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有12万人,出大别山时,还有多少人?

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中国发展前进道路上重要的转折点。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全国上下便如棋盘,也许一个精妙的策略能够彻底改变棋局形势。近代历史的图腾之上,党派纷争、势力抗衡都是那个时代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共两党的对抗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在解放战争前期,面对兵力远超于解放军的国军,我党可以说是处于相对劣势的。不仅仅在兵力上两者的差距悬殊,在武器装备上,我军也远不及国军的装备精良。因此,想要弥补实力的差距,灵活的战术以及英明的决策成为了点破棋局的关键。

1947年,为了打乱国军的阵脚,中原野战军制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策略,那就是“跃进大别山”。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决定,为历史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历史意义更是非凡!

跃进大别山”系列战斗可以说是中原野战军设下的反攻生死局。以当时国共两党的实力来说,刘邓大军(中原野战军)做出这个决策是相当冒险的。以奇险的战术,引敌军入局,这不仅需要将士们拥有极大的勇气,更需要领导者拥有过人的胆识与魄力。

事实证明,刘邓大军在险境中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在当年,刘邓大军南下跃进大别山,这一举动轰动全国。而且令人更加没有想到的是,那次南下并不是刘邓大军全军,而只有主力部队。

也就是说,刘邓大军精锐部队在不要后方的情况下进行千里跃进,其决策之惊险不言而喻。刘邓大军主力部队由四个纵队组成,其分别是一、二、三、六纵。那么,在南下之前,刘邓大军的兵力总共是多少呢?战后又剩下多少兵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在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前,刘邓大军一纵33357战士,二纵31000战士,三纵26468战士,六纵26322战士,同时还有野战军的直属部队6370战士。因此,刘邓大军在南下之前,总共的兵力是124000余人。

千里跃进,何其艰难?刘邓大军主力部队12万余人,风雨兼程、风餐露宿,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战士们同时还要不停地与前来阻截的敌军进行战斗。在如此艰苦危险的环境下,刘邓大军坚韧不拔,不仅运用灵活的战术让敌军受制于己,更是成功地在大别山建立了根据地。

1948年,由于全国战争局势变化多端,应需要刘邓大军撤离大别山。刘邓大军离开大别山之时,部队减员严重,甚至最后兵力不及最初的一半。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呢?其实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刘邓大军没有后方。行军打仗,没有后方就意味着没有支援,兵力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当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决定打了国民党一个措手不及,致使国民党乱了阵脚,于是紧急调集大量国军前去“围剿”。

面对兵力雄厚的国军,刘邓大军在前进的途中,几乎每天都要进行战斗。其中定陶一战就让我军损失惨重,当时经过艰苦的战斗后,我军歼灭国军整编第三师5000余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我军也伤亡近3500人,其中王近山部队作为主攻部队,其牺牲就高达2800人。

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大别山群众基础薄弱,后勤补给相当困难。按理说,大别山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群众基础应该是相当好的。但不幸的是,红军离开大别山后,蒋介石派了大量的国军对大别山的群众进行屠杀,以此来抹去人们对红军的记忆。

国军肆掠后,村子里大多数的房屋都被烧毁,当地的青壮年差不多全部被杀害,只留下了一些老人和孩子。无奈之下,当地的群众只能躲进山中。因此,大别山几乎没有了群众基础。

刘邓大军在没有后方的情况下挺进大别山,这在当时来说就是后勤得不到补给的巨大缺口。再加上群众基础薄弱,将士们只能缩衣节食,生活得十分艰难。因此,也因为生理需求不足,导致一些将士牺牲。

总结:因为多重因素,刘邓大军离开大别山时,减员严重。一纵剩余17042战士,二纵剩余12418战士,三纵剩余13208战士,六纵剩余14016战士,直属部队剩余1938战士。总共剩余58600余人,相较于南下之时,部队剩余兵力不足起初的一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豫东战役:解放战争真正的转折点,也是确立粟裕战略家地位的一战
为什么毛主席会选择刘邓大军,千里进入大别山地区
解放战争中,才半年,12万大军打得只剩7万!但它仍是赢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敌情报部门称仅5万人,前线将领:至少7万-今日头条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否实现了战略决策
粟裕指挥18个师进攻一个小县城!竟有国军7个师前来支援,是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