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话中的女巫形象文化内涵的嬗变研究(总结) 艾动博客
 
        文化是什么?千百年来这一问题一直使中外学者感到茫然,而且难以一言蔽之。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罗孔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总结了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有160多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则是泰勒于1871年提出的。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之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全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社会的一个分子。”[55] 而童话作为众多文学样式之一,其中通过女巫这一形象反映出的不同时期人们的知识、信仰、道德也各不相同。因此就有产生了女巫形象文化内涵的嬗变。
  在上古神话中,女巫形象是与众神、仙女、司祭合而为一的,所以只能说上古神话中存在着女巫的雏形。但神话中那些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人物形象,却着实影响着后世的女巫形象。现实中欧洲的女智者,以其丰富的自然知识帮助身边的人们,也使得女巫形象从一发端便具有了智慧的根基。对智慧的崇尚与追求反映了人们至高的精神境界。
  在传统的民间口述童话中,存在着两类明显不同的女巫形象:“恶女巫”与“善女巫”。恶女巫具有明显的邪恶的本性,她们往往以杀死童话中的主人公为最终的目的;为了能够到达到目的,她们会用各种极具诱惑力的手段,如美味的食物或漂亮的东西;既然她们的心肠极坏,那么外貌也应该很丑,因此她们总是被描写成弯腰驼背、面容干瘪、目光凶恶的丑化形象;正是由于她们邪恶的本性,所以她们在童话中是必然要死掉的。为了惩罚她们的罪行,她们或被投入火中烧死,或被浸入水中溺死。上述这些特征就构成了邪恶女巫的原型形象。人们与恶女巫的斗争乃至邪恶女巫的必然死亡,反映的是人们心中善一定要战胜恶的最朴素的民间道德法则。这也是恶女巫形象最根本的文化内涵之一。而民间口述童话中另一类的中性女巫,她们会在某些条件的基础上来帮助童话中主人公。虽然她们的条件往往会让主人公付出非常沉痛的代价,但她们的所作所为毕竟会给得到帮助的人带来巨大的收获与满足。中性女巫的形象代表着人们希望得到超自然力的帮助,以便能够战胜自然,达到一些本无法实现的愿望。并且那些能够得到女巫帮助的人,也一定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人,善良的人是会有好报的。“善定胜恶”和“善有善报”的思想构成了人们惩恶扬善的道德准则。这是民间口述童话中女巫形象反映出的主流文化内涵。
  童话发展到艺术创作这一阶段后,其中的女巫形象也发生了明显的人性化的改变。海巫婆让小人鱼以自己美丽的声音作为代价,为她配制了可以获得人类双腿的神奇魔药。然而我们不能责怪巫婆的邪恶,因为一切都是在小人鱼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而非出于女巫的强迫。这时的女巫的行径也已经能够所到人们理解与原谅,为女巫的人性化提供了情感上的基础。随着艺术童话创作的深入,女巫形象已经出现了鲜明的善恶之分。而无论是好女巫还是坏女巫,她们身上的人性部分也越来越丰满起来。女巫形象的人性化,显示着人本主义的文化内涵。艺术童话大师安徒生,就是用小人鱼不惜一切代价、热切地追求人类永恒的灵魂的行为,来赞颂人类的高贵。而海巫婆不仅是被小人鱼坚定的信念所折服,而且更是被人类高贵的灵魂所倾倒。艺术童话的作者们,还通过女巫形象对童话人物命运的改变,来表现对人的命运的关注;通过描写人与邪恶巫婆的斗争表现对人的生命意识的高扬。创作者们通过描述自己笔下的人物与巫婆之间的故事,表现着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承认,这是人本文化内涵的精要所在。
  
  随着现代社会中后现代因素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的思想境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开始追求对传统序的解构,对权威的反抗。童话中的女巫形象首先就面临着颠覆与解构。作家们一反传统,力图塑造出家庭和身世都十分明晰的女巫;他们让女巫出现了许多以往没有的行为习惯;他们还对女巫最具典型特征的魔法进行不同程度的消解。这一切都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童话中的女巫已经成了人们解构传统与秩序的一个形象工具。随着时代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心理认识也越发的成熟起来,人们更加关注“自我”,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与意义。童话中的女巫形象也将作者的这些思考表现出来。童话中的女巫开始为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而与命运抗争;在她们身上也表现出了现代人面临的诸多困境,比如失业;女巫也开始对生命、爱情有了全新的感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女性的看法已经大有改观。人们也开始反思在男权视角下对女性的蔑视与迫害,因此女巫这一童话中传统的形象在现代人的观念改变中,呈现出了全新的文化内涵。女巫所代表的女性不再一味地顺从于自己的命运,而是有了改变自己生活现状与命运的愿望;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摘掉了有色眼镜重新审视女巫。发现她们也有情有感,具有寻常女人般的心性。对传统的颠覆与解构、对人生及命运的思考、对女性价值的重新审视,构成了后现代语境下女巫形象所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
