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代海疆政策与海权意识
南海的概念在古时候很广,汉文古籍中是指东南亚、南亚、西南亚和非洲沿岸,以及国南海诸岛等地区,我们常说的南海通常指南中国海,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主要由南沙群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四大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所组成,南北绵延约有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达900公里,共有礁、岛、沙和滩200多个。
自古以来,中国先民就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以此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生活,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而中国历代政府也很注意对南海诸岛的管理。秦统一后设立南海郡,其管辖范围就包括整个南海诸岛。汉武帝时代在南海岛设儋耳、朱崖两郡,管辖南海诸岛。东汉至三国人们称南海海域为“涨海”,把南海诸岛叫做珊瑚洲,“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起上也”。唐宋其将南海诸岛总称为“石塘”和“长沙”,自此开始南海诸岛的称呼相对稳定,有史记载,唐穆宗时期就明令南海诸岛归属岭南节度使管辖,北宋仁宗时将西沙群岛列为广南水军巡海范围。元朝时人们对南海诸岛的认识更为透彻:“万里石塘,由潮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原其地脉,历历可考。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
明朝永乐皇帝屡次派遣郑和下西洋,南海海域成为下西洋的必经之路。郑和在他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即《郑和航海图》)中的琼州府下万州右方绘制了南海诸岛中的“七洲”(明代对中沙群岛的称呼),在“七洲”的下方有“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和“石塘”。“石星石塘”即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万生石塘屿”即南沙群岛,“石塘”即西沙群岛。该图书系明代官方出版,它已经明确地把南海诸岛列入到大明帝国的版图及其藩属范围内。
这样的地图与现代人绘制的南海诸岛图几乎是一模一样,我们还可以在明朝前期朝鲜绘制的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找到佐证。另外上个世纪20年代我们南海渔民在西沙群岛等地发现了许多中国古钱币,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永乐通宝”,由此进一步地证明了明初中国人在此有很多的经营活动,这也就更加明白的告诉世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若按照国际法的惯例——先占为准,那么南海诸岛也早就是中国的领土了。只是后来的帝国政府对海洋不重视,令人可笑可气的是就连《郑和航海图》这样纯科技类的书籍到了清朝居然都成了禁书,中国人的海洋观念越到近代反而越模糊,而此时正是西方海洋文明崛起及其挑战农耕文明之际,在清朝统治下吃尽了“海禁”之苦的中国人后来幡然醒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当时中国政府将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南海诸岛接收过来,行使主权。随后,1947年中国政府公布,将西沙群岛西面的一群岛屿命名为“永乐群岛”,东南的一群岛屿命名为“宣德群岛”,将南沙群岛中的一个群礁命名为“郑和群礁”,其中一个较大的岛被命名为“景弘岛”,南沙群岛北部的一个岛命名为“费信岛”,在费信岛南5海里的一个岛命名为“马欢岛”。
永乐群岛的“永乐”二字是朱棣当时的年号,“宣德群岛”的“宣德”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即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明宣宗的年号。
“景弘岛”是以王景弘命名的,他是郑和下西洋的副使,曾经代理过整个统领大明船队下西洋,在东南亚等地留下了不少传说和遗迹。
“费信岛”的“费信”是跟随郑和下西洋专门管记录的幕僚。
“马欢岛”的“马欢”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
如此看来,当时收回南海海域主权的中国政府命名南海诸岛是用心良苦,寓意深刻。
另外从永乐时代郑和下西洋和大明对南海的经营活动中多少还是反映出了明初国人朦胧的海洋主权意识。因此说,明朝永乐时代的海疆国策不仅对当时打造大明“永乐盛世”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整体而言,永乐时代中国南部边疆除了安南出了点问题,其他地方基本上都非常平稳。
南海,中国历史固有的蓝色领土,一寸不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f5ecf0102wm5t.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海群岛名实探究
听,南海之名(观天下)
在南海诸岛的名字里,藏着哪些大明印迹?
南海,茫茫大海中的绿洲
郑资约:绘制南海疆域图的地理学家
南海共有多少个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