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水学看北京城市建筑
风水学看北京城市建筑

近年来,随着北京现代建筑的迅猛发展,维护古都风貌的问题显得日趋突出和紧迫。我们不仅看到不少现代建筑违背了古都的文化内涵,违背了尊天敬地、天人合一的传统格局,甚至给古都风貌造成极大的损害,北京西客站、国家大剧院都是鲜明的例证。难道北京城的现代化建设要以牺牲自己的历史文脉为代价吗?

如今北京之形胜,可谓地势犹在,而面貌皆非了。近50年来,北京的生态环境更是每况愈下。

中国历代都城之选址,大都以“相形取胜”等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形胜指山川河流、地理形势及物产优胜等自然环境。北京古城乃元、明、清各朝定都之地。在中国,历朝选址定都,均有风水和易学论证,所谓“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也”。

然而,自明、清以来,北京古都的风水形胜及其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就其自然条件而论,北京城内,据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记载:“皇城西,古木深林,春峨峨,夏幽幽,秋冬岑岑柯柯……”俨然一派古木林深、遮天蔽日之景象。当年北京周围松林稠密,道路上只可容一人骑马前行。茂密的山林,也带来丰盛的水源。钓鱼台、玉渊潭、金鱼池等地,常年泉水涓涓,许多地方“泉从地涌,一决而通”。如今北京之形胜,可谓地势犹在,而面貌皆非了。

近50年来,北京的生态环境更是每况愈下。先是在“大炼钢铁”和“向山河湖海要粮”等口号下,毁林烧炭、毁林开荒,就连北京植物园的名贵植物也曾一度被毁而改种粮食。接着是北京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林木荒疏、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水面锐减。随着大部分护城河段变为暗河,以及西直门北面的太平湖被改做地铁用地等重大举措,北京城的水体面积已经急剧缩小了。

北京城的绿地面积也因各种原因而一度急剧下降。加上北京郊区和西北省区对植被林木的严重破坏,“风沙逼近北京城”的警告已成为严酷的现实。近年来, 北京夏天的气温超过了过去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和南京,恐怕与上述不适当的人为活动不无关系。近几年,随着电力和通讯事业特别是移动电话事业的快速发展,物理污染中最为严重的电磁污染也日趋严重。面对类似的诸多问题,老人们常说“风水走了”,这未必就是迷信。

乾隆派人较量天下各大名泉的水质后发现,只有北京玉泉山和塞上伊逊两地之水水质最轻且味甘。

在城市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就是选址和规划。中国的城市一般是先做建筑,然后再做城圈,元大都则是历史上少有的统一规划、统一建筑、统一搬迁的都城。

“辨方正位”是中国传统建筑在选择基址与规划布局上的一个重要原则。风水理论又称作“方位理论”。北京的选址非常讲究。北京的位置,无论是从朝阳方位看还是从正阳方位看,都是“背山、面水、向阳”。“相土尝水”也是建筑选址的一个基本原则。民间所流传的“水土不服”,主要是就水土质量而言的。清代注重养生之道的乾隆皇帝认为,水质好的标准是“其味贵甘,其质贵轻”。他曾命令内务府特制一银斗,以较量天下各大名泉的水质。结果发现只有北京的玉泉之水和承德木兰围场附近的伊逊之水水质最轻且味甘。为此,乾隆还特地撰写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

明、清北京城风水格局之讲究、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中国历代京城之最。明、清北京城在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上,运用了易学中极为丰富的文化方位和象数义理,这些内容本身就是风水的理论基础。

老北京城有不少入水口,像内城的入水口是北侧西面的积水潭水关和西直门南侧的金水河水关;紫禁城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其入水口在筒子河西北角外沿西侧偏南,系一个双孔暗道;紫禁城之内金水河(在正五行方位中西方属金,来自西方的河水称作“金水河”)的入水口为今神武门西面筒子河内沿的单孔暗道。它们均在西北乾方即“天门”方位。北京内城水系的出水口,均设在东南巽方即“地户”方位(入通惠河)。按照风水学的理念,水主财,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之处谓之地户,若不见去处谓之地户闭。天门开,象征财源不断;地户闭,象征财用不竭。与此相应,在建筑设计上,北京内城城墙的西北角和筒子河西北角的外沿,都缺一角。西北之天门方位缺一角,谓之“天口缺”,象征天门开。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为暗道,分别象征天门开和地户闭。

