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蒙元时期青花瓷器的分类[转帖]
       
元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继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之后,又一朵盛开的古代陶瓷艺术奇葩,它的崛起奠定了元、明、清三个时期中国在国际制瓷业上霸主的地位。前几年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元鬼谷子下山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目前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同时也创下了亚洲古典艺术品拍卖价格记录,其可谓是价值连城,使元青花瓷一下跃上了亚洲古典艺术品的宝座。

    元代所产的青花瓷远没有明、清时代的规模大,产量及生产区域也很小。二十多年前,据当时国内权威专家估计:“元代青花传世品总量大致在300件左右,国外约200件”,并判断“无论从数量与质量上,国内的藏品远逊色于国际上的元青花”,“元青花汽泡唯见大小二种”,正是由于国内专家当时的权威估计和判断,二十多年来这一估计和判断绎变成了结论并写进了教材,这一结论又束缚了一批专家学者的思想,从而变成了思想枷锁,使人们不敢大胆研究和认定已发现的元青花,所以国内元青花研究进展缓慢。如果在天有灵的话,我想:这绝对不是这位国内权威专家所希望看到的。我认为:“元青花汽泡唯见大小二种”是至正形民窑青花的一个重要特证,但绝对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此作为鉴定各类元青花的唯一标准;国内元代青花传世品总量可达千件以上(特别是小件元青花日用瓷有一定数量,大件元青花相对较少,但也有一定的数量),无论从质量、数量和器形大小等方面来比较,国内元青花藏品都不会逊色于国际上的元青花,只是由于我们对元青花的认识尚不全面,加上思想又禁锢,所以只能说:这部分元青花只是没有被发现,或者是藏家目前还不愿公开现世而已。

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人们还不认识元青花瓷的真正面貌,常把它视为明青花。到50年代,美国一位学者波普以珍藏于英国达维特基金会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纹象耳瓶为蓝本,对比中东一带其收藏的青花,把与此相同风格的器物定为“至正型”,从而揭开了研究元青花的序幕。80年代,随着国内元青花的被发现,才逐渐有了元青花的研究与认识。

本世纪初,元代浮梁磁局皇庆形青花、元代浮梁磁局青花叠彩被笔者相继发现,元代浮梁磁局官窑青花瓷在无名隐匿七百年后被撩开神秘面纱,终于初步露出了真实面目。
              

一、 按烧造窑口分类:官窑瓷、民窑瓷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宋代设监,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

    民窑是对官窑而言。广义地讲,凡属非官府经营的,进行商品性生产的瓷窑及其产品,都是民窑。宋元时,民窑发展较快,仅景德镇的民窑就增加到三百座之多。此时的民窑完全属于商品生产的性质,民窑在产量上所占的比重比官窑大得多,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中国瓷在封建体制的大背景下,自宋元以来一直有官窑、民窑之分,反映了古代陶瓷的经济属性。官窑器体现了封建经济的非商品性质特征,由官窑生产或少量向民窑订制。民窑器则走市场化道路,经过流通渠道进入消费者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官窑器具有非商品性质,民窑器具有商品性质。

元代官办浮梁瓷局设立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至泰定年间(1324-1328年)撤消。元代官窑青花以皇庆形青花为代表,青花使用进口纯苏泥勃青,其绘画艺术特点是气势磅礴,笔势飞动,整体讲究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即使是云纹、海水、松石、古竹等图案纹饰,也只是大体规整而已。其用笔纯熟,所绘出图案,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妖娆雅致的神韵。

元代民窑青花以延祐形民窑青花、至正形民窑青花和元末青花为代表,民窑青花一般普遍使用国产青料和平等青料(国产进口青料),偶尔也使用进口纯苏泥勃青。

二、按历史时期分类:皇庆形官窑青花、延祐形民窑青花、至正形民窑青花、元末民窑青花

元代青花瓷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工艺不断变换,依照器物的销售对象采用过不同的原料。按时间顺序可分为皇庆形青花、延祐形民窑青花、至正形民窑青花和元末民窑青花四个阶段。
              

(一)皇庆形官窑青花  

《元史》卷八十八《百官志》记载:“浮梁磁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1278年)立,掌烧造磁器。”“画局,秩从八品,掌描造诸色样制。”浮梁磁局窑址设在“浮梁城西”。元代浮梁磁局皇庆形青花已完全成熟。

   元代浮梁磁局皇庆形青花有以下特点 :

  1、皇庆形青花小器清秀、圆润、灵巧,类似于永乐青花器,但口沿圆滑;大器其绘画艺术特点是气势磅礴,笔势飞动,整体讲究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已现世的元青花人物瓶、罐,我认为均属于此类,原不合适的分类,应该得到纠正;

