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诗词赏析《卜算子·咏梅》|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9期



毛泽东诗词赏析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徽风皖韵诗词社和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将从今天开始(2023年10月1日)不定期共同推出专栏由黄辉映先生编著的《毛泽东诗词赏析》今欣赏1961年12月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批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1961年,在那国内外形势严峻的困难年代,尤其是面对当年国际上的反华声浪,毛泽东对咏梅类诗词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他的这首《咏梅》就是在当年读了陆游《咏梅》词后,面对特定的严峻形势填成的。

    这首词发表于经毛泽东亲自“校订”过的《毛主席诗词》时,“写作时间”标为“一九六二年十二月”,这是毛泽东第三件手迹于《咏梅》题下所署的年、月。但尔后发现毛泽东第一件手迹所署时间为“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因此翌年4月再版的《毛主席诗词》即将“写作时间”定为了“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还有一件末尾署为“一九六二年一月作”的第二次手书此词的手迹,在同一年里拨冗一再亲笔手书此词,可知毛泽东当年对此词是颇看重的。此词第一件手迹的“小序”为,“仿陆游,反其意而用之。”第二件手迹的“小序”亦为:“仿陆游,反其意而用之。”第三件手迹的“小序”则为:“(读陆游詠梅词,反其意而用之”1963年12月正式发表时即将第三件手迹的“小序”括弧去掉并将“詠”改为“咏”(“詠”同“咏”)而取用此“小序”至今。由上述可知,此词的“写作时间”标的是第一件手迹上所标的时间,而“小序”则是第三件手迹上所写的“小序”。所谓“仿陆游”就是依照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填同一“词调”(词牌)与“词题”的词,彼此虽均以“梅花”为题材,然而“词意”“情调”却完全不同。所谓“反其意”并不意味着毛泽东对陆游其人其词的“批判”或“否定”,而是强调指出各自的创作意向及词的主题、思想、感情全然不同而已!

作品赏析

    单独一“梅”字,既可指“梅树”,也可指“梅花”“梅子”(“梅树”的“梅花”结下的果实)。“梅”作为果树,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每年先春萌芽,早春开花,整个育花及开花过程都要面对寒冷,故在冰天雪地里抗严寒、迎寒风、斗飞雪是“梅树”“梅花”的必具品格。这便是关于自然界的“梅”的大致情况。自然界里的“梅”的特性与品格都大致是一样的,然而到了不同诗人、词人的笔下之后,却是大不一样的,毛泽东笔下的“梅”与陆游笔下的“梅”显然不同了!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以诗为主,今存诗作约9300首,其词作虽不及诗作,但于南宋词苑中亦有相当地位。尤其陆游毕生喜“梅”,先后写“梅”之作数以百计,或赞“梅”天性,或以“梅”况己,不一而足,颇引时人及后人注目。如他在公元1191年冬写的《梅花绝句》中以“幽谷那堪更北枝”“正在层冰积雪时”等诗句,赞颂了傲然开放于严寒深谷内最北边的枝条上的“梅花”;次年冬,他在《落梅》中以“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饕”读 tāo,以凶恶的野兽喻指凶猛的寒风)等诗句更咏赞了于凶猛的风雪中愈加抖擞俏放的“梅花”。公元1202年正月初,他在一首《梅花绝句》中如此写道:“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有啥好法子将自家化为成千成万个身子呢?这样在每一株于寒风中开放的梅花树旁,就都有一个陆放翁(陆游号放翁)并立在那里了!可见陆游已视“梅花”为化身了!他笔下的“梅花”便是自我写照,其《卜算子·咏梅》词亦无例外。其词如此写道: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笔下此株开放着的“梅花”不是“驿内”或皇家、权贵园中栽植的被观赏的“梅花”,而是“驿外”荒野里孤零零的“无主”的“梅花”。上阕头二句突出描写了“梅花”在野地里遭冷落的情景。下阕头两句意谓:“梅花”原本就是早开放于群花的,毫无故意煞费苦心去争抢春令与春晖的心思,就完全听任群花想咋忌妒就咋忌妒去吧!着重写“梅花”面对冷遇与袭击而依旧坦荡无惧地自开于荒野的姿态与神态。“香如故”系精彩的点睛之语,言近情深胜于千言!意谓:“梅花”在不断袭击下凋零后被践踏成泥土,再遭反复碾轧而化为了尘埃,然而其清香依旧。下阕后两句极力凸显了“梅花”遭到惨重摧残后其芳香始终未变、未消失的高贵品质。这便是陆游笔下所描写的自生于野地的虽深感寂寞愁苦、虽遭冷落与惨重摧残而始终自守高洁清香标格的“梅花”。