当年明代迁都北京时,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往南缩回不多不少整五里,而且,为了避开水面广阔的太平湖,不惜将西北方向的城墙缺一角,其道理与筒子河西北角外沿缺一角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与入水口空间方位的安排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以水象征着财富未必就是迷信,不过是吉祥话而已,而且这也不难给以科学上的解释。所谓“水主财”,是指水多之处地面上的资源丰富,民多富裕; 反之,则地面上的资源匮乏,民多贫困。以西北之天门、东南之地户分别为入水口和出水口,是因为中国的地势在整体上为西北高、东南低,如此安排,水流较顺。

明北京城为了避开水面宽阔的太平湖,不惜让方正的城墙在西北部缺一角,形成“天口缺”的布局。

近年来,随着北京现代建筑的迅猛发展,“维护古都风貌”的问题显得日趋紧迫。但现代不少建筑却是违背了古都的文化内涵,位于北京西客站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熟悉北京城的人大都明白这个亭子是对景山五亭之中位于最高峰上的“万春亭”的仿造。差别在于:景山上的“万春亭”是木架结构,西客站的亭子则是钢架结构,据说其重量高达700多吨。将景山上的“万春亭”照搬到现代建筑上,同其文化内涵是大相径庭的。

北京的许多古建筑都是有说法和来历的。景山,明初称作“镇山”,起“镇王气”或“煞王气”之用,相传元朝的宫殿就被埋在它的下面。后来它又改称“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称“景山”。据《北京形势大略》载:“景字从日,言日在京也。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也。山形五台(五座山峰),应天五气(五方之气)捧日也。”这五座亭子,把“景字从日,言日在京”的意境,塑造得淋漓尽致。

北 

距国际一流世界城市还有多远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同时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城市,必须真正认清国情国力的变化对首都北京提出的新要求,并重新思考和谋划北京的建设和发展。
 
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当然也必然要求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应具有重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而,建设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必须加大北京对“泛首都区域”的全方位的辐射力、开放度、凝聚力。
 
在21世纪这一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抑或在范围上、程度上,都必然是本世纪世界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和促进整个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

 

 
 
国内外环境的变革
 
要求提高北京的国际地位
 
中国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中国是世界强国吗?中国什么时候成为世界强国?要成为世界强国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今天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努力?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政府与中国的智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如果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那么与其适应的首都北京又应该是怎样的面貌呢?
 
对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相当多的学者进行了认真思考。1996年出版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就表达了人们对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和应该如何做等问题的思考,该书在一定意义上要求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正确认识自己的国情、国力,不能总是以一种弱者心态对待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
 
1996年初,在本人的博士论文中,一个重要的思考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精英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国力,要有更多自信,树立新的强国心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文化等协调活动,无须崇洋媚外,要充分认识中国五千年文明积累的价值,呼吁人们为即将来到的“中国世纪”作好各方面准备。可惜的是当时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007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不断演化,促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直接把中国推到了世界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参与者的位置上来,要求中国在讨论和处理全球重大问题上采取更重要的决策。与此同时,世界上出现了“中美共治世界论”、“中国模式论”、“中国道路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论”等等,甚至出现了许多和中国所起作用有关的英语新单词或复合词。这从某种角度反映了人们对正在迅速提升的中国国家实力的认可。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同时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城市,必须真正认清国情国力的变化对首都北京提出的新要求,并重新思考和谋划北京的建设和发展。
 
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在推动世界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进一步把中国推到了国际社会讨论和处理重大问题的前台,北京必须正确面对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挑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而且要以更高的标准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城市,以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科技、信息、商务、文化、旅游、会议等方面发展的需要,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北京的需要与期望,同时将优秀的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
 
从国内环境来看,国内各省市区争先恐后发展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同样具有实力成为世界城市,而中国香港与台北也在成为世界城市的道路上迅跑,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再加上国内部分城市也在以最高水平建设自己的城市,纷纷要求建成国际大都市,这都促使北京必须找准发展定位,思考如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从而赢得发展主动权,引领国内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潮流,最后达到引领国际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潮流的目的。
 
从北京自身的条件来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已经明确指出,要“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近年来,北京举办了空前成功的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出色筹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全面建设与扎实工作,为北京赢得了全球声誉,呈现了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崭新面貌,促使北京进入全面建设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的新阶段。
 
建设世界城市,必然对北京的决策者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必然要求北京从首都的定位来思考和谋划北京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在新的发展水平上拉开北京全面建设国际一流城市的大幕。
 
