙干)1两半,贝母(去心)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龙胆(去芦头)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旋覆花1两,茯苓(去木)1两,天灵盖(涂,炙令黄色)1两,槟榔(微煨,锉)1两。

【功能主治】传尸。面黑,头热痛,胸背气结,咳唾粘痰,食少频嗽,喘息急满,胁肋气胀,腰脐下疼,四肢蒸热,痿困不安。

 

【处方】黄连1两,甘草1两,干姜2两,吴茱萸1两,乌梅30枚,熟艾1两,黄柏1两。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下利赤白,种种带下。

 

【组成】黄连 吴茱萸

【功用】清热止血。

 

 

 

 

【辨证】阴虚血热。
【治法】清心降火,养阴润燥。
【方名】养阴清燥汤。
【组成】玉生15克,山药15克,生地15克,粉丹皮9克,麦冬9克,女贞子15克,首乌15克,莲子9克,栀子9克,黄芩9克。

慢性胃炎

(一)
【辨证】气滞食阻,胃失和降。
【治法】理气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苏饮。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二)
【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
【方名】金延香附汤加减。
【组成】金铃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实10克,大腹皮10克,黄连3克,吴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缘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董建华方。
(三)
【辨证】中焦湿热互阻。
【治法】益气健中,理气除满,清热燥湿。
【方名】清胃健中汤。
【组成】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陈皮9克,六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毛如宝方。

 

左金丸

【组成】  黄连9g  吴茱萸1.5g

【功用】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  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吴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9g  人参9g  大枣4枚)  生姜18g

【功用】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虚寒呕吐。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失笑散

组成】  五灵脂6g  蒲黄6g  醋(6g

【功用】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瘀血停滞。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金铃子散

【组成】  金铃子(9g  玄胡索(9g

【功用】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延胡索:

治寒证胃痛,可配桂枝(或肉桂)、高良姜,如安中散(《和剂局方》);

治气滞胃痛,可配香附、木香、砂仁;

若治瘀血胃痛,可配丹参、五灵脂等药用;

若配党参、白术、白芍等,可治中虚胃痛;

若治肝郁气滞之胸胁痛,可伍柴胡、郁金;

治肝郁化火之胸胁痛,配伍川楝子、山栀;

治寒疝腹痛,可配小茴香、吴茱萸等药用;

治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红花、香附等药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

治风湿痹痛,可配秦艽、桂枝等药用。

六神曲、  石膏     沙参      麦冬

麦芽   栀子、  谷芽     防风、  石斛15g    百合12g

芦根12g   栀子10g   生枳实10g   夏枯草10g

山栀、川连、黄芩、石膏、

升麻、白芷、甘草、橘红、

桔梗、枳壳。 

 

大黄(酒蒸)9g,青皮(醋炒)、石膏()、黄连(酒炒)

甘草、白芍、厚朴(姜汁炒)6g 

 

 

 

 

芦根12g   栀子10g   生枳实10g   夏枯草10g

山栀、川连、黄芩、石膏、

升麻、白芷、甘草、橘红、

桔梗、枳壳。 

白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黄30g

杞子12g   川楝子5g 

京三棱、枳壳、厚朴、广皮、甘草。

 

山栀(炒黑)    半夏、    广皮各3g   竹茹3g    木香15g

甘草()lg    黄连2g(吴茱萸制)     灯心2g 

 

炒山栀、香附、抚芎、苍术、神曲、山楂、

陈皮、   半夏、草蔻。

 

21g,半夏、茯苓、甘草、槟榔、

紫苏、     当归、川芎、 防风、枳壳、  乌药、

桔梗、    青皮、   枳实各15g,木香75g

香附子15g 

 

干姜()45g,拣参、草豆蔻仁、甘草()

官桂、白芍药各3g,陈皮、白术、吴茱萸各15g

黑附子(炮,去皮)6g,益智仁15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验方|糖尿病上消方之29首
周仲瑛内科秘验方
李佃贵  萎缩性胃炎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傻傻的不知道怎么调理。
呃 逆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名医名方·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