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心,这几个月吃这几种蔬菜最容易中毒

有关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过去一直存在着鲜为人知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与我们一般认知中的常识有时候差别很大。

 

进入8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生效。媒体报道说,之所以“史上最严”,是因为新版中的1999项标准,约91%等同或严于国际标准。

实际上,有关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过去一直存在着鲜为人知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与我们一般认知中的常识有时候差别很大。比如,超市购买的蔬菜,农药残留就一定比农贸市场买的少吗?

以及,什么样的蔬菜更易有农药残留?什么地方的蔬菜相对安全?什么季节的蔬菜农药残留几率最大?壹读记者在汇总多地常年农药残留检测记录以及相关论文后,为你介绍若干有关规避“毒”菜风险的指南。

 

哪种蔬菜最易“中毒”

爱吃水饺的人注意了,在北方最常用来做馅儿的韭菜,最容易“中毒”,也就是最常被检出农药残留。

虽然,这种天生能散发出辛辣气味的蔬菜让大多数普通病虫躲远,但韭菜最大的天敌——韭蛆却总能找到进攻它的软肋。韭蛆钻入地下,蚕食韭菜根部,使得普通农药喷洒没了作用。农户们一般会采用“灌根”的方式,将农药喷洒在韭菜根部。

而通常情况下,这种农药会含有有机磷成分。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所长杨理健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表示:“有机磷农药难溶于水,很不容易清洗,韭菜上容易残留农药是大家公认的”。

山东农业大学王开运教授的调研证实了上述观点。

据媒体报道,王教授发现,当地农民常使用一种名为3911的违禁农药,不但能杀灭韭蛆,还能为韭菜施肥,让韭苗叶肥大粗壮了,代价却是残留农药大幅度超标。

作为一种常年生蔬菜,韭菜一年要经历多次收割上市。连续的收割与施药,往往无法兼顾农药残留的安全间隔期,施药不久便带毒上市的情况经常发生,使韭菜成为一种高危蔬菜。

东北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披露,在长春市,一项贯穿2000年至2004年的农药残留调研行动显示,韭菜同样是唯一一种四年都登上农残不合格榜单的蔬菜。

在《长春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的报告中,依据其中的四年检测记录,韭菜农残超标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毒菜”。

事实上,在新闻报道上接连出现的关于食物中毒的话题中,韭菜也是“上榜率”最高的蔬菜。

往年,各地都会出现一些因为食用韭菜而中毒送医的案例。《山东商报》报道说,今年18日,一对济南商河夫妇被韭菜水饺“撂倒”。

与韭菜同样“高危”的还有卷心菜。

与韭菜“灌根”相反,卷心菜的农药残留大部分来自于“灌心”施药。为消灭钻进卷心菜的“钻心虫”,农户往往将杀虫剂浇灌到菜心上,称为“灌心”。

如果农户稍微等不及提前采收,农药就很容易残留其间,这些躲藏在叶片最深处的菜心,毒性比包裹它的绿叶要更强。

 

 “毒”菜出没的规律是什么?

如果要吃得放心,豆类和瓜果可以优先考虑。

2008年,在大陆西北干旱地区的甘肃省武威市,农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叶等人,每季度从河西内陆干旱灌溉农业区内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中,抽取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品种涉及茄瓜类、瓜类、白菜类、甘蓝类、绿叶类。

在这150份样本中,豆类蔬菜竟无一超标样本。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绿叶菜和甘蓝类蔬菜。8份绿叶类蔬菜超标了3份,超标达到37.5%。甘蓝类次之,在6份样本中有1份超标。黄瓜、西葫芦、辣椒等茄瓜类中超标相对较少。 

这一递减结果,在检测小组的观察中总结为“绿叶类>甘蓝类>茄瓜类>瓜果类”的农残检测规律。此规律,也在前面提到的长春调研数据中得到印证。

在东北师范大学的此份报告中,除韭菜与卷心菜外,其他多次上榜的蔬菜多属绿叶类,比如菠菜和油菜。因为虫害更喜欢在叶面宽大的蔬菜上“安家”,而绿叶菜本身,较大的表面积也更容易与农药“亲近”。

所以,总结历年来在中国各地的农药残留分布调研,绿叶菜总是农残量最大的种类。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毒韭事件”等一系列农残中毒个案,并非只与蔬菜产地有关。

 

超市蔬菜一定比农贸市场的安全?