    再看看毛泽东笔下如何写“梅花”吧!“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径直简述其意即:风雨送春天归去了,漫天飞雪的严冬到了,严冬过后春天必定还会回来的!其中写了春去“飞雪”到,“飞雪”过后春又到的时令的更替,但主要是写漫天“飞雪”的严冬节令的到来,而其重点意向则在于描写在漫天“飞雪”的严寒中俏放的“梅花”,初步写了俏放着的“梅花”的恶劣环境。不难领悟,上阕首二句同样是扣“咏梅”词题写的,同样是歌咏“梅花”的,只不过是暗写、暗咏而已!“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此二句紧承首二句意脉而从正面进一步凸显“梅花”在更险恶的环境里无畏地俏放的姿态与神态。“崖”,山边;“悬崖”,极高极陡的山崖;“犹有”,仍有;“俏”,俊俏,容态挺秀;“百丈冰”承上“飞雪”而来,“梅花”在“飞雪”弥天的恶劣环境中是俏放着的,在“悬崖”上结着“百丈冰”的更险恶的环境里仍然是俏放着的!毛词上阕突出地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而俏丽盛开的特性,同时赋予了“梅花”迎斗冰雪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严寒过后必来新春的信念。毛词下阕首二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也”,副词,表示委婉的转折语气;“来”,此处可视为助词,其与“把”搭配让宾语“春”前置;但就诗词句法而言,其中之“也”和“来”亦可视为衬字,其“义”均已虚化。直述其意即:“梅花”先于群花俏放,绝非为着争夺春光和独占春光,而只想作为传报春讯的使者,为群花预报新春必将来临的信息,将春回大地的喜讯及时报告给世间而已!毛词下阕着重赋予了“梅花”谦逊高尚的品德与情操以及宽广崇高的胸怀和精神境界。这便是毛词所写的俏放于山地的抗严寒、斗冰雪、知春、迎春、报春、与群花分享春光和共享欢乐的“梅花”。在毛泽东的观念里,“梅花”所迎、所报之“山花烂漫”之“春”,既是自然界之“春”,更是人间和人类历史上之“春”。

    陆词、毛词都是“咏梅”,然而在不同笔下的两树“梅花”各具鲜明特征:陆词中的“梅花”是在公元12世纪前后年代生长在荒凉的原野上的,毛词中的“梅花”则是在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生长在陡峭的高山上的;陆笔下的是孤零零的单株的“梅花”,毛笔下的不是孤零零的单株的“梅花”;陆只重在咏赞“梅花”高洁清香的传统品性,毛词既赞赏了“梅花”固有的传统品性,更赋予了“梅花”新的品质和思想境界;陆笔下的是备受打击的悲愤无奈的“梅花”形象,毛笔下的是未感到过任何打击的笑傲冰雪、笑抗冰雪,不畏任何逆境、压力与打击的“梅花”形象。将其置于各自特定历史背景的政治环境中,其象征的实质意义亦迥然不同。陆词所写的“梅花”是一种个体仕途坎坷与政治厄运的象征体,陆词的主调是咏赞“梅花”面对逆境而始终“香如故”的品格,实质上是对自我被排挤、打击、罢黜(chù)后报国大志仍至死不渝的自我写照与自赞;由陆词可见陆当年所忍受的官场内外的险恶政治环境和自我所坚守的传统的不凡人格的两大根本方面。陆游生于公元1125年(生当北宋皇朝将亡之际),逝世于公元1210年,享年85岁,其毕生无论为官时、去官后(公元1189年末被罢斥)还是临死时均满怀报国信念,壮志始终不减。中国南宋皇朝处于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的历史时期,几乎是以“求和”方式“立国”与“守国”的软弱政权,其大部疆土被“金国”侵占,陆游即生长在这样的历史时代环境里。在南宋统治集团中,他不与“主和派”的主张苟同,他斥责与反对退让、妥协、投降、偏安的军政对策,持坚决抗金与收复中原的主张,但他的主张不但未被南宋皇朝当权派听取,反而得罪了当权派,因此屡被排挤、打击,直至劾除官位;然而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不踏权门、不求权贵,唯有报国信念不衰不渝,报国精神始终不倒,至老至死未忘图复中原的大事,他那“只有香如故”词句正是他的心态与人格的表现,其无日不怀报国志气和焕发出爱国志士的风采!毛词所写的“梅花”实质上也是象征体,其用以象征、咏赞、倡导一种包括个体在内的群体的人格、襟怀与理想,象征与咏赞具有崇高品格与远大理想的志同道合者,由毛词可领会到当年新中国面对的国内外严峻形势和毛在特殊形势下所倡导的崇高思想品格。他以他笔下的不怕严寒的“梅花”精神品格示意:要以大无畏精神顶住外来的巨大压力,要坚持原则,要独立自主,屹然挺立;要乐观自信,坚定信念,应对逆境,迎接挑战,坚信“山花烂漫”的“春天”一定会重新到来;亦即无论形势如何严峻、险恶,依然要坚定不移地、坚强不屈地、信心百倍地、积极乐观地、谦虚自逊地做坚持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的为崇高的人类理想事业奋斗的志士!毛词赋予了“梅花”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的气概与精神和光明磊落的博大襟怀与崇高的思想境界,在借“咏梅”而寄托情意方面,毛词较陆词要高远得多!

