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活一口真阳,这一味本草,在关键时刻可以回阳救命,补火助阳!
Original 2017-06-03 本草婕
好与坏是相对而存在的,好与坏还会互相转化,有些是随着时代进步而逐渐认识到的。今天的这一味本草就是又好又坏的黑附子,好的是它能治疗很多疾病,坏的是却不能多吃,吃多了还会造成生命危险。其实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不过是让大家找到了一个标准,也就是这个用药的标准,这才是最关键的。
故事:
宋代蔡涤《铁围山丛谈》记载:皇宫中在宣和殿有一小库,为“天子私藏也”。乙已岁冬,鲁公得疾甚重,皇帝亲自问,医者回奏应用附子之药。帝命管库内侍送来附子,皇帝选四个,每个有拳头大小,赐给鲁公。一重有三两四钱,一重三两二钱,另两个为二两八钱。蔡叹日首次见到。从这一故事中可知附子确是一味要药,皇帝都要亲自过问。
明代张仲景称颂:“附子、为药中之良将,人参、熟地为药中之良相。”虞搏在其《医学正传》中说:“附子,续命之要药。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门之气。”病在危急之际,非此不救。或曰附子乃阴证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之得法可救命于顷刻。
有一人叫沈良臣,患痰嗽,昼夜不能寝,多医无效,众说纷纭,或火、或湿、或气、或风。汤药杂投,均无效果,几至送命。沈良臣的儿子求到张致和的门下,诊脉后,脉沉,而且濡湿痰生,寒也,宜用理中汤加附子。服后当夜嗽喘两平,调理后愈。
功效:
对于黑附子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的就认为是一味毒药,其实他是一种在中医药学上比较常用甚至可以救命的药材,
【性味】
辛甘,热,有毒。
《本经》:味辛,温。
《吴普本草》: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温。
《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
【归经】
入心、脾、肾经。
《汤液本草》:入三焦、命门。
《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
总结一下附子的功效
1、回阳救逆
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逆冷,脉微欲绝。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绝。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单用,力量不够,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汤(干草、生姜降毒,杀附子毒,又增强回阳救逆效果,附子回阳较干姜迟缓,所以有的书讲,干姜偏走,附子偏守)。临床往往兼阳气脱,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这时仅回阳,对元气虚脱没有针对性,所以与大补元气的人参配伍,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2、补火助阳
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命门之火就是人体的元阳、肾阳。用于阳虚证。本品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如肾、脾、心诸脏及卫阳虚弱者均适用。若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阳痿宫冷,畏寒身冷,腰膝冷痛,生长发育迟缓,早衰;肾不主水而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遗尿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肾主生殖,生殖、性功能降低等;肾不纳气,呼吸急促,出多进少,虚喘;肾不温煦脾阳,脾肾阳虚,腹泻,久泻不止,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心阳不足,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卫阳虚自汗出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但最有效有用的是改善不能温煦形体。还有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食欲不振,它脾肾双补,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心阳虚,轻的自汗,心悸或胸痹疼痛,有寒象,也可用,和活血化瘀的或温心的肉桂、桂枝配伍,另外,卫阳不固,自汗不止,与黄芪一起用。
3、散寒止痛
即能温中,又能温经。广泛的温里散寒。温中,用于胃寒,脾胃虚寒,也用于实证的寒邪过重,脘腹冷痛;温经,经脉受寒,出现的冷痛、头痛可用,还有类似于乌头的祛风湿的作用,对于风湿寒痹,尤其是兼阳虚的它祛风湿,散寒止痛,但祛风湿不如乌头。只要有寒无论虚实均可用。实证就是温里散寒止痛,虚症就是温补阳气。
4、用于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种类
盐附子:
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渐加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本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黑顺片:
将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4-7日,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干,习称“黑顺片”
白附片:
将去皮、切片加工后的附片泡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再用水浸漂2-6日,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或将附片由胆缸取出后漂净胆汁,有甑蒸5-6个小时,晒干六七成,用硫黄熏,再晒干即为成片。习称“白附片”,又名:“天雄片”。
淡附片:
取加工后的附片,按白附片的处理方式甑蒸后,取出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漂至淡味,名为淡附片。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定取附片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得淡附片。
黄附片:
将去皮的附片经常规浸泡后由胆缸取出,漂净胆汁,用红花、甘草或加姜黄染色后,用杠炭烘干,又晒一二日,即为黄附片。
食用药膳
附子泽泻狗肉汤
原料:狗肉150克,制附子、桂枝、山萸肉各9克,泽泻、生姜各12克,盐适量。做法:先将狗肉洗净切成块。  再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洗净,备用。 接着,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和狗肉放入锅中,先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熬煮3小时。待肉熟后去药渣,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食疗功效:本汤具有强肾固精、涩精利水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腰酸肢冷、肾阳不足者服用。
附子炖羊肉
鲜羊肉250g,炮附子10g。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同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再改为小火炖煮l.5~2个小时。去其药渣,分数次喝汤吃肉。本品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冷痛。
附子酒
附子30g,白酒500g。先将附子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后,即可饮用。本品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四肢不温,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冷泻,畏寒怕冷,腹中冷痛等。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罪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验方仅供参考医治疾病须遵医嘱
治白浊
熟附子不拘多少,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入三片姜、一碗水煮至六成,趁温服下。
治月经不调
熟附子(去皮)、当归等份,每次以水煎服9克。
治气虚头痛
大附子一枚,去掉皮和脐研为细末,用葱汁加面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服10丸,清茶送下。
治久患口疮
生附子适量,研为细末,用醋、面调好贴在脚心上,男贴左脚,女贴右脚。第二天换下。
治牙痛
附子31克(烧灰)、枯矾0.3克,共研为末,擦牙。
治脚气肿痛
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治月经不调
当归、附子(炮)各等份,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
禁忌
孕妇禁用。不宜与、瓜蒌、、贝母、白蔹、同用。
避免附子中毒
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
严防超量用药;
大剂量用附子,必须用水先煎1 ~3小时以上;
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毒性大大减低,此三味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验方功效故事出处为中医书籍。
本视频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本草君亚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子见解
《本草精荟》:回阳救逆:附子
从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谈张仲景制方用药的一些特点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二)
桂枝-桂心-肉桂
肾著汤治在脾肺;肾着汤合麻附辛治腰胯剧痛、四肢外侧麻木窜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