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厢情愿的思考是危险的—读《身边的逻辑学》

撒切尔夫人说:你的想法决定你的做法,你的做法决定你的习惯,而习惯决定你的命运。人的想法很重要。正确的想法源自正确的思考,正确的思考指向明智的选择和判断,会告诉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可以更好。然而,我们缺少对这方面问题的重视和训练,很多时候我们对问题的判断凭经验、凭主观、凭情绪,也就直接导致很难避免的要犯错误。既然如此,学会清晰的思考,做正确的判断,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简单的答案可能是错的

简单的答案来自于大脑的本能反应。根据丹尼尔的理论,大脑在处理问题时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负责做直接反应的,凭直觉的判断,优点是速度快,消耗能量少,缺点是没有经过刻意的思考,容易犯错。另一个系统是需要经过思考的,优点是因为是综合各种信息之后的分析,出错少,缺点是速度慢,消耗能量多。很显然,大脑也会偷懒,根据避烦趋简的原理,一般情况下,大脑都不愿意费那么多功夫主动思考,能直接判断,节省能量最好。这里也有人类早期生存压力下的基因的遗传成分在。比如风吹草动,你来不及思考就必须马上要逃跑。如果等分析所有信息,判断出是老虎来了再跑就晚了。

世界是复杂的,复杂到难以用简单的答案去解释。也可以换个角度说,根本就不会有简单的答案。我们常用因果关系来得到答案。但一个结果的形成是由很多原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发展而成的,我们可能只注意到了其中一种,更多的是海面下的冰山,我们根本看不到。所以说简单的答案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要天真的认为,我们掌握了一切,尤其是那些专家,他们经常这样自信的以为,而事实上,科学的发展总是在否定现在认知基础上前进的。简单的答案,一厢情愿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

清晰的思考利大于弊。清晰的思考,要多花费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会感觉效率不高,但这不能说明凭直觉就可以解决问题。大多数人倾向选择简单的答案,是因为思想懒惰。罗素说,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这是人类的劣根性。要努力思考,学会思考,不断的思考,通过思考发现真相和本质,才不会被迷惑和控制,才会主动掌控命运。思考的方法有很多,贵在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多多练习,多多反省,才会让自己的思考愈发清晰。

二、常见的错误思考

清晰的思考始于发现自己的思考错误。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思考中常见的错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思考的过程和及其优劣。

一是过度概括。过度概括是一种简化,任何一种过度概括都无法包括所有细节和所有情况,都是一种危险的思考,错误的思考。过度概括建立在归纳的基础上。就算发现了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也无法证明即将发现的这个天鹅也是白的。语句中出现“所有的”“绝对的”这样的词汇,这种判断一定是不全面的,是主观的,非科学的。所有的进步都是依赖新事物发现的基础之上,相信一切都有可能,主动寻找反面的证据,这样才会接近事实和真相。刚才用的这个“所有的”也是绝对的表达,当然也无法证明他说对的。

二是定义模糊。定义是清晰思考和理性讨论的关键。要确定自己在说什么,想做什么。表达背后是思考逻辑在支撑。如果不能清晰表达,那说明思考的还不到位,不准确。而不同的表述,表明的是不同的定义,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对所需所求的精准定位,不同的定义又决定不同的结论。我们常犯定义模糊的错误,本质上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对问题的认知还不深刻。

三是混淆因果。在时间中连续的两件事物不一定有因果关系。而历史上充满了“在此之后”的错误。雷在闪电之后,而两者不为因果关系。另一种情况,电也不是雷的结果,两者的发生有第三方的原因存在。雷电不互为因果。一般情况下的迷信、预言和暗示,都有这样的因素在其中。

四是错误类比。联想是人类大脑思考的基本形式。看到打雷,就会想到下雨,这是思维的基本功能,由此我们学会判断和预测。我们把两个对象在大脑中连接起来,其中一个出现,就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两者之间也许不存在任何关联,这种联想也许错误的。比如人体就如同机器的说法中,人体和机器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人体可以自愈,机器不可以。这样的类比不严密。

