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渴证有三消,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

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多尿、多饮、多食这“三多”症状是消渴病的辨证特征。且“三多”和消瘦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

消渴病多发于恣食膏粱厚味、嗜饮醇酒之人,但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有消渴病的家族史的人尤应防范。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其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消渴病根据其表现程度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

  • 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对于上消证,可用消渴方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 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对于中消证,可用玉女煎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 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对于下消证,可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消渴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消渴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生活调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尤其是节制饮食,具有基础治疗的重要作用。在保证机体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应限制粮食、油脂的摄人,忌食糖类,戒烟酒、浓茶及咖啡等。保持情志平和,制订并实施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制度。

/完/

请搜索、关注公众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渴(糖尿病)笔记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四节消渴
中医辩证治糖尿(消渴病)
中医内科学对消渴的论述
消渴诊治精粹
第四节 消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