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重水复的当今医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在竞争,社会在前进, 科学在发展,大自然在报复,现代文明使人们面临着福音和灾难相悖的局面。由于和人类息息相关的森林、土壤、水域、空气等受到破坏,以及日益增长的化学物质对生物和人类的毒害,不仅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环境产生了超出人体生存适应允许值的变化,而且带来了内环境的严重失调,使当前人类面临着双重危机,即人类生存外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和人体内环境的损害--人体生态平衡的损害。从而导致了人体素质的下降,使以往的、现有的、新生的种种疾病频频发生和大流行。

    面对诸多的新型病种的发生和日趋凶猛的蔓延势头,实际意味着当今医学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这种被动局面的形成,是药物太少吗?是无药可医吗?不!当前世界上生产出的可以医病的化学药物己达十几万种,其中抗生素年生产量达几十万吨,临床使用达上千余种。庞大的数字给我们留下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么多的药物为什么使几乎所有人类患病之疾病频频翻新?是临床医药学出了问题,还是医疗方法学出现了问题?

 这必须在审视医学走过的道路之后,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在医学领域中,由于西方医学在临床治疗中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尽管有些短暂的效果),并且具有理论解决的明析性,以至异军突起地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西医在以后的发展中,忽视了人体自身防卫抗病和自我修复的主动性,

   以至于完全依赖药物直接作用于致病因子与对症疗法,其结果是只考虑了人体动态平衡而丢失了"东道主"的动态平衡稳态的医疗效果,犯了本末倒置的方向性错误。

 如今,临床医学变成了抗生素的一统天下。不可否认,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对抵抗疾病的侵袭,维护人类生命安全,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治疗作用。但这类药物在治疗中的副作用却越来越严重,破环了人体防卫系统,医源性、药源性疾病也相继而生,导致了疾病复杂化和治疗复杂化,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

    有一份调查报告表明,长期使用磺胺药和抗生素的患者,几无例外地会引起一些副作用,有些且相当严重。以常用抗生素为例,除二重感染和细菌产生耐药性外,还产生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损害肾脏和造血系统。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人体内的细菌迅速变异,产生大量耐药菌株。临床治疗中用药量的加大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呈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水涨船高趋势,这就迫使医药化学家不得不在变异菌株及人体的双重适应性这条恶性循环的道路上追逐。然而,他们的劳绩换得的却是人为地锻炼了病原微生物的适应能力。

至此,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识发表文章"滥用抗生素危害不浅--小小感染也能使人丧命";其实,这已是老调重弹了。如1981年3月联合国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讨论<<紧急对付抗生素日渐失效的问题>>;1982年2月,美国等15个国家,150位专家联合发表<<滥用抗生素无异玩火>>的惊呼;1984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美国召开会议,讨论《不能滥用抗生素问题》。

无疑,与会专家对抗生素的使用仅是停留在"如何不滥用"的权宜措施上,缺少实质性的解决办法。

    问题的症结可以举例说明。例如,谈虎色变的艾滋病,人所共知的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症,但是医学家们却忽略了它的"免疫缺陷"而把着眼点放在研制直接杀灭艾滋病毒的药物上。AZT是目前唯一经过美国联邦政府批准正式使用的抗艾滋病毒药物,但刚刚在临床使用,艾滋病毒就已对这种药物产生了抗药性。艾滋病毒的变化是以比人的细胞变化快100万倍的速度进行着的,故人们如果制成疫苗时,毒素己变成另外的样子,而使疫苗失效。这和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情况相似。

 类似的情况,普遍地存在着。而以"止咳、化痰、平喘"为目的的药物,它们只能起到解痉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过敏体质,和使炎性病灶吸收来改变病理变化,所以,这类药物对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无法达到根治目的。而以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只是暂时的中和,却不具有使病灶愈合的功效。再如长期使用抗凝血药,会使凝血机制减弱,一但停药,往往会出现可怕的血栓;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使生产胰岛素的器官萎缩以致不再生产;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除能引起粘液性水肿、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等症外,更为严重的是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严重感染和隐性病灶的扩散,把患者进一步推向死亡的边缘。

    据测∶20世纪初期,人体天然防御的主要卫兵--白血球,以8000为正常,现在已降至4000水平以下。这一危险迹象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抗生素和激素等直接作用致病因子药物的大量使用,取代、抑制了人体天然防御力的抗病功能,使人类数十亿年由笫一个原始细胞进化而完善的机体内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人的生命素质的下降。

    由此可见,造成医学困境的症结,表面看来是药物学的事,实际上是医疗方法学的问题。不端正医疗方法学的方向和治疗侧重点,所做的努力愈大,距离预期的目标越远。

 作者:安徽省名老中医王佑三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新方向----平衡医学!
一个申请诺贝尔奖的乡村医生--------(平衡医学奠基人)大医王佑三(转)
平衡出健康,我们身边的平衡杀手
后抗生素时代,生物信息医学崛起!
平均5个中国人里面,就会有一个在75岁之前被诊断为癌症
西药对人体的危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