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加法和反思

​认识加法    王丽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游戏导入。(5分钟)

对口令游戏。(5以内数的组成)

举例:

师:我说1。

生:我说2。

1和2组成3。

要求:教师说前半部分,学生说后半部分,并将师生说的两个数合在一起。

和教师做对口令的游戏。

1.写一写。

二、合作探究。(20分钟)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小丑拿气球图(一),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课件演示图(二)。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3)师:这4个气球是由哪两部分合起来的?

(4)师小结:小丑手里的4个气球是由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得到的。(做合的动作)

2.摆一摆。

(1)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气球摆一摆。

(2)指名到台前摆一摆。

3.出示点子图。

(1)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边演示边说明:小丑的4个气球是由两部分合起来得到的,一边是3个红气球,一边是1个绿气球。(用点子图代替气球)先演示左边3个点,中间1条线,右边1个点,再把这4个点圈起来。

(2)引导学生理解所画的圈的意思。

4.出示加法算式。

(1)师:像这样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就用加法计算。

(2)引导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师讲解:先写3,表示右手的3个气球,再写1,表示左手的1个气球,把这些气球合在一起,一共是4个气球,在两个数的中间写加号,写加号时,先写一横,再写一竖,最后写等号和4。(板书:3+1=4)

(3)引导学生读一读3+1=4。

(4)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拓展。

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解决呢?

6.明确加法算式的算法。(出示课件:先有3只小松鼠,又跑来2只小松鼠)

(1)引导学生明确图意。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引导学生找出最简便的算法。

1.(1)回答问题:小丑右手拿着3个红气球,左手拿着1个绿气球。

(2)观察课件演示,发现问题,并叙述图意:小丑右手拿着3个红气球,左手拿着1个绿气球,把这些气球合在一起是4个气球。

(3)到黑板前指图说明,边说明边配以手势。

(4)初步感知“合”的含义。

2.(1)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气球摆一摆。

(2)上台演示摆的过程。

3.(1)观看教师用动画演示的过程,直观地感知“合”的含义,为下面加法含义的理解做好铺垫。

(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这个圈表示的是合在一起的意思。

4.(1)听教师讲解,明确什么样的问题能用加法计算。

(2)在教师的讲解下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及写法。

(3)3+1=4读作:3加1等于4。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例如:有3朵红花,1朵粉花,合在一起是4朵花,即3+1=4。

6.(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2)在讨论、交流后列出加法算式:3+2。

(3)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算法。

①点数法。

②接数法。

③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4)通过对比,找出计算得又快又准的方法,即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2.看算式,先画出△,再写出得数。

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2+3=

3.两只手做出2和1合在一起的动作,并试着写出加法算式。

4.先填一填,再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2+2=□

5.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

1+4=  4+1=

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6.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  1+4=

2+2=  1+1=

2+1=  4+1=

3+1=  3+2=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口算抢答。(男女生比赛)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看图列式计算。

3+□=□

●● ●●

2+□=□

3.算一算,填一填。

4.送信小能手。(连一连)

1.先计算出结果,再观察算式,发现规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看图,明确图意后列出算式,全班交流。

3.通过计算,进一步明确加法的含义。

4.计算出结果后,将信封与相应的邮筒用线连起来。

7.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

□+□=5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布置作业。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加 法

读作:3加1等于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自主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数学知识。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加法的初步认识,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能把加减法计算得很快了。但是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应该得到重视。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部分与整体。

     因为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孩子还没有形成很好抽象理解能力,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这部分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分铅笔。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部分,什么是整体。第二个层次分本,让学生学会观察,能从观察中归纳语言完整的说出部分与整体,从而,对部分与整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流畅说,说完整话的好习惯。第三个层次是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同学按着自己的想法分小棒,然后感知合起来的5根小棒是一个整体。从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什么是部分什么是整体,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做铺垫。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创设了“教师节学生送花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当中的合起来的含义。从而去认识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随后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就是把几个部分合并起来。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重在理解加法的含义。所以在学生通过燕子图,小猫图等基本上了解了加法的意义、认识了加号、与加法算式后,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的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练习题没有讲完,我感觉非常遗憾。原因是在新授时小燕子图时,学生在列式时浪费时间了。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我要提前预设。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2.本节课上完后感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发言不太积极。可以是因为中秋放假回来孩子还不太适应的原因。心里上还没有调节好,但以于一般的孩子来说本节课的内容应当不难回答。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思考怎样鼓励孩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不太吸引孩子,在再设计时还要更多的考虑孩子的心里年龄。设计的情境要更吸引孩子。

4.本节课我进行了课堂后测,发现还是有个别孩子对于列式有困难。对于这样的孩子应当怎样教。是我值得思考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加法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件)-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加 法
(精品)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1)
课例分享——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刘梦妮《乘法的初步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