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稿)修内司官窑惊现扬州城
南宋《坦斋笔衡》被认为是迄今已知的记载宋官窑最详细的宋代著作。据载,南宋杭州曾设立修内司和郊坛下两个官窑窑址,烧制的瓷器仅供皇宫使用。民谣云“十窑不怕九窑空,只要一窑能成功”,可见官窑瓷器烧制的难度很大,稍有瑕疵,全部打碎,不许流入民间。这也是官窑瓷器流传下来较少的原因。虽然郊坛下窑址己被发现,但修内司官窑窑址仍是一个谜。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说"哥窑烧于修内司者为官哥窑,烧于私家者为民哥窑"。
1996年9月杭州凤凰山下,老虎洞窑址遗址的发现令考古人员惊喜万分。2001年,全国考古界、陶瓷界、文博界的10多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发掘现场进行全面的考察论证后,宣布老虎洞窑址中南宋时期的遗存是修内司官窑。在老虎洞遗址发掘中,元代晚期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传世哥窑极为相似,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同。专家们认为,老虎洞窑址很可能就是传世哥窑的产地。
哥窑是名列柴、汝、官之后,钧、定之前的宋代名窑。哥窑所制之皿,均无大器,最大者也不过尺。所见之器型以瓶、炉、盘、碗、洗、罐等为多。现收藏最多者是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和外国的大博物馆,民间流传的极为少见。由于物以稀为贵,所以哥窑器皿的经济价值很高。商人为了图利,自明代成化年到民国的400多年之间,进行了大量仿制。
我喜爱古瓷近二十年,对自已能拥有修内司瓷却从未幻想过。虽窑址已在杭州发现,但即便在杭州稍大一点的标本也很难买到,偶而会有指甲大小的标本在市场上露面,随即也会被抢购。04年受邀参加杭州古陶瓷研讨会,会上专家详细介绍了修内司瓷的细部特征,受益匪浅。杭州的藏友友情出让了一片3平方厘米大小的标本,我如获至宝!
每逢周日上午去天宁寺古玩市场,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近年来随着收藏队伍的壮大,在市场捡漏淘宝已成很难之事,与前辈藏友们一起喝喝茶聊聊瓷却成主题。上个月某个的周日上午,在市场上看了一圈没见好东西,按惯例看完瓷片摊位就去喝茶聊天了。摊主是位老朋友,见我未能在他摊上买到好标本,便从小包中取出一物,在打开包装的那一瞬间,我为之一振,几番还价后便以重金买下。
看这残碗为葵瓣型唇口、釉色粉青,釉质浑厚,不甚莹澈,釉表面光泽像人脸上微汗,略显得粗糙,釉厚薄不匀,有缩釉和砂眼现象,不像郊坛下官窑的釉面光亮。而这些却正是修内司官窑重要特征之一!黑色的牛毛纹开片闪动着蓝色,深灰色的砂胎与内外腹釉层各占三分之一厚度,是标准的"夹心饼干"。底釉不裹足,整齐规矩,胎足显露出黑色,人们称其为“铁足”。虽是残件却显现出十足的官气。老虎洞所出标本在完整度上也大致与其相近,但釉色及工艺上远不及这件残器漂亮,可见这是一件正品,为进贡的皇宫用瓷!
杭州因修内司窑址的发现而培养出一些顶尖的修内司瓷高手。杭州的同行在看到这残碗照片后专程来扬州上手观摩,他们一致认为这应是进贡皇宫的是修内司窑正品,可能是皇亲国戚来扬州时所留或皇上赏赐给在扬州的某位重臣。这只残碗的发现对研究扬州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 本帖最后由 大树堂主 于2008-10-7 21:52 编辑 ]
3-1.JPG (26.05KB)
3-2.JPG (30.32K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宋官窑读书笔记之六:绕不过的元之哥
宋代并无哥窑
科学测定和传世哥窑窑址的判断
关于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窑址的一些思辨
哥窑再谈(转)
关于汪兴祖墓出土“官哥”窑瓷盘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