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论立志:济世·安定(二)

●丈夫须兼济,岂得乐一身。 

 唐·薛据《古兴》兼:兼顾。大丈夫必须兼顾匡济国家和百姓,怎能只求个人的快乐。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 

 清·魏源《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不忧虑一家的贫寒,所忧虑的是天下劳苦大众的饥饿。 

●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 

 金·元好问《新斋赋》出仕可能用万物普济天下人民,归隐可以提高自己的节操而抵御时俗。 

●悠悠天地阔,世事与谁论。 

 宋·文天祥《和言字韵》悠悠:遥远广阔的样子。论:评论。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左宗棠《自题联》半亩:指田产极少。卷:指书。神交古人:在精神上与古人息息相通。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后汉书·陈蕃列传》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治理国家大事。 

●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只怀忧。 

 汉·张衡《思玄赋》俟河之清:等待黄河之水变清,指太平。怀忧:怀抱忧国忧民之志。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宋·陆游《金错刀行》楚虽三户能亡秦:楚国虽然只剩几户人家,但能够灭亡秦国,指项羽率楚地子弟起兵灭秦。堂堂:大貌。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宋·文天祥《西江月·和友人骚中言引》对镜一照,青春颜容已变得衰老了,但只有一片报国的丹心难以磨灭。谓虽年迈而爱国丹心不死。 

●忧国丹心曾独许,纵吐长虹,不奈斜阳暮。 

 宋·程垓《凤栖梧》叹息空有爱国丹心,如虹之气,但年老无能,时不我与!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吴钩:刀名。此谓佩刀从戎。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的五十州。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孟子·万章下》沟壑:山坑。元:头颅。有志之士不怕尸填沟壑,勇敢的人不惧丢掉脑袋。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就敬爱他;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就憎恶他。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刚烈的人往往忧国忧民,无志的人则快乐而悠闲自在。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刚烈之士象爱家庭一样爱国家。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见不得人的事不要作,伤害人的心不能有,有利于国家的事就是要奉献生命也不回避。 

●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 

 明·张居正《答上师徐存斋》既:既然。复:又。大丈夫既然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知己,只有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而已,还有什么别的可说呢。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民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民逸。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他宁愿自己死亡而使千万人长寿,自己生病而使千万人痊愈,自己辛劳而使千万人安逸。 

●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宋·司马光《谏院题名记》专作有利于国家的事,而不为自身谋利益。 

●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 

 唐·姚合《送任畹评事赴沂海》饶:丰厚。大丈夫看重为国家建立功勋,而不看重高官厚禄。 

●为国忘私仇,千秋思廉蔺。 

 清·严允肇《古风》为了国家的大局而忘记个人的仇隙,千年年万载人们都思念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不论是风声、雨声还是读书声,声声都入耳;不论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事事都关心。常用以表示对国家民族前途、人民大众疾苦的关心。 

●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 

 清·康有为《三月十七日保国会上讲演词》意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 

●肯把须眉傲霜雪,可知寰宇待澄清。 

 清·李髯《天下第一泉联》须眉:男子汉。寰宇: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近思录拾遗》立心:树立人的意识。立命:建立可依托的命运。绝学:宏伟独到的美术。要让自然界听人的使唤,要使老百姓的命运有依托,要继承前人的宏伟独到的学术,要使国家长治久安。 

●谁新天地转乾坤? 

 清·洪仁玕《二月下浣军次遂安城北吟于行府》谁能把国家的命运扭转使天地更新? 

●人必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 

 清·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斡()旋:扭转。利济苍生:给百姓一定的好处。人一定是有扭转社会,有益于人民大众的,才是道德智能极高的人。 

●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明·洪自诚《菜根谭》林泉:山林间泉水边。此指隐士所生活的处所。廊庙:犹谓朝廷。经纶:治理国家大事的才能。谓虽隐居林泉,不做官从政,却要怀有兴邦治国的抱负和政治才能。 

●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除害。 

 清·林则徐《给内人家书》以身许国:把自己一切献给国家。许,予先答应。但求:仅求得。仅求得为造福于国家施利于人民和为民除害而献身。 

●扶危济贫,仗义疏财。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38回 岂:哪里。论道经邦:谈论治国的道理,并用以管理国家。经邦:治理国家。拯危扶溺:指挽救危局各解救苦难。溺:淹没,指百姓受苦。 

●何不借风雷,一回天地颜。 

 清·魏源《北上杂诗》借:凭藉。一回:一举挽回。颜:面貌。 

●以盖世之略,旋转乾坤。 

 清·章炳麟《与副总统论政书》以压倒一世的超凡的胆略,做出改变社会的伟大事业。 

●以救国家之弊,图万世之民。 

 清·梁启超《王荆公传》解救国家的弊政,图谋百姓的长远利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如何是到。庇:庇护。寒士:贫寒的士人。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的情感。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暂:初。苍生、黎元:俱指平民百姓。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宋·王安石《杜甫画像》抒发作者景仰前贤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平生自有澄清志,要使齐民无秽掩。 

 元·王冕《雪中次韵答刘堤岸》澄清志:澄清天下的志向。齐民:平民百姓。秽掩:形容生活困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为学》开太平:开辟走向太平之路。 

●动人名赫赫,忧国意切切。 

 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名赫赫:声名显赫。切切:忧念深的样子。惊人感人的名声显赫,忧虑国家命运的情意深切。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唐·白居易《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一年里春天的日子少,世上受苦的人多。 

 ●但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清·姚文然《普济堂联》生意:生机。不要只觉得眼前生机勃勃,应当知道世上穷苦的百姓还很多。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热切关心的情怀。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整年。黎元:百姓。肠内热:心肠热切、焦急。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兼济:兼善。《孟子·尽心》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兼济”是封建社会贤士为人处世的原则。这句是说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岂能只顾个人操守? 

●山河频入梦,风雨独关心。 

 元·王冕《有感》山河:指故国的土地。风雨:喻时势。 

●立志不存乎忧世,虽仁无益也。 

 宋·叶适《题周子实所录》人的志向中如果缺乏忧念国家的前途,虽然所作的事是以仁爱为怀的,也对国家没什么裨益。 

●仁者,以天下为己责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有高尚道德的人应以天下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就虑及而担忧,在天下人安乐之后才心安而安乐。表示一种忧国爱民的高尚情志。 

●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 

 元·高明《游宝积寺》苍生:百姓。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借煤炭自喻,只要百姓都饱暖,自已不辞辛苦贡献一切。 

●有文经武纬之才,济世安民之志。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文经武纬:文治与武功。济世安民:挽救社会危难,安定百姓生活。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清·谭嗣同《有感一章》神州:指中国。痛感中国沧落衰败,为拯救中国发出悲愤的呼喊。 

●匹夫亦有兴亡责,忍向桃花园隐居。 

 清·连横《题桃花源图》桃花园:即桃花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构想的世外桃源。 

●一生有不死,所贵在立功。 

 明·张羽《清口》要一生声名不死的话,所看重应在建树功业上。 

●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庄子·秋水》把死看成与活着一样,这是刚烈之士的勇敢。 

●我自黄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 

 清·谭嗣同《狱中题璧》表现临危从容不屈,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清·梁启超《自勉》愿:愿望。寥廓:寂寥、广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水鉴心05济世——报国与济民
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社会治理的本质又是什么?古人如何看社会治理
古诗文名句分类典藏:修身类(律己、待人、德行、报国、济民)
龙山书院晚课——中华德育故事:《大舜(八)》
中国名言大辞典:报国
关于表示描写安居的成语-安居的成语及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