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标本中气学说初探

标本中气学说初探

2015-03-10吴雄志主任门诊预约

标本中气学说源自《内经》,是中医气化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后世医家运用标本中气学说阐释《伤寒论》六经病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六经标本中气的实质却鲜有深究。本文将从空间结构上对此作一探讨。

1 六经统领人身之气化

人身之脏腑赖经络运行气血津液而成气化之功,表现为升降出入、生长化收藏的规律。经络内属脏腑外连五官九窍肢节形骸,运行气血津液,为气化之道路,变化之枢机。无经络则无以行气血,升降则息;无经络则无以属表里,出入则废。《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六经统领人身之气化而总括脏腑气血。

2 标本中气为气化的核心规律

以人为一小宇宙,从气化上讲,无边无形,但若要从空间结构上探讨其实质,示之以图莫过混元一球。盖球可大可小,大则无边无际,如天之宇宙,故从天地相参的角度将人之气化示以混元一球。诚六经统人身之气化,六经即将此球等分治之。分治之法,从数学上讲只有图1所示之法(证明从略):将一球内接一正立方体,从此内接正立方体之六面的内切圆向球心引连线并延伸与球面相交即分此球为六等大类圆锥体(图1A)且分球面为外接等大六圆。将此外接六圆冠之以六经六气即成图1B。

标注六经六气之理由如下:

2.1 图1B之表里二经上下相召并冠以标本二气,源自《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一,气之标也。”为直观起见,将图1B照图1A的办法转化为图2。从图2可见:任意一经,其上为本,其下为中,中之下为标。

2.2 图1B所示之三阳互接,三阴互接,如环无端,源自《素问六微旨大论》“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阴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从此条经文可得图3。

由于图3为平面图,为了将图3转化为空间构象图,故将图3以阴阳为界且以顺时针方向(理由如图3将三阴三阳互接,即得图4。

结合前文所述之理由1将图4移置于图1B中,即得图1B所示六经标本中气立体构象图。由图2可知,人之六经气化,内生风寒火热燥湿六气;天之阴阳运行,亦化生六气;人之六气通于天气,同为六经标本之气。是故六淫之气,太过不及,皆影响人之六经气化;人之六经气化,太过不及,又易受天之六淫所侵。

是故标本中气学说不但揭示了人体六经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揭示了人体六经气化与天之六气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故标本中气学说是气化的核心规律。

3 标本中气,一脉贯通

从图1A、图1B及图2可知,六经之间共有三条分别过表里两经所在之圆的圆心及球心的连线将此表里两经相连。显然,六经之间何以有标本中气之联系,源于六经之气,一脉贯通。以太阳为例,太阳本寒标热,中见少阴热化。少阴热气,上灌太阳而为热之标气,蒸腾太阳寒水外出太阳,达于体表以固表御邪。热化不足或寒郁肌表则恶寒,热化太过则发热。

究其根本,既在太阳之下有此一脉以贯通少阴热气。此“脉”,不仅为表里两经经络上的相互联系,进而言之,是对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密切联系的高度概括,是前人没有明确指出的人体新的平衡通道,是对即往平衡通道的概括和升华。笔者将此通道名之曰:“机窍”(包括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三条通道),进而提出六经气化的机窍学说。认为机窍是人体气机神机升降出入的通道,是人体气化、阴阳升降、营卫运行及人身六气沟通天气的通道。分述如下:

3.1 机窍是人体气化的通道

机窍贯通表里两经,使之有标本中气的内在联系,而标本中气是气化的核心规律。同时,机窍是人体执行升降出入、升降浮沉及生长化收藏三大气化规律的通道,如图5所示。可见机窍的灵通与否关系着人体气化的利与不利,进而对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发生重大影响。