世界城市
 
内涵与外延的基本特征
 
世界城市这一概念一直以来都是随着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为世界城市注入了新的发展特征,大城市尤其是世界城市的优势得以在新条件下显露,跨国公司总部、生产者服务业、科技信息产业、国际商务活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国际会议及国际组织等迅速在此集聚,使世界城市日益展现出迷人的魅力。随着世界城市在很多国家涌现,尤其是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之间的各种事务、业务及人员的频繁往来与商流、信息流、人员流和资金流等凝聚成一种新的有机集合体,即世界城市网络,形成了新的世界生产力。世界城市网络重构了世界城市体系,同时对重塑世界经济的格局也产生着越来越深刻与广泛的影响。
 
世界城市概念的提出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对世界城市的概念、内涵、特征、功能、分类、形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此不一一述及。概括他们研究的重点,我们认为,世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世界城市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世界城市因其具有世界经济的控制点的作用而成为城市发展的最高级别。
 
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是:
 
1.世界城市要拥有与世界主流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经济体系,在商业、贸易、旅游、科技、商务、金融、制造、资本等经济领域,具有世界中心和国际控制能力,是跨国公司的集聚地,是国际主要工商业区的核心城市,具有在较大经济区域协调国际资本流动和生产活动的能力,特别是在提供生产性服务方面,制造业产品、文化产品和服务业品质均具有良好声誉,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产要素聚集和配置的战略中心,是国际商贸等全球性组织的所在地。
 
2.世界城市是所在国及其更大区域的首位城市,尤其是国家的首都。它拥有足够多的人口与广阔的经济腹地,特别是有大量的人才,尤其是拥有足够多的高端、领军、统帅型企业家人才。这些世界城市往往也是主要政治权力中心、国际最强势政府的所在地,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足以吸引所需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专业人才,并具有不断创造出新的行业与经济活动的能力。这些世界城市大多是创造新思想、新时尚、新价值观和新文化的中心,具有引领各种全球性潮流的能力。
 
3.世界城市与全球其他大城市有着多方面密切联系,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国际交通和国际通讯方面,在全球交通通讯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是国际活动召集地、国际会议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不是仅在某一个方面对国际社会具有控制、辐射作用,而是从多方面对国际社会产生综合影响力。
 
根据这些特征,一般认为全球有30多个城市可以称之为世界城市,其中又可以分为四个层级:超级世界城市、一般级世界城市、次一级世界城市和准世界级城市。从目前世界发展现状看,超级世界城市有纽约、东京、伦敦和巴黎4个城市。这些超级世界城市就是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北京应该将成为全球超级世界城市即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作为努力目标,从北京目前条件与发展现状来看,应该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北京建设
 
世界城市的优势与不足
 
21世纪,被全球相当多的人称为“中国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最好时期。回顾历史,中国社会也曾有过举世瞩目的辉煌时期,那就是中国的唐朝。1300年前的唐朝首都长安,有着与辉煌帝国相匹配的城市建设气派,84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市建设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城市。长安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当时世界城市中首屈一指。它严谨而有序的规划在当时世界更是无与伦比,繁荣的经济与多元的文化,如日中天的国力,血脉旺盛的生命力,八面来风的宏大气度,还有频繁往来的朝臣、使者与商旅……一个国家的首都就是这个国家实力的体现,就是这个国家的世界形象。大唐首都长安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大唐帝国的风采,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
 
21世纪,历史给中国的首都北京提供了可以体现一种新的辉煌与风采、新的荣耀的历史机遇!
 
在21世纪这一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抑或在范围上、程度上,都必然是本世纪世界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和促进整个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
 
在这一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北京必然会在建设国际一流城市的道路上迈出雄壮有力的步伐。在中国版图上,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地理位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能力与潜力,具有极强的集聚吸引扩散能力,具有实力极为强大的科技、智力、人才资源,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极具强大的竞争能力,也是位列前茅的。
 
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国内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位居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前列的城市之一。它具有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的有利条件,而且必然会从规模、速度、水平、程度、范围等方面成为载入世界历史的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新范本,使站在国际舞台前的中国首都充分彰显出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张力。
 
在国际范围内,北京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此仅仅以部分国际机构的研究来说明。以世界城市的排名来看,一个称之为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位于英国拉夫堡大学),以世界核心城市的先进生产服务水平为基础进行统计研究,主要以国际公司的“高阶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法律为城市排名。在2008年发布的排名榜中,把世界数百个城市分为三大类及十个级别:A++,A+,A,A-,B+,B,B-,C+,C,C-,有40个A级城市。其中级别为A++的城市,分别是纽约和伦敦;A+的城市有香港、巴黎、新加坡、东京、悉尼、北京和上海。
 
