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例腹泻患者,百分百治愈,到底艾灸什么穴?太有效了!

2017-01-08 脉脉艾灸

1999 年 7 月——2002 年 10 月,笔者以单灸申脉穴为主,并辨证佐以配穴治疗腹泻 100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0 例,男 74 例,女 26 例。年龄 4 个月——78 岁,平均为 38 岁。病程 1d——5 个月,平均为 5d。

辨证分型:感受外邪者 42 例,饮食所伤者 28 例,情志失调者 10 例,脾胃虚弱者 12 例,肾阳虚衰者 8 例。所有病例的大便培养呈阴性。另 外,大便常规检查,发现粪便中含有脂肪球者 73 例,伴恶心呕吐、头晕口渴者 40 例,伴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者 23 例,伴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者 13 例,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者 5 例,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清浊不分、食少腹胀、面色苍白者 15 例。

1.2 治疗方法 

将常用艾条点燃后对准申脉穴温和灸,约距皮肤 2—3cm 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热痛为宜,一般每穴灸 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或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以防烫伤,治疗期间禁服任何药物。 

1.3 辨证施灸 

1.3.1 外感寒湿或风寒

症见泄泻清稀,甚至为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单灸申脉以调整肠胃气机即可

1.3.2 外感湿热或暑湿 

症见泄泻腹痛,泻不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灸申脉、天枢、合谷、上巨虚、下巨虚。



1.3.3 食滞肠胃

症见腹痛肠鸣,粪便腐臭,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食物,嗳气酸臭,不思饮食,灸申脉、中脘、脾俞、元俞、天枢。

1.3.4 肝气乘脾

症见胸肋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泻,灸申脉、肝俞、行间、三阴交。 

1.3.5 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灸申脉、足三里、关元、中脘、脾俞、胃俞。

1.3.6 肾阳虚寒 

症发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灸申脉、肾俞、命门、阳陵泉、关元。

2、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率100%。

3、典型病例

盛某,男,45 岁,2002 年 4 月 5 日就诊,自诉近几个月来每天黎明时分小腹部阵阵作痛,痛时伴有便意,便后痛止,大便溏薄,刻诊,面色无华,形体羸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大便培养未见异常,即艾灸双申脉、肾俞、命门、阳陵泉、关元,每穴灸 5min,2 次/d,间隔 6h,6d 后痊愈。

4、讨论 

本病主要因湿邪所胜和脾胃功能障碍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历代医书对本病的脉、因、症、治都有较详细的记,但未发现有以灸申脉为主治疗的记载。

申脉属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而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支脉,故艾灸申脉可温煦肾阳,继而使脾胃气机调畅,升降有序,清浊分明,腹泻立止。

奇经八脉考云:“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以跗阳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上会手太阳,阳维于需俞。”

灵枢*脉度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此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卫气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故灸申脉穴,促使阳跷脉卫阳旺盛,则风寒湿邪不可干也。另外,临证还宜辨证而佐以配穴,以更好地达到调整脾胃气机的作用,笔者临床屡用屡效。 

(收稿日期2003-01-15)

  • 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作者王新生。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灸法篇—— 内科疾病 40.单纯性肥胖病
100例腹泻患者,被百分百治愈,到底艾灸什么穴?
慢性腹泻治疗 艾灸配穴
一起学艾灸(八)艾灸治疗腹泻
转帖:灸法抗衰老的常用经穴
经常拉肚子拉到腿软?一到经期就腹泻?这都正常吗?答案都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