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务】新规之下,如何更好规范谈话函询工作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则》)颁布后,我们把学习工作规则作为当前一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学习,通过自学、集中辅导学、集体讨论学,与原有《案件检查条例》等规定对照比较,逐条研读,做到理解背景、熟读条文、把准内涵、融会贯通。通过学习,大家深刻体会到制定《规则》是纪检监察机关完善自我监督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规则》通篇体现了相互制约、相互制衡,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更加强调规范、监督、制约,对我们的工作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只有学深渗透,学思践悟,才能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关于谈话、函询的相关制度

经梳理,中央层面关于谈话函询的相关规定,以及关于谈话函询的性质定位、适用对象、适用情形等方面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制度中:


一是在法规制度标题中明确了谈话或者函询的相关规定。如2005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2015年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办法》。各地有不少关于谈话函询的专门制度规定。


二是在法规制度内容中涉及谈话或者函询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1987年中央纪委《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中关于谈话的规定;1994年中央纪委《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中关于谈话的规定;2013年、2014年中央纪委印发的关于问题线索管理、处置的规定;2016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31条关于谈话、函询的有关规定;然后就是本《规则》关于谈话函询的专章规定。



关于谈话函询的基本属性


一是谈话函询是一种问题线索处置方式。《规则》第16条规定“承办部门应当结合问题线索所涉及地区、部门、单位总体情况,综合分析,按照谈话函询、初步核实、暂存待查、予以了结四类方式进行处置。”2013、2014年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和规范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明确谈话函询问题处置方法。可见,《规则》规定的谈话函询,其定位是对问题线索的一类处置方式。


二是谈话函询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7条规定: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可见,谈话函询是第一种形态最基本、最有效的实现形式,也是挺纪在前的重要载体。


三是区分谈话函询与其他谈话、函询。谈话函询包括谈话、函询两种方式。作为问题线索处置方式的函询,有别于一般的函来函往中的函询;作为线索处置方式的谈话,有别于没有问题线索反映开展的一般性的任职谈话、廉政谈话、谈心谈话等谈话类型,有别于调查谈话、审查谈话、审理谈话、诫勉谈话等谈话类型。


四是把握谈话函询的制度价值。谈话函询作为问题线索的处置方式,各地在操作中存在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规范、程序不严格、文书不一致、实效不够强等突出问题。将谈话函询在《规则》中作出规定,有利于推进谈话函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强化抓早抓小,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推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工作规则中关于谈话函询的基本规定

(一)关于谈话函询的启动和审批权限


《规则》第18条规定“承办部门采取谈话函询方式处置问题线索,应当拟定谈话函询方案和相关工作预案,按程序报批。对需要谈话函询下一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应当报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必要时向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报告”。根据规定,一般情况下,谈话函询由分管副书记批准即可,需谈话函询下一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则须报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批,必要时向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报告。何为“必要时”这由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把握。这一条还要理解把握以下问题:


谈话函询的适用对象。《规则》没有明确规定谈话函询的对象,鉴于问题线索处置方式适用于广大党员干部,因此谈话函询适用对象不应仅仅限定在党员领导干部,而应包括广大党员干部。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中共党员的领导干部能否适用谈话函询,按照制度设计,显然不行,但却有实际需要,特别是监委会成立后,其监督范围必然覆盖非党人员。


谈话函询的主体。肯定是纪检监察机关。但目前实践中,党风室、信访室、案件审查室以及干部监督室在处置问题线索中都使用谈话函询,这没有异议。但《规则》第5条明确规定“执纪审查部门负责对违纪行为进行初步核实和立案审查”。今后执纪审查部门是否继续使用谈话函询处置线索没有明确。


关于谈话函询的适用情形。《规则》没有规定适用谈话函询的具体情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31条规定“接到对干部一般性违纪问题的反映,应当及时找本人核实,谈话提醒、约谈函询,让干部把问题讲清楚”。根据中央纪委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处置方式的有关规定(中纪办发〔2014〕2号),谈话函询主要适用于两类情形:一是反映的问题具有一般性,查清了只能给予轻处分或批评教育,或者反映问题不实而予以澄清的线索;二是反映问题笼统,多为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测,难以查证核实的线索。


根据上述规定,实践中应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针对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作风方面的一般性问题、轻微违纪问题,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及时开展谈话、函询。


(二)关于谈话


《规则》第19条规定“谈话应当由纪检机关相关负责人或者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可以由被谈话人所在党委(党组)或者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陪同;经批准也可以委托被谈话人所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过程应当形成工作记录,谈话后可视情况由被谈话人写出书面说明”。重点把握几点:


关于谈话人员的组成。《规则》规定了3种情形:一是纪检机关相关负责人,二是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可由所在党委(党组)或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陪同,三是经批准可委托所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批准”应理解为经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从上述规定理解,“谈话”至少要由两人进行,一名领导同志担任主谈话人,另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记录。