    在表现艺术上,毛词综合采用了托物、象征、夸张、拟人、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托“梅”抒怀、寄意、言志;其以夸张笔法强调了“悬崖百丈冰”的严峻环境;其以拟人化手法写活了“梅花”,称“她”既可在冰冻百丈的环境里报春,亦可在春花盛开时在群花丛中欢笑;其以“春去春来”之自然规律及春花烂漫之自然景象隐喻前景的美好;其以整体“梅花”作为完美的象征物,凭借“物”“我”对应(“梅”“人”相应)的整体象征,将赞梅、赞春、赞人三者合一,全词构思与描写之着力点在“梅花”的“俏”“笑”和“报春”三者上头,实质上是凸显一种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品格,写一种博大的胸怀、乐观的精神,这种信念、品格、胸怀、精神既是“梅花”的,也是“人”的,是以“梅花”作为象征体而显现的。毛词言近意永,托意更丰富、深刻、高远。常言“岁寒三友”之青松的气质、翠竹的节操、梅花的品格,毛笔下的“梅花”可谓兼具“岁寒三友”之特性,毛将自己心目中的“梅花”极不平凡的“精、气、神”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实为其人格、心境的形象表现,可联系当年国内外严峻形势及毛的人格、襟怀、志向、理想作深广联想与领悟,真可谓意境深宏,耐人寻味。陆、毛两词起承转合均十分自然,均平易流畅,各具独特的艺术味道;就整体格调相比而言,陆词是凄楚、愁苦、无奈、坚忍、清高、自许等复杂情调的混合,主调为沉郁,于沉郁中藏骨气,传出的是或幽愤或哀伤或昂扬的“笛声”或“箫声”;毛词则始终洋溢着志气高昂、坚定不移、充满信心的情调,饱含着澎湃的激情,传出的是激越的“小提琴声”或“京胡声”。

参考资料

    (1) 郭沫若:《“待到山花烂漫时”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人民日报》1964年3月15日。

    (2)石英:《自信者“俏”胜利者“笑”读〈卜算子·咏梅》,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版面意境,文章编辑:李正国