2、梅瓶、算头瓶、执壶胎体轻簿适中,碗胎体轻簿适中,釉胎结合严密;

3、部分使用透明白釉,釉层相对较薄,釉面细腻滋润;

4、部分使用透明青白釉,釉面肥沃滋润,同至正形民窑青花;

5、青料使用进口纯苏麻离青绘制,青料呈宝石篮;

6、青料少铁锈斑痕,少晕散,非常适合人物山水绘画;

7、釉下汽泡透明,釉层较薄的,汽泡小而密,釉层厚的,有大小汽泡,同至正形民窑青花;

8、胎土淘炼精细,底足无釉,有一梅瓶内壁无釉,部分底足有釉斑,釉斑自然,砂底细腻;

9、瓶类底有内墙外撇式浅圈足和平足二种,内墙外撇式浅圈足底上有一突出乳钉,平足底有较明显的圆狐形下陷;

10、碗类底有大小圈足二种,小圈足碗口沿外翻,大圈足碗口沿为直口;

11、底足无釉处有的呈淡淡的铁红,有的无铁红;

12、梅瓶口沿外翻,瓶径积釉处呈湖绿色;

13、梅瓶口直径较至正形民窑青花大;

14、绘画风格特征和至正形民窑青花类同,但较至正形民窑青花精细;

15、绘画层数较至正形民窑青花减少,最多有七层,梅瓶口沿及瓶径没有绘画,碗内留有空白;但也有例外,执壶绘画层数达十一层;

16、梅瓶三段连接,上段接口在梅瓶径下肩部,用手能摸到,下部接痕不明显;

(二)延祐形民窑青花

青花瓷在整个元代的早中期缓慢发展着,从元初(1271年)到元后期至元(1335-1340年)间的六七十年间,工艺粗糙的青花瓷断断续续地被生产出来,是成熟民窑元青花的准备阶段。

  延祐形民窑青花处于元代民窑青花瓷的成熟过程中,尚具许多工艺上的初创性和原始性,特征可以归纳为:

  1、施青白釉,釉色或稍透明或稍混浊,青白色或灰黄色。

  2、采用国产青料,呈色青中含灰或青中含褐,有些则是青料浅淡处青灰,青料厚重处青褐。

  此外,延祐形民窑青花除用青花线描装饰外,还采用堆塑刻画等辅助手段。这时期青花纹饰仅见牡丹、灵芝、缠枝菊、莲纹、如意纹等花卉图案纹,不见人物纹和动物纹,构图简单,画面疏朗。

  延祐形民窑青花在工艺上的基本特征是施青白釉和采用国产青料。延祐六年纪年墓出土的青花塔式瓶集中反映了元代前期青花的工艺和装饰特征,是这一阶段青花瓷的代表。1276年元前至元丙子纪年墓出土的青花观音像已具备延祐形民窑青花的基本特征,是元青花延祐形的开始。1348年元至正戊子青花罐施青白釉、用国产青料,仍属延祐形民窑青花范围。

  目前已知有纪年款或纪年墓出土的元延祐形民窑青花,都属特殊订烧的器物或随葬器。同时,在海外出土、发现的元青花藏品中,都未发现过符合延祐形特征的器物。因此延祐形民窑青花的性质有两点是可以认定的:一是仅限于国内使用,还未作外贸商品;二是仅限于少量烧制,还未作大宗商品进行规模生产。

(三)至正形民窑青花

  元代民窑青花瓷成熟于14世纪中期的至正年间,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外贸需求的激发。至正形民窑青花反映了元民窑青花的最高成就,是元代民窑青花瓷的主体和代表。

  至正形民窑青花的典型器物很多,但有纪年款或纪年墓出土的,仅一对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和至正十一年纪年墓出土的青花连座三足炉两例。此二例至正形青花也同样都属特殊订烧的器物和随葬器,是典型的民窑器,绝对不可能是元代浮梁磁局官窑器。

  作为工艺上完全成熟的至正形民窑青花,从原料、制作、绘画、烧成都达到完美的程度。不仅有大型的所谓"至正型青花",也有和至正型青花工艺上相同,装饰风格上相似的小型青花器。

  至正形民窑青花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

  1、施含青的透明釉(白釉),不同于晶莹厚润的青白釉,又区别于乳浊失透的卵白釉。另见用青白釉的小件器。

2、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翠丽鲜艳,略含紫,线条边缘有流散晕化,积青处见蓝褐斑。

3、用混合平等青料,其发色接近纯苏麻离青,笔锋转折处蓝黑点特别突出青花发色呈蓝灰带浅紫,接近纯苏麻离青色乃上品青料。

4、“元青花汽泡唯见大小二种”是至正形民窑青花的一个重要特证。主要原因是民窑青花其釉胎结合不严密所至,我们绝对不能由此以偏概全推断元代青花瓷器汽泡只有大小二种,更不能推断元代官窑青花瓷器汽泡也只有大小二种。这是诱使我们元青花研究走入误区的又一重要因素。

