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青白瓷温酒壶

宋青白瓷温酒壶

(2014-07-04 14:31:32)[编辑][删除]
标签:

青白瓷

宋瓷

温酒壶

分类: 陶瓷鉴赏

    东汉末年,董桌废除少帝擅权于朝堂,以至天下大乱,以袁绍、曹操等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大将华雄连斩三将。正当大家苦于缺乏良将之时,刘备手下一名马弓手主动要求出战,袁绍嫌他官阶太小而不准,曹操同意他出战并为他温了一杯酒贱行,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一会儿功夫,此人就提了华雄的头归来,再喝酒时,酒还是温的。这名马弓手就是关羽,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温酒斩华雄“。

     通过这个故事,看出古人喝酒要温热,即便在两军对阵的紧张情况下,也不忘温酒,原来中国古代(元代以前)喝的酒是米酒,还没有出现蒸馏技术,不能酿造蒸馏酒,米酒在常温下口感很差,温过以后,可以改善口感,感觉提高了酒精度,喝起来更有气氛,所以喝酒必温酒,曹植的《七启》诗写到:“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就描写了用铜酒樽温酒和用觞饮酒的情况。要温酒,就要有温酒器,曹操给关羽那杯酒是用什么温酒器加热的哪?在汉代,流行用铜酒樽或漆酒樽温酒,酒樽既可以装酒又可以温酒,图1是1962年在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的铜樽,上有“铜温酒樽”的铭文,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字样,显然这是用于温酒的酒樽,过去这样器型的器物多称奁,现在装酒的多叫樽。

                      图1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铜温酒樽
 1952年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出土了狩猎纹漆酒樽,此充分显示出楚国匠师们的高超技艺。
                  图2长沙出土的狩猎纹漆酒樽               
唐代以后,由于制瓷技术的长足进步,开始使用瓷质的温酒器,这种温酒器把温酒池和酒壶组合在一起,使用更为方便,图3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可以清楚看到宴会上使用的温酒器。
                                           图3《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到了
宋代,这种温酒器成为常见的实用器,我收藏了一件宋青白瓷温酒壶(图4,图5)温碗和酒壶配套组成,当时叫注碗和注子,通高27.4厘米。使用时在壶中注入酒,在温碗中加热水,就可以加热壶中的酒。温碗为高圈足深腹莲花形,它的底部较厚,七瓣莲花状壁愈向上愈薄,各莲瓣间的边沿刻有图案,圈足外环贴覆瓣莲花。酒壶置于温碗中,为与温碗相配合,酒壶通体也作六瓣瓜棱形。直口广肩,口部套以筒形盖,盖顶塑一蹲兽,似狮似狗,很可能是古代传说中具有佛性的龙的九子之一——狻猊。作为瑞兽,它常常出现在宋代的薰炉、香炉的盖上。瓶颈下饰覆莲纹一周,肩部微折,肩的高度约与碗口平齐,流柄对称,位于肩的上部。壶与碗的造型与组合,花纹图案的设计,协调完美,整体胎质细腻,釉色明澈温润、素雅,既精美又实用,宋代各窑口生产了很多这样的温酒器,但是千年以后完整的也不多见了。
图4
图5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的温碗到底是如何用的?
清新雅致温酒器
那一夜,温壶暧酒醉人(上)
当酒徒遇上酒“注子”
中国酒器造型大全,异彩纷呈!
酒文化-升级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