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未病】辩“厥”明证

辩“厥”明证

山西平遥县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王金亮




有关“厥”的概念,《伤寒论》早有记载,其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之一证,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以手足冷为主症的一类综合病症。《伤寒论》中,有关“厥”的论述,就有“手足厥寒”“手足厥冷”“手足厥逆”等多种说法,因此在临证时,有必要搞清“厥”的含义及性质,以便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掌握病机,获得疗效。


“厥寒”与“厥冷”中均以手足冷为特征,但寒于冷的区别在于:“寒”是病人自觉寒冷,而触之并不一定凉;“冷”是他人触之发凉,而病人并不一定感到冷。即“寒”是自觉,“冷”是他觉。“厥寒”实为寒在表,而无里寒,治疗不必用干姜桂附之品。“厥冷”是表寒及里,或里寒传表,因此治疗时,必须以附子干姜之力而收效。“厥逆”则是在“厥冷”甚时出现,脉微欲绝,干呕,面赤,或面如醉色等上逆症,或腹痛,或下痢等症,实为“厥冷”的进一步变化,治疗急当回阳救逆,必以附子干姜之属,方可挽回危局。“厥冷”多为里气虚而厥于外,有挟热与无热之别。若“腹中痛,厥冷”为气虚里无热,桂附主之;而“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为气逆里有热,应以白虎石膏主之。


综上所述,“厥”虽为“四肢发冷”,但有阴证阳证之别,阳证者为“热厥”及“热甚厥甚”,是热甚于内不能外达于体表四肢而成;阴证者为“寒厥”,实则是阳虚难以温煦肢表,当以附子干姜以回阳救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广要,阳明证,应下脉证。治伤寒,欲下之,牢脉,手足濈然汗湿者
身痛效方
便秘了,吃什么能排空肚子里的垃圾?
【伤寒论精读】阳明篇条文228-230
《伤寒论》学习笔记164
【新提醒】伤寒六病证鉴别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