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最高学府国子监到底是怎样的?

[摘要]明清国子监和孔庙建筑群的“左庙右学”的布局制度,直接为监生们从事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皇帝亲临国子监的视学典礼,以及辟雍建成后的“临雍”大典等,都要有监生的参与。

近日,国内各个大学院校的招生工作相继完成,在高考中取得不俗成绩的学生们将在大学开始新的人生。

在古代,读书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而要想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同样离不开学校。在明清两代,当时的最高学府,就是人们熟知的国子监。

清朝咸丰年间的国子监监照(学历证书)

到国子监读书与参加科举考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就是,都需要考试。不同之处在于,国子监只是一所学校,只有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才能通过廷试或者吏部试等渠道直接做官。对大部分国子监的学生来说,要想考取功名,还是要参加科举。

不过,对读书人而言,只要能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就意味着离仕途不远了。因此,国子监不管是在招生政策上还是入学后的管理制度上,都非常严格,极为重视教育质量。而要想成为国子监中的一员,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同样,要想在国子监里保持竞争力,也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本报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明清时期这所最高学府的招生政策以及管理制度,了解国子监里师生们的生活状况。

明清国子监“招生简章”

明清国子监(太学)对学生的录取程序比较复杂,样式也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大致分为贡生和监生两种途径,每个途径又分为若干条渠道,大致概括如下:

岁贡贡生:

贡生,是指从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挑选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读书人。每年府学(相当于省一级)挑选2人,州学每两年选3人,县学每年选1人,从中择其天资淳厚、学问有成且二十岁以上者入国子监,就是岁贡贡生。这是国子监最常见的“招生方式”之一。《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即是以岁贡贡生的身份入读国子监的。

当然,岁贡贡生到达京城后,还要参加翰林院组织的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能够入国子监读书,不合格者朝廷要予以申斥,并遣回原籍读书。

有些地区按照廪生(领取国家补贴的秀才)的年头资历作为选择标准,年头不够的得排着队来。雍正年间,这种生源也被戏称为“挨贡”,即挨着个儿来。

恩贡贡生:

遇到皇帝登基或其他庆典活动,照例要从读书人中加选一次贡生。遇到有恩贡的一年,恩贡贡生称为“首贡”,而岁贡贡生则称为“次贡”。

拔贡贡生:

拔贡贡生,相当于现在的“推优生”,他们由地方选举出来后,进行省一级测试或送至京城由中央进行统一测试,其出类拔萃者入国子监读书。拔贡生是六种生源中成绩最为优异者,也是国子监贡生中最受重视的学生。

不过,个别省份出现过应付差事的行为,如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面试山东省拔贡生张汉翀等六名,陕西省拔贡生吕尔恒等四名,“文理不堪”(不是指文科理科,而是指文法较为混乱),因此遭到了遣回原籍的惩罚。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广东省陈其玮等三名拔贡生,同样是“文理不堪”,甚至在文字中有不少错别字,被遣回原籍。康熙皇帝一怒之下取消了拔贡的生源选拔。

到了雍正年间,礼部尚书陈元龙担忧国子监生源质量下降,向皇帝建议恢复拔贡制度,这一提法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肯定,并对拔贡做出了明文规定:所推荐的人才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并且要经过皇帝的亲自命题考试,如果选上来的贡生出现学问荒陋、人品不端等情况,要对推荐人(相当于省一级教委主任或考试院院长)进行严厉惩处。对其考试成绩优异者则分为一、二、三等,一等和二等的考生由九卿或王公大臣挑选出俊秀者,皇帝要亲自召见。如果这次召见的机会把握好,便可以直接授予官职,而那些被皇帝召见但未被录用或者考试成绩列在三等的学生,则有资格直接进国子监读书。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在对拔贡生进行考试后发现,湖北有一份试卷“文理荒疏”,因此阅卷大臣将该贡生及相关负责人交部议处。后经核准,该考生名为杨可镜,是明末忠臣杨涟的玄孙。雍正想到杨涟父子两代忠义,特准杨可镜入监读书,但对于地方官员没有及时禀报杨可镜身份一事则予以批评教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了保证拔贡生源的质量,八十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废除了施行了很久的王公大臣推荐制度,亲自命题,于正大光明殿对拔贡生们进行复试,并钦派大臣进行阅卷,并按照考试名次由皇帝一一接见。

优贡贡生:

明清时期各省负责教育考试的官员,任期是三年,在三年任满的时候可以向中央申报名额,选一部分儒生赴京城参加礼部和国子监共同组织的考试,考中者即可以入监读书,这部分考生则成为优贡贡生。

副贡贡生:

副贡贡生是指在乡试(省一级科举考试,在各省省会进行)中没有上榜但是却进入副榜的考生,以类似“扩招”的方式进入国子监。

例贡贡生:

类似今日的自费生。即缴纳一定的钱款,入监读书,但这种途径不算是正规途径,只能算是一种特例而已。

以上是贡生的生源情况,监生则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获得:

恩监监生:清朝时,主要给八旗子弟中修习汉文的学生以及报考算学馆(数学、天文专科)的学生等人群提供的名额。

荫监监生:照顾明清两朝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官员子女,属于面向“官二代”的特殊招生计划范畴。

优监监生:从各省州县的附学生员(未取得廪生资格的秀才)以及武生中选拔,尤其武生中如果能有文品较好的,择优录取。

例监监生:与例贡学生类似,缴纳一定的钱款便可入监读书。

按照明朝的招生规定,国子监内学习的学生统称为“监生”,不过又根据出身分为举监(举人入监学习)和贡监(生员入监学习)。清代无论监生还是贡生,抵达国子监报到后,均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分级考试,通过考试的则有资格进行补班。这里的“班”是指国子监的内班和外班。清代道光年间内班定额为一百三十名,外班则为一百二十名(内班学生可以在国子监南面的南学学舍居住,外班学生则需要自己租赁房屋居住)。这些通过考试的学生必须要等候内、外班有学生毕业,才能够依照顺序进行“补班”。

每年积满八学分才能毕业

国子监的学习内容自然是以国学为主,明代的生员们进入国子监,依照成绩被分做三等,如果学生修习完《四书》的主要内容,便可以进入正义堂、崇志堂和广业堂学习。一年半之后,学业有成者可以进入修道堂和诚心堂学习。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便可以升入最高班级——率性堂了。进入率性堂之后,学生开始实行“积分制度”。其方法是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试本经义一道”,第二个月则“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个月则“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两条”。每一次考试优异者,给一学分,稍有欠缺者给半分,非常差的则不给分。每一年如果能够积满八个学分,便具备了“毕业”的标准,不及格者则要“留级”。洪武十六年(1383年)出台了“画圈积分制度”,即学生每出勤一天,便用红圈在考勤本自己的名字下画一个红圈,如果缺勤则用黑圈表示。圈够七百个圈,方能够有升入率性堂的资格。

明代国子监内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按照洪武十五年(1382年)所颁布的国子监《学规》的记载,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放假两天外,其余二十多天基本上都是老师讲课,之后学生背书,在背书的基础上老师还要进行复讲。如此三个环节反复进行,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学生的背书都要有相关记录,而老师也会根据这些记录对学生进行相关考查。国子监的请假制度也非常严格,对在监读书的学生基本上实行“封闭管理”。如果确有事情需要请假,则需要直接向祭酒(校长)申请。

国子监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也是前景大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举荐或是到各衙门实习并经过考核后直接授官的途径成为国家公职人员。

清朝时期国子监的牌楼

考试不发蜡烛白天必须答完

作为明清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在育人方面,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考核制度,以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这点从清代对于学生的考核方面便可窥得一二。

清代国子监的学生,在每月的十五日,要进行“大课”,即相当于现在的“月考”。这一天所有监生要在清晨集合,点名工作结束后开始考试。考试内容分为四书艺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考试时间是一整天,傍晚时分交卷。清廷明文规定:所有考生均不发给蜡烛,也就是日落便无法继续答题,作为最终收卷的标准。考试期间的伙食由学校提供,并且校领导会亲自检查伙食的质量,如果质量不佳便要对厨师进行责罚。

考试期间的试卷保密和评卷、讲评工作也有一套规章制度:考试前两天要将所有试卷弥封,并且统一进行编号。考试期间则由祭酒委派专员进行试卷的发放、回收以及巡场、监场工作。试卷回收之后阅卷人员统一用蓝笔进行批改,最后由祭酒亲自用黑笔进行复批,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道光十五年(1835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翁心存(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的父亲)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了这一年二月、四月和五月的月考题试题:二月十五,是日大课……乃出题为“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语出《论语·卫灵公》,即要求考生就侍奉君主要先认真办事儿后考虑俸禄问题作出评议),诗题“入学鼓箧,得‘先’写”;四月十五日,复试题为“夫道若大路然”(语出《孟子·告子》),诗“得失寸心知,得精字”;五月十五日,余点名出题,题为“苗渤然兴之矣”(语出《孟子·梁惠王》),策问“历代积贮之法”,诗“贺雨诗成云满山,得成字”。

考试评卷工作结束后,会在第二个月的初一公布成绩,成绩共分为三等,其中“一等奖”的第一名会有1两银子作为奖学金(约合200元左右),而如果三次考试都没有进入到三等的行列,便会被国子监开除。

成绩公布之后便是试卷讲评工作。清代的试卷讲评和今天的不太一样。在教师对试卷的重点难点给学生进行全面讲解之前,首先一个环节是学生之间互相传阅试卷,这样可以充分吸取高分考生的长处,以便用于自己下次的考试中。所有试卷传阅讲评完毕后要统一收回归档,作为档案资料保管。

当然考生们除了每月的大课之外,还有司业(教学副校长)主持的每月的教学质量监测,即老师每月组织的“模拟考试”,考试仿照“大课”的模式出题,考生也按照大课的标准作答。除此之外,还有类似今天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的“旬考”,即由祭酒或司业命题,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学生每月领补贴时要点名答到