  另外,至正形民窑青花装饰上以线描青花纹饰为主,部分使用堆塑、模印、刻画等辅助手段。采用模印方法的,仅限于直径40厘米以上的大盘。纹饰多样,有花卉、人物、动物几类。构图繁密,盘自内向外,瓶颈自上而下有数层甚至十几层纹样。

   因此,至正形民窑青花的特征是施含青的透明釉(个别青白釉),用进口青料,后者尤为基本特征。必须强调的是,至正形民窑青花不仅包括以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代表的大型青花器即所谓至正型青花,还应包括这一时期生产的工艺上和至正型青花相同的中、小型青花器。20世纪后半期在国内陆续发现的元青花器中,就有相当数量的这类中、小型青花器。

  至正形民窑青花的上限目前尚难精确界定。据至正初的一些青花器仍施青白釉,用国产青料,烧制是又欠精的情况来看,成熟的至正形民窑青花应开始于至正初或稍后,即14世纪40年代。至正形民窑青花的下限大约结束于14世纪50年代,即至正十二年或稍后的一段时期。从至正十二年起,景德镇地区战争不断,到至正二十年,朱元璋政权实际已控制了景德镇,连年兵火不仅影响了以外贸为主要目的的青花器生产,也切断了进口青料的来源,致使至正形民窑青花过早终结。

  与延祐形民窑青花不同的是,至正形民窑青花的商品属性更加明确。

(四) 元末民窑青花

  元末因战事导致生产条件的变化,青花制作中采用了多种原料制作不同的器物以适应不同的销售对象的方法,从青料看有进口钴料和国产钴料两种,从釉面看有白釉、卵白釉和青白釉三种,其中进口钴料基本用于白釉青花,国产钴料基本用于卵白釉和青白釉青花。这样元末就有进口青料白釉青花瓷(典型器如五爪龙纹青花器和内暗花外青花器)、国产钴料卵白釉青花瓷(典型器如东南亚出土的小型青花器)和国产钴料青白釉青花瓷(典型器如国内出土的一些小型青花器)三大类。至于其他青料和釉面的组合情况仍然存在,但比例很小。

  从青料看,元末民窑青花有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两种。进口青料用于大型器或制作精致的中小型器,国产青料均见于大、中、小型器。

  从釉色看,元末有含青的透明白釉、卵白釉和青白釉三种,透明白釉青花基本用进口青料,卵白釉和青白釉青花基本上用国产青料。用于青白釉的青料呈色大多浓重深黑,有铁锈斑。

  从纹饰看,透明白釉进口青料器沿袭至正形民窑青花的装饰风格,但基本不用模印涂青的方法,画面较至正形民窑青花稍疏朗。卵白釉国产青料器纹样以白描性质的简笔花卉纹为主,青白釉国产青料纹样稍复杂,采用勾勒点染或简笔白描画法。

由于元末民窑青花用料和需求的多样性,使产品的特征呈现复杂化,这样,当我们从抽象概念向具体推移,对某一件元末青花进行判断时,会出现和上述三类标准器有异的第四类、第五类甚至更多的归纳,这正是元末民窑青花瓷特征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三、按青花瓷的装饰技法分类: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叠彩

大家都知道,元明特别是明代以后彩绘瓷器进入多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除釉下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传世作品外,还有素三彩、釉下青花釉上五彩以及斗彩等。现简单比较一下元明以后各类似的主要彩绘瓷器装饰技法的特点。

(一)青花

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

(二)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的一种。俗称“青花加紫”。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青花釉里红是元代结合以上青花、釉里红二种装饰技法创烧的一个品种,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气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单一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又显得特别名贵。

(三)青花叠彩

青花叠彩瓷器装饰技法和青花五彩、斗彩相比是基本相同的,它也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它先在胎上用青花画好图案的主题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瓷器上用褐彩叠绘辅助题材,再入烘炉中低温烘烤,即成青花叠彩。

青花叠彩采用了釉下青花和釉上褐彩,釉下青花是构成整个叠彩画面的主色,釉上褐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和青花五彩、斗彩有所不同的是:青花叠彩一般用了二种色彩,绘制了釉下和釉上二幅画,其表现的是二个题材,更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由于釉上青花、釉下褐彩,相映成趣,给人以丰富的、鲜明的层次感,二幅画、二种色彩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而青花五彩和斗彩则采用了多种色彩,在釉下和釉上绘制了同一幅画,表现了同一主题。

