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善人宽,对恶人严,对庸人亦宽亦严



一、待善人宜宽


善人,就是君子。论语里讲“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说,君子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违背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严格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严格按仁德去做。


他们善于律己,克己奉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是也难免会犯错误,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他们轻易不犯错,一旦犯下错误,他们的内心就会非常自责,这本身已经是惩罚了,所以我们对他们要宽容一些。

 

就像“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没有杀伯仁,但是他确实是因为我的过失而死,这是一个君子对自己的自责。对于君子来讲,他们时刻自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自己的过错马上改正。所以孔子说“不贰过”,是说,不犯两次相同的错误。

 


 

 二、待恶人宜严


对待恶人要严,什么叫恶人?恶,一半亚,一半心。亚是不通的意思,心不能相通,不能感同身受,也就是麻木。有个词叫麻木不仁,是说麻木是不仁的开端。因为麻木了,所以他们己所不欲,“故”施于人。他们欺软怕硬,为非作歹,专去损人利己,这是害群之马,无论走到哪个场合都会不安宁,都会给那个地方带来祸害和灾难。

 

对这些人一定要严。为什么要严?对他们不严,就危害了地方秩序,就危害了其他的群众。而且因为他们已经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就无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情况下,你不敲打他,甚至稍微松懈,这些人就开始为非作歹,祸害一方了,所以对恶人要严。严厉对待恶人也是一件好事情,使他避免走向歧途,避免走向绝境。对他不严,说不定他就会杀人放火了。

 

所以荀子讲“其礼义,制法度”,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用礼仪法度来约束管理,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



三、待庸人亦宽亦严


更多的人既非善人也非恶人,有的人,说他好,好不到那里去,有的人说他坏,也坏不到那里去。有时候他好得起来,有时候他也坏得起来。对这样的人则宽严的手段都应具有。用严是杜绝其向恶,用宽是导引其向善。有的人没有定型,其性格里有优秀的地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对不完美之处要严,对其美好可爱之处要善于疏导。

 

儒家讲“礼乐仁和”,礼是外在的要求,乐是内在陶冶性情。宽严相济,内外兼顾,才能达成教化人心的目的。


我们要心存善念,但是也不能做滥好人。就像论语里说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对君子要宽容,对恶人要严加约束,对庸人在约束的基础之上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如果心存恶念,但没有任何恶行,那这个人是恶人还是善人?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20)——福虚篇第二十
人善人欺天不欺,存心有天知
人善人欺天不欺
古今格言——行善积德格言警句(好文转载)
善人也有恶行,恶人也有善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