国子监严格的教学制度,背后有着朝廷优厚的待遇作为硬件支撑,从事教学及管理人员大致分为监事大臣、祭酒、司业等职位,每个职位的待遇都是相当优厚的。

监管国子监事大臣:这类官员一般都是兼职,本身有着自己的正差,对于国子监的教学管理等事务起到督导的作用。历史上大家比较熟悉的果亲王允礼、“刘罗锅”刘墉、“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均担任过此职。

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的正牌校长,享受从四品待遇。月薪可达一百零五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大概相当于今日的近两万元,除此之外还有公费补贴三两,相当于六百元左右。可谓是待遇丰厚。

司业:教学副校长,主抓日常教学以及学生考核工作,乾隆年间国子监设置有满、蒙、汉各一人。正六品待遇,月薪六十两银子,约合今一万元上下,另有公费补贴二两二钱。

监丞:德育副校长,主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勤等。满汉各一人,正七品待遇,略低于司业。待遇和博士、助教(均为从七品,国子监授课教师)相同,每月四十五两银子,另有一两五钱公费补贴。

学正、学录:均为国子监授课教师,职称略低于博士、助教,享受正八品待遇,每月四十两银子,也相当于今日的八千元上下,另有一两银子的公费补贴。

典簿:人事、档案管理员兼财会,从八品待遇,每月四十两银子,一两五钱的公费补贴。

典籍:图书馆管理员,从九品待遇,每月三十一两五钱二分银子,一两公费补贴。

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国家还会按照季节的不同给职员们发放防暑降温费和取暖费。其中防暑降温是以发放冰块为方式的,每年阴历的五月初到七月底,每天国子监都能领到七方冰块用以降温。而冬天则自阴历十一月初到正月底,每月发放烤炭四百九十斤。除此之外,如国子监后勤人员的口粮,教师们所用的笔墨纸砚,以及教师们的工作服等,均由国家按所需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自雍正年间始,国子监还发放给内班学生“膏火银”(外班学生发放“衣服银”)。其中膏火银每月二两五钱,外班学生的衣服银相对较少,每月五钱,即是内班学生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内外班之差别。这些膏火银每月发放时,都要点名领取,日期定在每月十五日“大课”的这一天,这实际上也是老师查考勤的一种方式。如果你不来参加月考,这个月的膏火银就要打水漂,而且你还要接受“记过”处分。这一招也是“算你狠”,如果三次不来参加月考,你便会被学校除名。

不过如此严格的制度照样有人敢于“以身试法”,其手段和现在的大学点名找人替补如出一辙。道光年间便曾经闹出一个笑话,国子监领导点名点到率性堂内班监生“范建中”时,有两个人同时喊到,这下子麻烦大了,当时领导便责令率性堂教师追究此事,经查两个人都不是被点的本人。其中一个叫吴植之,一个叫汤世绾,都是来替范建中冒领膏火银的。结果不但膏火银没有领到,三个人还同时都被国子监开除了事。

当然,在不同时期,国子监会有不同的奖励措施。比如,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接受大臣的奏请,将一部分空额或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膏火银扣除,然后将这笔资金作为班级前二十名的奖学金。这也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中榜后到孔庙行大礼

明清国子监和孔庙建筑群的“左庙右学”的布局制度,直接为监生们从事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皇帝亲临国子监的视学典礼,以及辟雍建成后的“临雍”大典等,都要有监生的参与。另外定期在孔庙所举行的祀孔典礼,也少不了监生们的身影。其中各项礼节中值得一提的是“释褐”礼。

释褐礼的主角是每一科的新科状元及诸位进士。在宣布考试结果后,要选择吉日,由新科状元带队前往国子监,所有人员均要在集贤门外下马,步行进入持敬门至斋所。之后由相关人员引导状元、榜眼、探花等前往孔庙对先师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返回国子监向祭酒和司业行礼。诸位进士中如果是监生出身,要行四拜礼,而非监生出身只行两拜。这种特殊的朝拜方式也是对于国子监监生“不忘师恩”的教诲。行礼之后要为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簪花、斟酒。这三位要连饮三杯,并且能够享受由校长和副校长亲自送出国子监的礼遇。

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监生以外,明清国子监中还曾有过来自琉球、安南(越南)、暹罗(泰国)、朝鲜、俄罗斯等地的留学生。这时朝廷要专门为这些远道而来的留学生们配备相关教师,以教导他们汉语和满语。这些学生在京城也需要择地而居,因此在国子监周边就形成了如交趾巷(今公益巷)、安南营(今民安街)等地名,而无论交趾或安南,都意味着这里曾经是越南留学生的聚居区。(文/杨征)

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国子监2
樊文稷:説一说科举考试——看清朝状元刘春霖试卷图片的联想
国子监的职能与管理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那些“学校”——明清学校
三朝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
国子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