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茱萸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养生之家导读:经方方证纵横实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研究方剂必备参考书。那么吴茱萸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吴茱洗,一升(9克)     人参三两(9克),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切,六两(18克)。

[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淬,温服七合,日三服。

[治则方解]

病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治则: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方义:吴茱萸辛苦温,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生姜增强吴茱萸散寒止呕之功;人参甘温,大枣甘平,补虚和胃,以复中焦升降之功。

[辨证要点]

吴茱萸汤所治之证为肝胃虚寒,浊气上逆。以呕逆,或兼见头痛,或兼见下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等症为主。临床上以呕吐清涎冷沫,头痛而胀,位在巅顶为辨证要点,同时可伴见胸满,手足逆冷,下利,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沉弦而迟等症。

[仲景方论条文]

《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伤寒论》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人参、大枣之甘以缓脾。

2.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甚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食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3.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吴茱萸汤,厥阴阳明药也。厥阴为两阴交尽,而一阳生气实寓于中,故仲景治厥阴以护生气为重。生气一亏,则浊阴上干阳明,吐涎沫、食谷欲呕、烦躁欲死,少阴之阳并露矣,故以吴茱萸直入厥阴,招起垂绝之阳,与人参震坤合德,以保生气。仍用姜枣调其营卫,则参萸用之以承宣中下二焦,不治心肺,而涎沫得摄,呕止烦宁。

.4.罗东逸《古今名医方论》:盖人身厥阴肝木,虽为两阴交尽,而九地一阳之真气,实起其中,此为生阳。此之真气大虚,则三阴浊气直逼中上,不唯本经诸症悉具,将阳明之健运失职,以至少阴之真阳浮露,且吐利厥逆,烦躁欲死,食谷欲呕,种种丛生矣。

吴茱萸得东方震气,辛苦大热,能达木郁,又燥气入肝,为能直入厥阴,招其垂绝不升之生阳以达上焦,故必用以为君。

5.李培生《柯氏伤寒论注疏正》:吴茱萸为厥阴暖肝散寒主药,并能温中和胃而化寒饮;协同生姜,更具有降逆气止呕吐的效用;人参、大枣,益气补中,中焦温暖,逆气得降,则呕吐自止,涎沫可除,厥冷可回矣。本方是治厥阴肝寒主方,并治阳明中寒,下焦阴寒气逆而出现干呕吐逆等症,不论有无头痛,皆可使用。

[名医验案]

1.俞长荣医案

徐某妻,40余岁,患头痛,时常发作,历四五年。后因大便检查发现有血吸虫卵,接受锑剂治疗。仅两天出现锑剂反应,头痛复发,呕吐甚剧。处方:横纹潞9克,吴茱萸6克,生姜9克,大枣三枚。嘱每日服1剂,连服3日。服后,头痛呕吐停止,完成锑剂疗程。经过数月后追访,据云服药以后,头痛已不再发。

2.吴孚先医案

治一人。伤寒,头痛,不发热,干呕吐沫。医用川芎、藁本不应。吴曰:此厥阴中虚之证。干呕吐涎沫,厥阴之寒,上干于胃也;头痛者,厥阴与督脉会于巅,寒气从经脉上攻也。用人参、大枣益脾以防木邪;吴茱萸、生姜入厥阴,以散寒邪,且又止呕,呕止而头痛自除。设无头痛,又属太阴,非厥阴为病矣。

3.肖琢如医案

刘某。一日至寓求诊,云患呕吐清汁,兼以头痛不能举,医者率以风寒发表药,服”之益剧,已逾月矣。舌苔白而湿滑,口中和,脉之,沉,与吴茱萸汤,一剂知,二剂疾如失。吴茱萸6克,生姜15克,人参9克,大枣6克。

4.刘渡舟医案

阎某某,男,37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1年有余,某医院外科建议手术治疗,其病发作,常于每夜12时左右,见左下腹胀痛,呕吐反酸,周身寒战,头目眩晕,察脉弦缓,舌质淡嫩,苔白而润。此证从舌脉看,反映了肝胃寒邪上逆之象。子夜而阴盛,故病发胀痛呕吐,而阴来搏阳,故见寒战,为疏吴茱萸汤,吴茱萸12克,生姜12克,党参9克,大枣12克,服2剂,诸症皆减,唯大便发干,原方加当归9克,共服12剂,得病愈。

5.李克绍医案

一男性,壮年,每日只能勉强进食一二两,不食亦不饥,在牟平县龙泉公社医院住院近1个月,多方治疗,与健脾、消导等药,俱不见效。适值余暑假回家,因求我诊视。患者不嗳气,不呕吐,形体不消瘦,言语行动,亦如常人。自诉稍觉满闷,按其脉象,稍觉弦迟,舌质正常,舌苔薄白,但显得非常黏腻,因考虑:弦主饮,迟主寒,舌苔黏腻,当是胃寒挟浊。因与吴茱萸汤加神曲试治,吴茱萸15克,次日,患者来述,服后食欲大振。令其再服1剂,以巩固疗效。事后考虑,患者稍觉满闷,实即《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中吴茱萸汤证“呕而胸满”之轻者。

[长沙方歌]

升许茱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

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痛烦躁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茱萸汤医案【485期】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99
【名医讲名方⑬】刘方柏:吴茱萸汤是头痛效灵方
39.吴茱萸汤
针对胃虚有寒的一个汤方再现
【经方习读】吴茱萸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