2009年11月8日,全球四大会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以城市GDP作为标准对世界城市进行了排名。该报告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城市GDP排名中急剧上升,香港为16位,上海为25位,北京为38位。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市的排名将从38位上升到第17位,上海从25位上升到第9位,原因是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率是世界城市30强中最高的。从两种不同的世界城市排名系统看,北京的排名处于不同的位次,相对来说,前者的系统更全面与客观一些,而后者仅仅以GDP为标准,评价标准不免在充分度与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但不可否认,两份排名都难免研究者先入为主的西方观念。
 
北京要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就要按照世界城市的最高标准来谋划、推动,因而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距离,如从经济总量来看,2007年世界各大城市GDP中日本东京为29900亿美元,美国纽约为26300亿美元,英国伦敦为6955亿美元,法国巴黎为6581亿美元,而同期的北京却只有1476亿美元,只是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的1/6~1/20不等。再从人均GDP水平上看,2008年东京人均GDP为11万美元,2007年英国伦敦人均GDP为65138欧元,2007年纽约人均GDP为65300美元,而北京2008年的人均GDP为9075美元,与这些世界城市也存在较大差距。又如在教育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效能、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集散能力、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密度和强度等方面,北京与国际最高标准还有差距。
 
但总体而言,北京已经具备建设高水平世界城市的条件。从北京对国内外的影响力与北京自身发展水平来看,北京完全有条件早日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
 
北京建设
 
国际一流世界城市的对策
 
时代的发展要求将北京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同时也要求我们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超常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全新的探索。
 
第一,建设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必须走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相互友好的道路。与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相比,北京无论是GDP总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还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方面,差距仍然较大,北京须从多方面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北京发挥世界城市的功能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城市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北京也必须建设成与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相匹配的生态环境。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传承并传播中华历史文明,塑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形象。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北京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规模与效率,我们不可能像欧洲那样搞很多规模较小的城市,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走平面发散型的城市发展道路。我们要做到的是一种既能满足集约土地、人口高度密集特点的城市发展模式,又能使城市具备经济增长、资源充分利用、社会界面良好、基础设施与三次产业结构全面协调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卫生、文化各方面需求,从而为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与保障,促成城市永续发展。
 
第二,建设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实现建设国际一流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北京必须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发展与管理的公共平台,通过制度建设切实保障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都能介入到整个城市的决策、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来。北京首先要深化改革,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提升城市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下放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确立新的政策导向,消除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障碍。城市管理是实现城市功能的基础工作,必须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确保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高效运转,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使社会各阶层在最大程度上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不同群体的利益。在扩大开放方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不仅仅要对本国区域开放、对民营经济开放,同时还必须加大对国际市场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种国际会议来京举办,吸引各类国际组织在北京落户,吸引各国高端人才在北京开创事业,加快北京发展的国际化步伐。
 
第三,建设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必须加大北京对“泛首都区域”的全方位的辐射力、开放度、凝聚力。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当然也必然要求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应具有重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本人设想的“泛首都区域”范围应该大于现在人们普遍探讨的京、津、冀区域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地域概念,应该将更大的区域包括在首都经济范围里,鼓励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在京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和国际采购中心等,通过众多企业总部聚集,带动金融、保险、会计、律师、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世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市场连接、金融联系、技术服务、品牌指导、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提高北京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这是发挥其世界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北京要成为吸纳海外资源、促成周边区域其他城市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带动区域内各经济体进一步发展,区域城市之间要以发展好自身的独特竞争力为前提,实现功能互补、整体协调。
 
第四,继续推进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提升北京在全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在城市管理与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切实把城市的发展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北京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基础工作,是建设国际一流世界城市的基础性工程。世界城市的建设,对“三个北京”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三个北京”高水平的建设成果会促使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
 
建设国际一流的世界城市是项极其复杂而又工程浩大的巨型社会系统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十分繁多,上面提到的只是部分急需着手的事情。由于篇幅所限,难以全面论述,希望本文能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及学界的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由风水看北京城的秘密
入水与出水 ★★★★★
城市探秘:三维模式看北京城的风水龙脉,北京确实是个风水宝地!
怎样确定风水水口方位,阳宅风水水口是有水流去的地方就是水口
风水学中如何选定入首方位?
中国风水最好的6座城市, 其中竟有一个四线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