3.2 机窍是人体阴阳升降出入的通道

人身之阳气昼则出于阳,暮则入于阴,而机窍则是人体阴阳升降出入的通道,如图6所示(为直观起见:将图1B上旋90°,左旋90°,即成图6)。

3.3 机窍是人体营卫二气运行的通道

《灵柩营卫生会》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而机窍则是营卫二气随人身阴阳昼夜升降运行于三阴三阳的通道。故昼则卫气行于三阳,夜则行于三阴。

3.4 机窍是人体沟通天气的通道,是人之六经

六气与天之六气标本相贯的核心所在综上所述,人之六窍三道(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三条通道),通于一心(即前图之球心,先阴阳而生,为无极),故六经在其本质上是对人体六大气化通道的高度概括。对气化功能失调的疾病,笔者每多调理阴阳(如滋阴、温阳、养血、益气、填精)以复其气化之功,开表达里(如汗温并用以开太阳达少阴),以拔其气化之机,开通机窍(如化痰、逐瘀、利湿、消积)以通其气化之道,随病情周旋于三法之中,疗效尚佳。

4 颠倒六经,即是阴阳

将图1B以三阳示之白色,其圆心示作黑色,以三阴示之黑色,其圆心示作白色。为直观起见,同时将1B左旋或右旋45°即得图7。

图7即先天太极图。

前所谓机窍,即图中黑白二点。可见六经取六合之数与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并无矛盾之处。相反,颠倒六经,即是阴阳,二者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以伤寒六经理当以阴阳为纲,故仲景首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清代名医郑钦安更云“万(古)[病]一阴阳耳。”总之,临床当首辨阴阳之纲,次辨病在何经(阴阳各有三经),再辨表里气化之纬,纲—经—纬三步合一,辨证自少谬误。

5 六经气交,八卦始生

由图1B可知,六经所示之六圆分球面尚余八个类三角形区域且此八区为球内接正立方体与球相接之八个顶点所在。根据六经以阴阳为纲,以三阴三阳示阴阳之微甚,而《易经》则以阴阳为爻即以三爻之位示阴阳之微甚,结合图1B所示六经之排列,以相接三经阴阳微甚气化结合即得图8之八卦图。

据此,笔者提出六经气化的衡动观,认为人体气化有八大平衡态,分别受相领三经之气所制化而维持动态平衡(图9)。综合八大平衡态的效应,六经气化则是机体的整体动态平衡。同时,综合前文所述,可见“六经→八卦→阴阳(太极)→无极”的转化,笔者名之曰六经气化的颠倒观。

6 六经传变,知常达变

六经传变之次序,历代医家颇多争议,相去甚远。究其原因,皆未能从空间结构上探讨六经本质之故。就其常规而言,三阴三阳之阴阳各有微甚之别,故邪之所中,确有始中太阳,末传厥阴者。正如前述六经气化之八大平衡态各受相领三经之气所制化,邪中某经之轻者,不足以打破此平衡态,故不传经。

反之,若此平衡态打破,势必导致相领二经之一或二者气化失常,是谓传经。此气化失常之经,又可导致另一所在平衡态的打破,则邪更深入。就其变而言,若某经本有气化失常,则其所在之平衡态平素既有失衡之虑,则更易受邪,所谓“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再结合图1,太阳少阳阳明三者共为阳经,并无先后之分。邪从太阳而入,既可先传少阳,亦可先传阳明,全随人身邪正盛衰所化。也有病邪直入少阳者(如部分西医所谓之急性胆囊炎),或病邪直入阳明者(如部分西医所谓之急性肠梗阻)。三阴传变,亦相类似。

是以表里传、越经传、逆传、直中、合病、并病不一而足,《素问阴阳别论》:更有三阳为病,二阳一阴,二阴一阳,三阳三阴……之说。所以六经传变,理知常达变,全在医者临证灵活,不可拘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之说而自锢手脚。

该成果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年第6卷第3期 作者:吴雄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巴山夜语中医大讲堂: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13)标本中气上(2)
【转帖】《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伤寒论临证指要(5)
六经标本中气理论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