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这碗面想吃你得赶早

苏式汤面完全就是苏州人性格的缩影:精致内敛,不张扬,看似简单平常,却底蕴深厚。

物质的保障,让苏州人有了生活有更为精致的要求。一碗苏式面,就像温婉可人、知书达理的吴地美人,意浓情长,可与之偕老。老苏州的一天是从吃面开始的。

苏州谚语说“面要头汤、浴要浑汤”。意思是吃面要趁早,用精心熬煮的第一锅汤下出来的头汤面总是汤色最清、味道最鲜。

在苏州开好一家面馆,是一件非常困难和辛苦的事情。这里有最挑剔的吃面食客——面汤味道不正不行,面条不够韧不行,面浇头不够新鲜不行,下面师傅手法不地道不行……总之,稍有不足,立马门可罗雀。

好面馆培养了挑剔的食客,挑剔的食客也不断鞭策着面馆。苏式面是老苏州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不断传承的——爷爷带着儿子吃面,儿子带着孙子吃面,口味传承,习惯传承。

苏州的汤面那是有很多讲究的。首先一碗好面要做到四烫:汤烫、面烫、浇烫、碗烫,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汤要烫,面也要烫,吃的时候都要趁热;浇烫和碗烫,随着吃面的人越来越多,已很难做到了。

对于碗烫的地道做法是要把碗用沸水先烫一下,这个和高级西餐用热盘装菜有类似的目的,保证食物入口的时候,最大限度的维持原先的温度,以最佳的状态入口。

不过,苏式汤面烫碗的目的更多的是因为早期消毒工艺比较落后,用沸水浸泡碗筷也是保证干净卫生的一种手段。

单单就这个煮面入碗的过程,没个三五年苦心练习,是做不到如此细腻精准的。

旧时老苏州吃面时,面馆的响堂也是一大特色。他们嗓门大,大声的吆喝显得面馆生意特别红火。食客落座后的要求,都由响堂的一声声吆喝,传入灶台。

响堂曾经是旧时面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惜如今已经消失,唯有在影视作品中一睹真容。

每个老苏州都有自己吃面的偏好,吃法术语也非常具有苏州特色:硬面、烂面、拌面、汤面、紧汤、宽汤、减咸、增咸、重青、免青、免油……

每个客人的要求都不同,要求面师傅用心记住每个人的要求,真是“面面”俱到。

于是,他随手抓来食材和调料,乱烧一顿:没有酱油就用盐,没有骨汤就用剩下的鳝鱼骨熬汤,没有酒去腥,就临时抓起酒酿,没有面浇头,就随便拎起一块还没有上卤的白肉,就这样随便凑出了一碗汤面来。

作为美食评论界的二货,乾隆不出意外的点了个大大的赞,于是这碗在枫桥镇的面就被称为枫镇大面,名声大震,店主的赌债应该也因此还清了。

普通的做法是大骨、蹄髈、鸡架加做爆鳝余下的鳝骨,以及各种自制秘方的调料,有些甚至会加火腿一起(琼林阁就是拿火腿熬煮的,也蛮好吃),以文火慢熬而成。

汁,光有汤还是不够的,需要“汁”的配合,各家店的汁也不尽相同,主要是爆鱼的“卤”,或者焖肉的原汁。

油,应该是汤头的点睛了,主要是熟猪油,薄薄的一层,漂浮在汤上,增香保温。

面,苏式汤面的面主要是机器制面,制面时需要来回轧好几遍,以提高韧劲,与北方手工揉制的面条差别很大。

本地的大蒜叶,切碎成三分之一小指甲盖大小,撒在汤上,碧绿的一层。“重青”是吃面老饕的最爱,蒜叶撒入滚烫的面汤从而使整个面汤立体起来。

最有苏式面特色的当属姜丝,将老姜切成一毫米细的姜丝,放入小碟中,淋上陈醋,配面一同食用,既有杀菌驱寒的功效,又能使油腻的汤面更为清爽。

苏式汤面浇头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于面和汤。尽管一碗只有汤和面的苏式汤面一样也很好吃,但是,有了浇头的汤面才丰富多彩。

比较有代表性的焖肉,把猪五花肉用特制的卤料焖煮,香糯酥烂,肉皮Q而不韧,肥肉油而不腻;爆鱼,大青鱼鱼块炸后用特制的卤料浸透。

传统的面浇有炒肉、卤鸭、爆鳝、蜜汁香菇,还有许多现炒的,比如清炒虾仁、白灼腰花、白什盘(炒荤什锦)、炒鳝糊……个个都是配面的好料。

随着面馆的发展,一些高大上的面浇渐渐也开始流行起来,比如三虾面(初夏时令,虾仁、虾子和虾脑炒制)、秃黄油(纯蟹黄蟹膏炒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起个大早,只为一碗苏州头汤面
苏州面馆为何经久不衰,这四条规矩教你做好苏州人的“吃面生意”
33. 苏式汤面做法
我在苏州的日子里系列之七——我在苏州吃面的情节
原汁原味:到苏州一定要吃地道苏式面
苏州人吃面有多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