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氏乡约,乡人自治的创制

 

       中国的历史演进,有两条大线索,一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至明清二朝达到高峰;一是民间社会力量的成长,在宋代时,随着士绅阶层的崛起及理学的传播,由地方士绅倡立、组织、领导的民间结社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作为村社自治组织的乡约、作为民间互助团体的社仓、作为民间教育机构的书院,等等,都诞生于宋代,或兴盛于宋代。

        历史上第一个乡约是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在家乡创立的,所以又称吕氏乡约、蓝田乡约。
 
       吕大钧和他的兄弟吕大忠、吕大防、吕大临,都是北宋名儒,大钧还是宋代大理学家张载的弟子,张载曾经赞叹这位得意门生“其勇为不可及”。大约在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闲居在家的吕大钧为了“成吾里仁之美”,建立符合儒家理想的乡治秩序,开始有了成立乡约的计划。在吕大钧的设想中,乡约由地方士绅倡立,乡人自愿加入或退出。约中众人推举出一位德高望重、正直公道之人担任“约正”,为乡约最高领袖,执掌约中赏罚、决断之权;乡约的日常管理则由“直月”负责,“直月”是轮值的,“不以高下,依长少输次为之”,一人一月,一月一换。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吕大钧创立的乡约,既是自由的(自愿出入),又是民主的(公选领袖),也是平等(约众不分地位高下,以年齿为序充任“直月”)。乡约的功能,或者说设立乡约的用心,吕大钧用了十六个字概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意思是说,一约之中,大家相互倡导善行,互相规劝过错,推行良序美俗,约中如果有人遇到患难之事,其他人都应当提供援助。乡约每月一小聚,每季一大聚,聚会不仅是联络众人情感、维系乡约认同的仪式,更是一种议事机制、一个自治平台,因为聚会的时候,入约之人近期的善行或恶行都要记录在册,并据此进行赏罚。约中众人有事,也可以在聚会上提出,大家协商,找出解决方案。可以这么说,吕大钧设立的乡约,是一个建立在自愿联合基础上,有着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功能的村社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的自治,达成儒家“仁里”的道德理想。
 
       不过,吕氏乡约在推行之初,却遇到了不少麻烦,不但乡里有些流言飞语,连吕大防似乎也不赞成吕大钧在家乡搞什么自治。反对吕大钧设乡约的亲友说,你一个在野的士绅组织结社,容易被人误会为结党,引来朝廷猜疑。况且治理地方社会本是官府的事情,你又何必掺和呢?吕大防还建议弟弟:不如将乡约改为“家仪”,这样就可以规避风险。吕大钧回应说,士绅当造福乡里,何必要做上了官才来行善事?如果什么事都由官府指示了才可以做,那“君子何必博学”?在孟子那里,“君子博学”可以帮助“修身”,宋代理学已超越了孟子的境界,将“君子博学”发展成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力量源泉与合法性依据。在宋儒的观念里,天下是万姓之天下,社会是我们的社会,读圣贤书的儒家士君子,既有治理社会的责任,也有这个权利。因此,吕大钧当然不同意将乡约改为“家仪”。他说,改为“家仪”虽然可以降低风险,但“于义不合”。显然,在吕大钧心目中,士君子追求之“义”,当超越个人的“修身”与家族内部的“齐家”,而担当起教化乡里、美化风俗之责,使乡人能够“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换成今日的说法,就是致力于社会自治。于是,顶着亲友的反对与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吕大钧还是在家乡推行乡约,开始了乡人自治的试验。
 
       史家萧公权先生对吕氏乡约有很高的评价:“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此种组织不仅秦汉以来所未有,即明初‘粮长’、‘老人’制度之精神亦与之大异。盖宋明乡官、地保之职务不过辅官以治民,其选任由于政府,其组织出于命令,与乡约之自动自选自治者显不同科也。”今人想起吕大钧创设乡约之义举,能不见贤思齐?(吴钩专栏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 镜】古代基层治理
吕学与《吕氏乡约》
从民间自发到官府介入:乡约自治千年流变
宋人的社会自治秩序构建
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冯会明:以礼化民 乡约善俗 ——乡村治理的路径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