正如我们文章开头设问的那样——超市购买的蔬菜,农药残留就一定比农贸市场买的少吗?

答案是不一定。有多篇论文来证明,超市售卖的蔬菜,并不一定比农贸市场的安全。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层林指导的《长沙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课题,在200712月至20089月期间,调研小组在长沙市所属县、区蔬菜生产基地抽取39512份样本,对蔬菜做农药检测。

出乎一般人的想象,来自22家农贸市场的农残速测合格率要比26家超市的综合数据高,甚至其中某家超市的蔬菜有20%都不合格。

课题组由此推测,由于超市蔬菜多出自定点生产基地,为了让蔬菜外表好看,其农药施用量可能高于农户小规模的自产蔬菜。

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员也在200812月至20092月,在京、沪、穗三地分别购买了15个品种的蔬菜,当时所有样品均被送往青岛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型超市的果蔬农药含量总体上比农贸市场的还高。

尽管对于此项调查外界质疑不断,不过也再无人敢对公众打保票说,超市农产品一定比农贸市场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特殊处理工艺,超市中所贩售的各类脱水、冷冻蔬菜,也存在着农残隐忧。

泰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周升扬曾撰文分析,蔬菜经过脱水工艺后,其农药残留比例会显著扩大,以脱水菠菜为例,其中的“毒死蜱”成分可以增加至少50%。此外,冷冻、保鲜工艺,都会使蔬菜的农残度发生波动。

 

“毒”菜出没有没有时间规律?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应景的问题——“毒”菜的出现有时令变化吗?

有。春末夏初的5月要小心,另一个敏感的时间点,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8月。

根据合肥市植保植检站提供的数据,一条巨大的连续“W”形曲线反映出当地20095月至转年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

当年513日,是菜青虫产卵数量最多的一天,100株甘蓝上的虫卵达到973.3粒。农户在成虫期使用农药,还未等农药消减到安全间隔期就把蔬菜摆上市面,拉出了农药残留的最高值。

不过,随着天气转凉,进入秋季后的农药指数不断下降。这也呼应了病虫害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之间的时间点。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研究员柴勇等人,在西南地区也获得了同样的变化曲线。

在当时的调查中,全年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数和超标率,随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3月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低,为7.55%6月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高,接近3月的一倍;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其他许多研究结果几乎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多地的蔬菜检测中,5月都是检出农残不合格数据较高的月份。

肖层林的课题显示,在200712月至20089月期间,调研小组从长沙市所属县、区蔬菜生产基地抽取39512份样本,检测发现2008年的3月与5月,合格率为全年最低水平,而其他月份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

事实上,这一直观曲线的起伏,还掺杂着诸多变数,比如气候的变化。若气温适宜,作物生长迅速,农药被稀释,反之亦然。

并且,即使在同一棵蔬菜上,不同部位的农残剂量也有差别。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陈玉萍在2004年指导的一个“不同蔬菜中农业残留规律”研究课题中,萝卜叶与萝卜根在施药前15天,原始农残比例为51,而一个月之后,萝卜叶中的农残量相对上升,比例变成101

综合各项科研成果,盛夏时节在超市购买一盒脱水绿叶菜,其为“毒菜”的可能性将极大。如何居家去除农残?这不仅是主妇们才关注的话题。

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农残去除经验,不过大多未经科学证实。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志勇则通过试验,求证出了若干实用信息。

他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醋酸溶液、自来水以及冷藏和烹饪方法,试验对甘蓝叶片表面7种残留农药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醋酸溶液对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要好于盐溶液,自来水的去除效果最差。冷藏在48小时内对农药残留去除没有显著影响,而烹饪对农药残留的去除率最高,在65%以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育儿健康】可怕的农药残留,为了宝宝也要了解!
360doc个人图书馆
揭秘放心韭菜:清澈湖水有机肥喂养无农药残留
法制日报:蔬菜青绿可能是“喝了”高毒农药
大陆毒菜风险规避指南
蔬菜有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