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堂】杨明臣:如何写好小楷(4)


三、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因善书且与其父一脉相承,故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所书小楷作品仅有《洛神赋十三行》250个字传世。《洛神赋》文辞为三国魏曹植所撰,王献之所书《洛神赋》至唐时已经残缺。唐人临摹本有柳公权跋语:“子敬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此其一焉。”文字仅有13行,故知真迹在唐时已残缺,但在宋元尚有流传,后散失。传世刻本主要有两类,一为从真迹摹刻,一为从唐临本摹刻。后世从此两类繁衍翻刻的版本繁多,比如据传南宋贾似道依真迹摹勒刻石,因石质温润,色如碧玉,故称“玉版十三行”;又如依唐临本传世的即柳公权题记本。现今所售《洛神赋十三行》字帖,一般都把“玉版”和“唐临本”同时刊出,前者因石质剥落破损,线条较细,字迹较模糊,后者线条温润,字迹清晰,二者均可参照临习。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首都博物馆藏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拓本 首都博物馆藏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颇得其父的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一改王羲之“内擪”笔法为“外拓”笔法,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整体笔法纵有行、横无列,行距紧密,若有若无;字距或密或疏,或大或小;字形或扁或长,或宽或窄,偃仰起伏,左右伸展。全篇左顾右盼,携手联袂,如仙女漫步,珠散玉盘,极尽潇洒之趣、自然之妙。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局部(“碧玉版”初拓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局部(“碧玉版”初拓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局部(“碧玉版”初拓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局部(“碧玉版”初拓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局部(“碧玉版”初拓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局部(“碧玉版”初拓本)

在结体上,既灵动多姿又不失平正和谐,既刚动挺拔又丰腴饱满,既舒展开朗又中宫紧密。在用笔上,体现的是一种仪态美、张力美、飘逸美、神采美。其点圆润轻巧,跳荡鲜活(如“立”、“淑”);

横画挺直,短横左轻右重,长横左低右高,收笔略带向上回锋之势(如“甫”、“弃”);

竖画中锋直下,力贯始终,长竖微呈弧意,如弓待发;撇画逆锋入笔,调锋左出,如风拂柳叶,摇曳生姿,又如高手弄刀,力逼芒刃,而长短伸缩,拿捏得不差分毫(如“拳”、“吟”);

捺画多挺括绵长,超出字身宽度,捺角较长,有曲有直,直则修挺,曲则峻逸,呈现开阔疏朗之美(如“阴”、“余”);

钩、挑小而锐、疾而实,锋芒外露而又蓄势其中(如“兮”、“或”)。

《洛神赋十三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初唐楷书四家以及后来的赵孟頫、文徵明等,都从中得到颇多滋养。历代论者皆对其推崇备至,宋董逌《广川书跋》云:“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非善书者不能也。”南朝宋明帝刘彧《文章志》说:“献之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媚,妙绝时伦。”清代蒋骥在《续书法论·章法》中称其“章法第一”。

杨明臣,1955年生,河南安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专业性书法展,并多次获奖,2013年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大展,多次担任全国、全军书法展览评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晋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初拓本影印
玉版《洛神赋》:真美,哪怕只有十三行……
王献之洛神赋碧玉十三行原碑,放大10倍,看看和拓本有何不同
王献之碧玉小楷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