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解释和理解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可以说是现代物理学里还不能很好解释的物理现象。有大量的实验可以论述一切粒子都有两面:粒子性和波动性。这就是波粒二象性,这里面我说一下,我更喜欢将这个物理名词翻译为:波粒对偶性。二象性给我们的感觉是“波就是粒子,粒子就是波”。要是这样理解,问题就大了。石头是大量粒子组成的,难道能把石头理解为大量波组成的吗?明显不能。但是将波和粒子对偶起来,就没问题了。不同条件下的波和粒子可以对偶起来,换言之,波还是波,粒子还是粒子,只不过在条件改变时可以相互转换。这就没问题了。

现在问题来了,波为什么能变成粒子?这个问题涉及到波的定义能否兼容粒子的定义。如果我们坚持经典波和经典粒子的定义,那么这个问题无法回答。经典力学认为,粒子具有局域性,而波是非局域的(经典力学认为,波是大量粒子的集体行为)!二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本不能转化!但是我们放弃经典定义,该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

先不管粒子和波的定义,而是考虑既然波和粒子能转换,那么就可以只盯着波,或者只盯着粒子来看问题。如果我们能给出波的一种定义,这种定义下的波自动能给出粒子性,这就可以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给出粒子的一种定义,这种定义下的粒子能给出波动性,这也可以。这就是量子力学两大图像:前者叫薛定谔图像,后者叫海森伯图像。

薛定谔图像下,所有粒子都是波,其全部性质和信息由波函数给出。这种波叫概率波。它不是因为某种振动而产生的波,换句话说,不能用振动理论来解释概率波的产生。概率波的物理解释即玻恩的概率诠释,后来被发展为哥本哈根学派诠释。概率波的概率解释能说明为什么波具有粒子性。因为概率波反映的是粒子运动到某一空间点上的概率密度。这样就能保证粒子具有局域性。

海森伯图像下,所有波都是粒子,其全部性质和信息由力学量给出。在牛顿力学里,描述粒子是要用坐标、速度、加速度、动量、能量等力学量来描述的。海森伯图像正是如此。而且这种描述要求力学量可以局域定义的。粒子的波动性又如何表现出来了呢?很简单,粒子的力学量取值不能像经典力学那样是确定的,而是随机的,这种随机性体现粒子的波动性。具体来说,初始时刻位于某一点的粒子,其坐标就能反映其波动性,因为在t时刻以后,粒子将占据全空间所有的位置,就像波一样有非局域性。粒子随机出现于空间各个位置。

波粒对偶性反映了波和粒子都不再是经典力学里面的波和粒子,而是更加令人费解的波和粒子。爱因斯坦曾断言,量子力学仅仅是唯象理论。从量子力学对波粒对偶性的解释来看,爱因斯坦或许是对的。量子力学体系仅仅是把波粒对偶性作为一个公理使用,并未从更加基础的理论中推导出波粒对偶性。此外,量子力学的两种图像中都提到了随机性,但是两种图像的动力学方程却都不是随机方程,概率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量子力学的五个基本假设
说说微观量子世界的基本概念
薛定谔的猫揭示了量子力学本质,薛定谔方程则敲开了微观世界大门
为什么每个人都能——也应该——学习量子力学
为什么宏观世界没有量子纠缠,波粒二象性,量子隧穿呢?
灵遁者:量子力学本质,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