  女巫形象所要表现的文化内涵的变化,必然引起女巫形象塑造方式的改变。全新的形象塑造方式与表现出的全新的文化内涵是相辅相承的、和谐统一的。女巫形象从民间口述童话的单纯的扁形形象,向艺术童话复杂的圆形形象转变;童话的创作出现了与小说、散文相融合的趋势;并且也融入了一些卡通形象的塑造方法。全新的女巫形象的塑造,带来的是全新的审美价值取向:或热闹之中显其荒诞怪异、趣味无穷;或抒情之中显其象征悲壮、哲理深邃。而在全球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女巫形象的塑造也走向了“艺术生产—艺术品—艺术消费”的循环模式,更加适应了现代传媒社会,使女巫的形象更易于儿童读者的接受。
  通过对女巫形象文化内涵嬗变的分析,我们发现所有的文学创作都不能摆脱它创作时所在社会的文化思想。文学始终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与之相适应;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样会被相应的文学形象表现出来。这便是女巫形象文化内涵千变万化之后永远也逃不脱的规律。善恶斗争是中世纪口述童话中绝大多数故事的“一种有活力的持久的主题”[56]。而女巫的恶本质或善本质是经原始社会的文化积奠承袭而下的。由于原始人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形成了他们非逻辑的原逻辑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自然原因已经变得不重要,一切必然的或偶然的联系都被原始人认为是由巫师的巫术活动所掌控的。因此巫师的巫术活动被原始人广泛地接受为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巫师的巫术行为使他们可以得到食物、得以维持个体生命的延续。那些“为公共的利益以一种官方的身份合法地工作”的巫师,倍受原始人的敬重,他构成后世人们心中帮助人类的善女巫的思想根源。还是由于原逻辑思维,原始人认为任何疾病与死亡都不是自然的,都是某个巫师借助巫术仪式而进行的蓄意犯罪的谋杀。而这种神秘的行为又是以任何方式都无法抗拒的,因此原始人一旦发现“巫师出于私利而采用了自己的妖术于违禁的目的”,即进行“秘密的和犯法的巫术”,[57]   必将引起他们的愤怒,并千方百计地消灭他们的躯体,杀死他们身上的恶灵。这就是恶女巫的思想根源。所以在民间口述童话中,无论是恶女巫必死的结局、还是善女巫形象的存在,都代表了人们对邪恶的憎恨和对善良的崇尚,是“惩恶扬善”的社会文化积奠的反映。而到了现代社会中,由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童话中的女巫形象已经不再单纯承载人们惩恶扬善的思想。人们在追求游戏化、娱乐化的同时,已经对女巫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释义。人们已经可以开始接受一个善良、可爱的女巫形象了。甚至在一些童话中,女巫形象本身也在追求平面化、碎片化的思潮中遭到了解构。她们不再热衷于对魔法的修习,也不再喜欢女巫的身份。女巫的形象也开始含蕴了童话创作者对当下社会解读后的种种思绪意愿。总之,童话中的女巫形象文化内涵的转变,是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
  可以预见,在科技高速发展、人类文明快速进步、世界文化呈现多元与融合的态势下,文学创造这一不可脱离物质基础而存在的人类精神活动,更会呈现出无比的丰富与多彩。而童话作为文学中最具幻想色彩之一的文类,仍然会承载着人们更多的思绪与想象。而女巫这一形象,会带着她邪恶的阴影从远古飞来,再卸下她黑色的斗篷与魔法扫帚,或许换上普通人的装束,向我们走来。也许她们再也不容易被我们发觉,但是她们的过去却还留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雪登•凯许登.巫婆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形塑我们的性格(李淑译).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公司,2001.
  3 安•勒维琳•巴斯托著.猎•杀•女巫:以女性观点重现的欧洲女巫史(严韵译).台北:女书文化事业公司,19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神秘的职业
老北京的行当(53)
请叫我女王陛下
精选搞笑十则
你不知道的女巫形象进化简史
为什么巫师骑扫帚不骑板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