关于谈话的内容。《规则》没有明确谈话的具体内容,从谈话的宗旨出发,我们认为应当包括四方面内容:谈话人提出纪律要求,说明谈话事由;被谈话人作出答复或者说明;谈话人提出针对性要求(可以视情况要求被谈话人作出书面说明);被谈话人表明态度。为确保谈话的严肃性,谈话过程应当形成谈话记录,并经被谈话人签字确认。


关于书面说明。《规则》没有对被谈话人就谈话事由写出书面说明作硬性规定。考虑到谈话材料要存入个人廉政档案,建议要求被谈话人原则上要就谈话事项写出书面说明,并明确书面说明的具体内容和提交材料的具体要求,包括明确提交时间、提交方式、本人签字等要求。


关于谈话的通知。《规则》没有作出规定,可根据实际需要或直接通知其本人,或通过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口头通知,或直接给其本人发函。


(三)关于函询

    

《规则》第20条规定“函询应当以纪检机关办公厅(室)名义发函给被反映人,并抄送其所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被函询人应当在收到函件15个工作日内写出说明材料,由其所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回复。被函询人为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或者被函询人所作说明涉及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应当直接回复发函纪检机关。”


关于函询的通知。 目前我们的操作模式是,承办部门提出方案经委领导批准后,承办部门经办,编信访室函询号。《规则》规定明确,由办公厅(室)发函,并抄送其所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没有要求抄送其所在纪委(纪检组)。


关于函询的报告程序。被函询人写出说明材料后报所在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承办室。承办室报领导批准了结或暂存,另复印给信访室备案。《规则》规定报其所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直接回复。同时规定了一种特殊情形。


(四)关于谈话函询后的处置意见


《规则》第21条规定“谈话函询工作应当在谈话结束或者收到函询回复后30日内办结。由承办部门写出情况报告和处置意见后报批。根据不同情形作出相应处理:一是反映不实,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存在问题的,予以澄清了结;二是问题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理;三是反映问题比较具体,但被反映人予以否认,或者说明存在明显问题的,应当再次谈话函询或者进行初步核实。谈话函询材料应当存入个人廉政档案。”重点把握几点:


重视谈话函询成果运用。为避免谈话函询徒走形式、程序空转,对谈话函询决不能“一谈了之”、“一函了之”,必须严格谈话函询的处理方式,真正发挥提醒、震慑、警示等实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20条规定“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应当在会上把群众反映、巡视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说清楚、谈透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 


抽查核实。对第三种情形要采取有效措施,再次开展谈话函询或者进行初核。


完善谈话函询配套制度建议

(一)制定或完善谈话函询实施细则


基本思路是坚持合规性,重申《规则》相关规定,已出台的相关谈话函询办法与《规则》相冲突的,应当修订校准;强化针对性,结合实际细化规定、完善程序、规范流程,可以纪委的名义出台总体的实施办法(细则)或者单项监督执纪工作实施办法。注重协调性,相关规定整体协调配套,《案件审理工作条例》、《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等监督执纪工作相关规定中与《规则》不相冲突的内容还应继续适用。


关于实施细则主要内容。总的原则是《规则》中有明确规定的按照《规则》执行,《规则》中没有规定的可结合实际制定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主要包括:谈话函询的适用对象、适用谈话函询的情形、谈话的审批及通知程序,谈话场所的安全要求,谈话人的确定、谈话的内容、谈话记录的要求、谈话回复材料的要求,对函询谈话回复的分类处置、谈话函询的时限及材料归档,谈话函询的相关保障措施、纪律要求等等。


规范文书格式。为增强谈话函询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议借鉴《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附文书格式的立法方式,根据谈话函询工作流程设置相应文书格式,如《谈话(函询)呈批表》、《谈话记录格式》、《函询通知书》、《谈话(函询)情况说明》、《谈话(函询)处置意见表》等文书格式。


(二)推进廉政档案建设


从《规则》规定来看,建设廉政档案主体应是纪检监察机关。可考虑分级建档,参考人事部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各级纪委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建档。分步推进,由各室对联系地区或部门的干部建档,逐步纳入个人重大事项申报、信访举报材料、谈话函询材料等各方面廉政材料,不断充实完善。集中管理,廉政档案建议由党风室或案管室集中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增强可操作性。

(作者系广东省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落实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小处不放过 防患于未然
【学思践悟】约谈函询与谈话提醒的区别
【解词·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纪委的“谈话函询”是什么?
【洞见】“党内谈话”的种类和运用:您真分清用对了吗? | 241
【典藏】《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规定需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或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审批的环节梳理及解读|148...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知识试题(60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