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纹饰再探
   1770年春,乾隆皇帝命匠人将其御制诗一首琢于一件刻纹与良渚式璜背面类似。其中两句为:“细理入毫发,奇纹隐混茫”。之所以发此浩叹,是因为那一双大眼,一对鼻孔和四根撩牙,已令他困惑多日了。
    今天,由于古玉器成批出土,拨开鸿蒙、解说奇纹已经有了可能。
    如乾隆面对的那类奇纹,我们在上节已作了解说。在良渚玉器中,除猪、鸟对立的那类纹饰外,还有另一类奇异纹饰,便是瑶山遗址北列墓葬出土的玉“龙首”璜和“蚩尤”环。在解说了璧、琮功能之后,我们可以对“龙首”或“蚩尤”作一点揣测。从发掘报告可知,瑶山北列墓葬应为女性祖先(或巫师)之墓。族外婚发展到父权制时代,女性来自外族,则“龙首”或“蚩尤”应是女祖原先部族的祖先神灵的形象。联想到考古所见山东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猜想这形象有可能真是山东地区东夷部族的神灵—蚩尤的形象。
    在传说中的蚩尤的故乡,与蛋尤故一事相当的时代,分布着山东龙山文化。这是与良渚同属以鸟为图腾的东夷先民创造的文化。其所遗玉器,亦可依良褚璧、琮所反映的观念加以解说。
    我们看不正是形象地体现着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元”观念吗?船形帽、镣牙人被昂首挺胸的雄鹰踩在脚下!
    我们再看,雄鹰脚下换成了被琢得七零八落骨架一般的“牙璧”,这“牙璧”与船形帽人头有没有相互替代的关系?
    由此推衍,那出于山东半岛一带,用途不明的“珍现”,是否也是献给神灵的肉类食品?琢成“牙璧”,是否为了方便神灵啄食?证据不足,但绝非毫无道理。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一件内缘向一侧凸起的环璧,略似海阳司马台那件与“珍矶”套在一起的凸缘璧。其外径8.2厘米,孔径5.6厘米,可作手锡。此件特异之处,在其实体部分镂空,且琢有极细密的良渚式口涡纹。有学者注意到其上中央有一“屋顶式”结构,“屋顶”下有对称的勾卷云头纹,其左右又有二尖状突出呈“飞雄”状。凸缘璧其余部分,是被楼刻空疏的实体部分。如果我们仍持璧为神灵食品之说。
    对于殷墟玉人心事重重、神情呆滞的形象,我们已有过评述,认为他们是淮族人、奚族人或羌人等奴隶部族人物的代表。这里情况比较复杂,反映着成为中原最高统治者后殷人的较复杂的身分。一方面殷先祖为玄鸟,后又被美化为高冠长尾的凤鸟,凤是他们的图腾。另一方面他们从河北入主中原,与中原以龙为图腾的部族发生密切联系,反过来又与东夷族发生了激烈争战,把以鸳鸟为图腾的山东龙山文化后裔及可能以鸿、鸽类为图腾的淮夷视作仇敌。甲骨文中多有妇好率军征夷方的记载,史籍载商封把“亿兆夷人”沦为奴隶。因此,我们看到的殷墟玉器,鸳鸟和鹉鸽类成了被征服的对象,龙凤则居于统治地位。妇好墓中动物甚多,皆有肥圆、局促之态,唯一一件飘逸舒展,超群绝俗的动物,便是玉凤。应该说,它是以征服者的姿态。降临于众多牺牲品之上。
    除动物形玉器外,其它玉器的纹饰也多反映着原始时代留下来的鬼神食玉观念。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璜、璜的实体被琢上羽冠鸟身人首像。璜体,在原始观念中仍是可供鬼神飨食的“肉”。二里头文化和殷、周时期的“柄形饰”,其用途至今尚不大明了,其纹饰却与作为食品,作为“礼器”献给神灵的璧、琮、动物类玉器的纹饰相通。二里头出土,器以两种纹饰上下堆叠。一种为人面大口,以转角处为中线向两面展开,其手法似从良渚琮纹饰学来。另一种为两条弧线相接,甚抽象,或许是良渚琮兽面纹上部的象征神人羽冠的横棱的变形。
    来源:孙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见证历史(1-9)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黄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伟大成就及3大特征
[转载]东夷族北上与华夏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三)
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玉器分类赏析
中国高古玉礼器文化——玉之六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