青花叠彩瓷器它是以釉下青花为主色调,图案中的蓝色主题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用褐彩绘其辅助题材部分,最后入炉低温烘烧而成。主辅题材叠绘在一起,很具有立体感、层次感。就其装饰效果来说,用褐色所绘的老树藤将青花瓷器紧紧地包裹起来,就象给瓷器增加了一层保护外套,别有一番艺术效果。

青花叠彩瓷器青料使用进口纯苏麻离青绘制,青料呈宝石篮;青料少铁锈斑痕,少晕散,非常适合人物山水绘画。

青花叠彩瓷器使用透明白釉,釉面细腻滋润;胎体轻簿适中,釉胎结合严密;胎土淘炼精细,底足无釉,但有釉斑,釉斑自然,砂底细腻,底足无釉处有大片铁石红。

四、按使用青料分类:进口青料、国产青料和平等青料

青花是由钴料绘画而成。天然钴料中除钴外还有铁、锰等成分。因各种元素的构成比例差别和烧成条件不同,使青花呈色出现变化。          元代青花瓷用进口和国产两种钴料绘画,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青花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一)进口青料

  进口青料,又称苏泥勃青、苏麻离青、无名异、撒卜泥等名称。苏泥勃青、苏麻离青和英语中Smalt的发音相近,意为用钴料、钾碱、硅石制成的蓝玻璃或大青、花钳青、藤紫色颜料。目前考证发现进口青料来自中东。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

  苏泥勃青料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二)国产青料

  钴矿在我国江西、浙江、云南、甘肃等处都有发现。元青花所用国产青料成分为高锰、高铝,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国产青料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三)平等青料

元代平等青(苏麻离青加陂塘青)接近纯苏麻离青,笔锋转折处蓝黑点特别突出青花发色呈蓝灰带浅紫,接近纯苏麻离青色乃上品青料,这种青花料主要用于达官贵人用瓷,景德镇湖田窑在元至正年前后基本都用此料,含锰量较高,稳定性较差,纯陂塘青料色呈蓝灰微蓝,这是上品次青花料,青花浓厚中有绿色斑点,亦有黑褐色斑浮于表面,元中早期官民窑都用此料,晕散同以上青料相差很小其他呈色黑绿灰等的青花料,均为杂窑所用。

五、按釉面特征分类影青釉、卵白釉和透明白釉

元青花的釉面先后有三种:

  (一)、影青釉又称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民窑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国产青料,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亚光木讷,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

  (二)、透明白釉从皇庆形青花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积釉处水绿色,具恰到好处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泽,能更好地衬托青花的表现力。从传世藏品来看,透明白釉应该创烧于元代浮梁磁局皇庆形青花,元中期以后逐步被推广使用。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用国产青料,多小型器。

六、按销售对象分类:内销瓷、外销瓷和宫廷用瓷

按销售对象来分,元代青花瓷一种运往西亚、东南亚等地的外贸瓷;另一种以国内市场为销售方向的内销瓷,以小型器为主。按型器大小来分,元代青花瓷一种以大型器为主,用进口青料且制作精美;另一种以小型器为主,用国产青料且制作较粗。

这两种分类是交叉的,大型器主要作外销瓷,但也有内销;外销瓷中有运往西亚的大型器,也有运往东南亚的小型器。

   但上述元代青花瓷无论是大型青花、小型青花,还是外销青花、内销青花,其非官窑瓷的商品属性是非常明确的。将精美的大型青花归为官窑,将粗糙的小型青花归为民窑,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元代青花瓷,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类型,都具有商品性质,都是经过流通而进入消费的商品。

    除此之外,另一种元代青花瓷,则是宫廷用瓷。元代青花宫廷用瓷元代浮梁磁局皇庆形青花为代表。皇庆形青花小器清秀、圆润、灵巧,类似于永乐青花器,但口沿圆滑;大器其绘画艺术特点是气势磅礴,笔势飞动,整体讲究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已现世的元青花人物瓶、罐,均属于此类。

将元代青花瓷归纳分类是一个相对的描述。因古代制瓷技术经验性特点所决定,器物之间的个性差异非常明显,完全相同的胎釉,完全相同的呈色只能是理论上的假设。因此必须以全面的观点和综合的方法来认识,随着元青花研究的深入,不久的将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特证的元青花现世,人们对其认识也必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由于国内外元代青花瓷的研究正在起步阶段,许多问题正在被逐步发现和认识。以上是本人对元代青花瓷的认识,并参考了前人的有关论述,尝试对元代青花瓷进行归纳分类。一家之言,难免有误,欢迎交流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罕见的洪武青花精品 、  “洪武二年"款瓷器   (赏析之二十七)
学会几点,你就能加强鉴定康熙青花的能力
极品元青花欣赏(太养眼了)
明成化与明宣德青花瓷有何不同?—瓷器问答第四十三问
中国青花瓷器
元青花瓷的鉴识(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