五是证据片面。我们总是愿意选取那些对我们有利的,符合我们情感和价值需求的证据来说明问题,很显然,这些证据不全面,无法得出正确结论。错误的类比、过度概括和简化都是片面选取证据的结果。情感的因素会占有很大比例,根据个人喜好做选择,忽略那些可能更有价值的证据。求同的需要,害怕孤独的需要,放任姑息的需要,都有可能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思想变得狭隘。不要轻易相信容易相信的东西,不要采信无法证明的意见,不要让思考被情感左右,让双眼被欲望迷惑。

还有集体思维。在群体中,我们容易忽略证据,难有独立思考,容易被其他人的意见左右,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跟风或妥协,都是我们常犯的错误。主观上若要回避问题,那就会让思考朝着自己认为有利的方向发展,上述的任何一种错误都有可能存在了。

三、证据是指向真理的指标

若要避免犯错,就要看结论是否以所有证据为依据。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最终是证据的问题。以此分析证据很重要。作者认为,可以将证据分为两部分:相关性和适应性。

若证据直接且不带感情的关联与立场的有利点且支持立场,则该证据具有相关性。未直接关联于结论或不支持结论的证据,不具有相关性。正确的认识不相关的证据,能让我们的思考少犯错误。作者列举了这样几种情况,值得反复揣摩体会。偏离主题的证据,认为有预言和暗示的这种证据属于这种;权威的证据,证据是否有效和谁出来的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推理和论证是否合理;单纯的断言,不考虑其他证据,必要但不充分,无法说明结论;集体思维、求同本能、流行的说法和广泛接受的常识,通常都不相关,无法由证据得出结论;诉诸情感的证据和结论是不相关的;谄媚和任何形式的赞美无法合理取代证据,这个很有趣;空泛的安慰是不相关证据;回避问题得出的结论都是不相关的,比如循环论证等;未经证实的假定是不相关的,整体为真,部分不一定为真,比如这个学校成绩好,不见得每个老师的水平都高等等吧。

证据不仅与结论相关,还必须具有充分数量、种类和重要性来支持结论,这是适应性证据。主要是因果推论上,是否科学合理。重点在条件的充分和必要问题上,有这样一些情况需要注意。相关证据是必要的,但非充分。房子的地址位置好,所以决定买。地理位置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质量不好呢,很显然,地理位置好不足以判断是否需要购买。作者认为证据分析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因果谬误,另一个是证据遗漏。除了充分必要的问题,忽视共同原因、因果混淆、越少越好和越多越好的谬误、赌徒谬误等都属于因果谬误。心理谬误也是因果谬误,依据情感和心理需求来解释证据,不属于科学范畴。而证据遗漏有这样一些情况:不充分的证据、单一的证据无法得出结论。事情的发展是复杂过程的结果,是非线性的结果。所谓精确的完美的证据也是没有意义的。前面提到的片面选取证据都是如此。新闻访谈和电视广告容易用这样的手段吸引观众,比如采访某个人的某个观点在媒体上,观众以为大多数人都有如此观点,事实上被采访的这个人无法代表全体。

学点逻辑学,抛开主观臆断,学会分析和思考,就可以避免少犯错误。然而我们的学校教育缺失这一块。类似的书籍又有些枯燥,看得懂,看得完都有困难。看完了,理解了,能会用,就更难。需要反复的揣摩和训练,而生活中缺少这样的指导。多看几本书,多揣摩揣摩,也许会有帮助。这本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懂的。外国人写书的特点是不厌其烦把一个问题讲清楚,看起来有点啰嗦,但贴近生活,容易理解。不足的地方时有些例子离我们的生活远,也的确有点啰嗦,会影响消化吸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逻辑学常识和概念
逻辑推理在研究、辩论与学术中的运用
怎样和别人讲道理——思维谬误鉴别指南
多少“懒得说”的不屑,都是“说不过”的倔强
20种应该避免的逻辑思维错误(下)
2019考研管综:逻辑知识点之相似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