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有“问题”家长怎么办

    13岁女孩晚归,在家等待的父亲酒后大发雷霆,打了女儿,不料却导致女儿身亡——前几天发生在南京的这起家庭悲剧令人唏嘘。这位单身父亲曾感叹不知道如何教育有些叛逆的女儿,事发后则是追悔莫及,怨自己下手太重。他的感叹和后悔却提醒我们思考: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会不会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

    粗暴教育

    解决不了问题

    据媒体报道,失手打死女儿的郑某平常对女儿很用心,但女儿却从初一开始就不想上学了,放学后经常去网吧,很晚才回家。事发当天,也正是女儿晚归才引起冲突。郑某表示,以前也曾打过女儿,主要是觉得女儿有点叛逆。

    父母失手打死孩子,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家庭教育不成功,却不少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遭遇到各种问题和烦恼。是润物细无声地指出孩子的不足、给予必要的指导,还是火冒三丈、将孩子一顿暴打了事?这是智慧家长和暴力家长的区别。

    从根本上说,暴力除了对孩子起到暂时的威吓作用之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仅如此,暴力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除了身体的伤害,暴力也可能会破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感情,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家长使用暴力的破坏性还在于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乃至性格的扭曲。在父母的打骂之下,孩子可能会变得缺乏自信和充满挫折感,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有的孩子甚至变得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尤其是对那些性格较为外向的孩子,采取暴力手段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让孩子学会以暴制暴。比如,由于父母的坏榜样,有的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同伴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模仿大人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问题孩子”背后

    往往有“问题父母”

    孩子为何沉迷网络游戏?为何打架、逃学、离家出走?当家长们纷纷抱怨孩子的行为让人头痛时,曾经成功帮教1000多名问题青少年的广州志愿者赵广军却说,孩子“变坏”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在“问题孩子”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

    “父母不关心、不理解我。”很多孩子都向赵广军这样抱怨。赵广军说,不少孩子和父母之间隔着一道墙,彼此不敞开心扉说话,关系渐行渐远。这时,一旦这些孩子发现在网络游戏中能找到寄托,就会像抓住救命稻草,越陷越深。

    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孙新兰曾说过,教育孩子,你要贴近他们的心,你要了解他们的心声。临床上看,很多有适应障碍的孩子最后都逃避到电脑网络里。家长们应该问问自己:他们为什么要玩电脑?他们不逃进父母的怀抱里去寻求关爱,而是逃到电脑里寻求放松,为什么?

    最大的原因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缺乏理解。在孩子看来,父母的怀抱里没有爱,只有说教和逼迫:逼迫他们去做家长认为应该做的事。他们自己的意愿得不到尊重,因而没有自发的动力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

    除了不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还有一类“暴力”父母是缘于自己本身的一种糟糕精神状态,继而将自己的内心压力和负担施加到孩子身上。所以,很多父母在心情好的时候会宠爱孩子,亲个没完,而心情不好时,又对孩子置之不理,甚至把孩子踹到一边。

    另外,有些施暴的父母心理上自我价值低,只有孩子服从了自己的强硬意志,表示了顺从,这些父母才会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

    有这种粗暴倾向的父母要先管理好自己,再来管理孩子,把自己糟糕的状态转嫁到孩子身上,是无能的表现。

    还需要提醒的是,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泄愤怒而是克制情绪。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家长是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的。所以,当家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最好换一个地方,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来管教孩子。许多在情绪失控时痛打或痛骂了孩子的家长,在事后或多或少都会有内疚与自责感,甚至强烈地怀疑自己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因此,情绪控制力差的家长,不妨多做自我反省,努力做一个不强权的家长,和孩子友好沟通。这也许很难,但为了孩子,值得去努力。

    学会与

    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在孩子年龄渐渐长大,特别是进入初中前后,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这是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反对把他看作小孩。当他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家长发现孩子犯错后,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孩子反感,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那么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表示,孩子十岁前,父母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岁青春期来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孩子十五岁后如果还表现出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听我的,就极其糟糕。与孩子沟通,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用无知的方式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心理专家建议,在缓解亲子冲突、改进亲子关系方面,家长应做到:

    变管制为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如独立自主权、隐私权,发言权等。家长要把这种心理需求看成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尽量少管制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家长的角色应从指导者变为辅助者。

    变命令为商量

    专制型的家长喜欢命令孩子,以自己的意愿作为行动的方向。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与孩子商量是对孩子的尊重,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可以缓和亲子冲突,会有建设性的良好亲子关系。

    从台前到幕后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前面,领着孩子走;孩子长大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跟随着孩子,看着孩子走,只需关键的时候扶一把。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指挥”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大了,应该把自己移到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生活。这个让位很重要,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心理空间,自主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如果不这样让位,孩子要么就长不大,要么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用叛逆、对立来表示抗议。

    放下架子学做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说话可能很“冲”,无缘无故和你对抗,这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特征。所以家长要学会包容孩子,放下架子,放下家长意识。和孩子做朋友,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孩子交流。如果一时做不到,转换不了角色,可以试着想象:正站在你面前的孩子你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的同事。这样一想,你就会减少怒气和不满,就会做到尊重孩子,由此良好的沟通才能进行下去。

    李子勋认为,亲情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尽管在一些时候,亲子间的互动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父母只要保持平和之心,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在亲情的抚慰下回归。同样,孩子们只要保持对父母的尊重之心,亲情间再激烈的冲突也会化于无形。                     易阳

    亲情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沟通:爸妈需要了解的盲点和障碍|亲子沟通|教子经验
亲子沟通全靠吼?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你需要学会这四招
孩子不听话和你对着干?背后原因,99%的家长都没有意识到……
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技巧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侵蚀孩子童年,不打不骂,后果却无法挽回
与孩子交流太难?试试这两个沟通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