毛泽东诗词赏析《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8期

毛泽东诗词赏析《忆秦娥·娄山关》|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七期

毛泽东诗词赏析《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六期

毛泽东诗词赏析《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五期

毛泽东诗词赏析《采桑子·重阳》|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四期

毛泽东诗词赏析《西江月·井冈山》|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三期

毛泽东诗词赏析《西江月·秋收起义》|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二期

毛泽东诗词赏析《挽易昌陶》|合肥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一期

海南行吟(博鳌篇)|4首(旧作)|紫庐书屋第77期

癸卯咏·7首|紫庐书屋第76期

癸卯年一组贺诗·3首|紫庐书屋第75期

泰国行吟·旧作7首|紫庐书屋第74期

早春吟·6首|紫庐书屋第73期

迎春闲吟·5首|紫庐书屋第72期

春节闲吟·4首|紫庐书屋第71期

杂咏·三首|紫庐书屋第70期

杂咏·4首|紫庐书屋第69期

游西湖·4首|紫庐书屋第68期

咏古楼第二辑·6首|紫庐书屋第67期

咏古楼第一辑·5首|紫庐书屋第66期

杂咏·6首|紫庐书屋第64期

杂咏·5首|紫庐书屋第63期

杂咏·5首|紫庐书屋第62期

宅家释情·5首|紫庐书屋第61期

封控宅家情懷|紫廬書屋第60期

詠十二生肖  |紫廬書屋第59期

詠四大發明|紫廬書屋第58期

詠文房四寶|紫廬書屋第57期

十月抒懷·夫唱妻和|紫廬書屋第56期

國慶獻詞·七首《水調歌頭》|紫廬書屋第55期

詠古名樓詩·八首|紫廬書屋第54期

一組詠茶詩詞·六首|紫廬書屋第53期

李正國新作四首|紫廬書屋第52期

桂林貴州行吟·李正國|紫廬書屋第51期

壬寅年咏24节作品||紫庐书屋第50期

壬寅年部分作品||紫庐书屋第49期

辛丑年部分作品||紫庐书屋第48期

2021年诗词新作|紫庐书屋第47期

2021年诗词新作|紫庐书屋第46期

2021年诗词新作|紫庐书屋第45期

游记篇|广东行吟之二(6首)|紫庐书屋第44期

游记篇|广东行吟8首|紫庐书屋第43期

游记篇|武汉行吟6首|紫庐书屋第42期

游记篇|港澳行吟8首|紫庐书屋第41期

游记篇|皖东南行吟8首|紫庐书屋第40期

游记篇|山东行吟6首|紫庐书屋第39期

游记篇|川渝行吟10首|紫庐书屋第38期

游记篇|川渝行吟9首|紫庐书屋第37期

游记篇(10首)|紫庐书屋第36期

游记篇(10首)|紫庐书屋第35期

游记篇(24)|紫庐书屋第34期

游记篇(23)|紫庐书屋第33期

游记篇(22)|紫庐书屋第32期

游记篇(21)|紫庐书屋第31期

庚子年咏(8首)|紫庐书屋第30期

庚子年咏(10首)|紫庐书屋第29期

庚子年咏(8首)|紫庐书屋第28期

己亥年末咏(9首)|紫庐书屋第27期

己亥年末咏(4首)|紫庐书屋第26期

游记篇(19)|紫庐书屋第25期

游记篇(18)|紫庐书屋第24期

游记篇(17)|紫庐书屋第23期

游记篇(16)|紫庐书屋第22期

游记篇(15)|紫庐书屋第21期

游记篇(14)|紫庐书屋第20期

游记篇(13)|紫庐书屋第19期

游记篇(12)|紫庐书屋第18期

游记篇(11)|紫庐书屋第17期

游记篇(10)|紫庐书屋第16期

游记篇(9)|紫庐书屋第15期

游记篇(8)|紫庐书屋第14期

游记篇(7)|紫庐书屋第13期

游记篇(6)|紫庐书屋第12期

游记篇(5)|紫庐书屋第11期

己亥年游记(4)|紫庐书屋第10期

己亥年游记(3)|紫庐书屋第9期

己亥年游记·2|紫庐书屋第8期

己亥年游记·一|紫庐书屋第七期

张连荣专辑|紫庐书屋第六期

晨练见闻|紫庐书屋第五期

读书专辑|紫庐书屋第四期

我的生日九·一八|紫庐书屋第第三期期

临江仙专辑|己亥年紫庐书屋第二期

读《花镜》||咏花诗||己亥年紫庐书屋第一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诗词大会中考到的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毛词《卜算子》咏的是哪种梅花
一样的梅,不一样的香
卜算子
史上最著名两首咏梅词,一首大气磅礴,一首清雅高洁,为词中精品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