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古寻根说古陶(二) ─夏商至南北朝篇

探古寻根说古陶(二) ─夏商至南北朝篇

夏商周世,青铜唯尊,蕞尔陶器,坠落凡尘。

夏、商、周三代,由于青铜制作技术的崛起,原有的陶质礼器如鼎、爵、斝等皆被青铜材质取代。
陶器数量虽未减少,但主要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
由于礼器主流地位的丧失,精品已经渺不可得。

北方灰陶,实用为本,简拙坚厚,返璞归真。


北方的陶器以灰陶为大宗,其存在主要是提供人民日用生活所需。
没有花俏的装饰,也没有过多的附件,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用的考虑。
简单、古拙、坚韧、厚实,纯朴的特质似乎又回到了陶器初生的那一刻!

南域硬陶,几何为饰,铿锵质地,再启新局。


长江以南是几何印纹硬陶滋长的沃土!
以泥条盘筑成形,用木拍击打结实;
木拍上雕刻的几何纹饰留在素朴的躯体表面,增添了几许的艺术魅力。
划时代的贡献是烧制温度的突破,不但提升了坯体的硬度,也造就了致密结实的肌理。

殷墟白陶,贵冑所专,纹丰饰美,可惜昙花!


在青铜器的强大势力下,可能只有殷墟大墓中出土的白陶算是这一时代陶器中仅见的贵族吧!
洁白精细的胎体,刻划美丽的纹饰,如鹤立鸡群般地引人瞩目。
无奈!一切只如昙花一现,在划破天际后却又消失地无影无踪。

原始青瓷,系出硬陶,精选黏土,釉衣附体。


原始青瓷出自南方印纹硬陶系统,往往与硬陶同窑烧制。
与硬陶不同的是:
原始青瓷是使用含铁量较低,也比较耐火的黏土来制作。
原始青瓷在外表附着了一层高温釉药。

龙窑锻炼,烈火焚身,千二百度,登峰造极。


原始青瓷及印纹硬陶主要是用龙窑来烧造,烧成温度超过摄氏一千二百度。
高温的锻炼,使得原始青瓷及印纹硬陶的坯体被烧结瓷化。
坯体极少孔隙,使用时不会渗水;坯体质地致密,敲击声音清脆。
卓越的窑烧成就,代表了当时世界陶瓷烧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硬陶一系,源浙闽界,其后赣皖,再及湖广。


印纹硬陶这一体系,最早开始于浙江与福建的交界一带,年代约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代。
其后的扩展,有江苏、江西、安徽等地,最后并延伸至两湖及两广地区。

始石器末,终迄汉代,后世瓷器,接踵荣耀。


印纹硬陶的开端,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末期。
直到汉代,由于瓷器的烧制成功,身份被取代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事实上,瓷器正是硬陶这一系统的延续,继续在陶瓷技术史上扮演着领导的角色。

汉代釉陶,软硬异趣,分布地域,亦分南北。


汉代釉陶可以质地区分成两大类─“硬釉”与“软釉”。
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域,同样也存在着南北的区隔。

南方硬质,祖述原瓷,扬灰落釉,“柴烧”之祖。


南方釉陶在江苏及浙江地区生产,质地坚硬,是原始青瓷的一个支系。
不同于传统的原始青瓷,江浙的釉陶在烧制前并没有施釉。
奇怪了!它表面的釉药是怎么来的呢?
陶工在烧成过程中会刻意地扬起草木燃烧后的灰烬,让它们飘落在坯体表面。
随着温度的升高,草木灰熔化了,也牢牢地附着在坯体表面。
正是这草木灰,幻化成了玻璃质薄层─釉药。
咦!现代喜欢柴烧的陶艺家不都是这么玩的吗?
没错!追本溯源,“柴烧”之祖就是中国汉代的南方硬釉陶。

北方软质,以铅助熔,论其原始,炼铜所发。


北方釉陶是用氧化铅作助熔剂的一种釉药,烧成温度较低,质地也比较软。
这种铅釉是怎么发现的呢?目前还没有十足的证据。
早期铅釉含铜,烧出来的色泽是绿色的。
在铅釉诞生之前,铜从来没有出现在中国的釉药体系中。
铜与铅怎么突然地在釉药中结伴出现呢?
阿哈!最高的可能是由于炼铜的启发,让人们发现了铅釉的存在。

硬釉终极,转化瓷器,软釉之后,三彩压轴。


瓷器诞生于汉代浙江北部地区,正是由南方这种硬釉陶发展而来。
北方釉陶在南北朝时经过了一段衰落时光,在唐朝时再度崛起以所谓“唐三彩”的面目问世。

魏晋时期,仍分南北,北方灰陶,南疆青瓷。


魏晋时期的陶瓷器发展,仍然有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
北方日用陶器仍然延续汉以前的传统,以灰陶为主。
南方则在东汉瓷器发明的基础上,取得了质与量的进一步飞跃。
南方瓷器,上溯东汉,至此六朝,更臻成熟。
南方的瓷器到六朝已经发展成熟,质地致密、釉色清亮,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瓷器的发展,不但接收了原有陶器的应用领域,也取代了部分的青铜器及漆器。
汉代釉陶的器形往往模仿青铜器,至此时期则完全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

灰陶承袭,已到尾声,北魏后期,瓷器来传。


北魏后期,南方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入北方,并逐渐发展开来。
相对地,北方的灰陶传统在优胜劣败的强势竞争下,走到了尽头。

青瓷为先,白瓷继踵,华北瓷器,终不逊南。


受到南方瓷器传统的影响,北方瓷器也是以青瓷为开端。
不过在先天黏土原料的纯度优势上,北方瓷器很快地有了新的进展:
白度较高的白瓷出现了!
硬度更好的瓷器也诞生了!
新的成就归属于北方,不再唯南方马首是瞻了!

秦陵兵马,等身刻划,军威壮盛,撼动人心。


始皇陵墓出土的兵马俑是秦代陶器的最大成就!
与真人、真马一般高的陶俑,是制陶术的突破。
写实的表现,说明了当时也有高超的立体雕塑能力。
所刻划的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装劲旅!
所刻划的是一支曾经震撼六国、统一江山的大地雄狮!
两千多个年头虽然已经逝去,不变的却是那仍然撼动人心的壮盛军威。

四川汉俑,自成系统,诙谐生动,发人莞尔。


东汉时期四川地区的陶俑是另一个让人关注的重点。
它以生活为题材,充满了纯朴的气息!
它以动态作刻划,展现了自由的风尚!
诙谐生动、幽默风趣,天府之国的怡然自得,深深地嵌印在陶偶的朴拙刻划之中。
是圆满的自足,是完美的喜悦,让人会心莞尔一笑!

北朝陶塑,中西交融,写实为体,神韵至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冲突的时代,人人厌苦,家家思乱。
佛教的兴起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佛教艺术的兴盛,也带来了西方艺术对华北地区的深刻影响。
在华南地区,玄学的流行与清谈的风气带动了美学思想的发展,气韵生动成为艺术追求的境界。
北朝陶塑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上,有着相当成熟的写实能力,也散发出无比生动的情感特质。

古陶掇英,当推俑偶,精彩生动,叩头稽首!


中国古陶丰富多彩,在实用器皿及雕塑偶像都有精彩的表现。
不过,以艺术感染力来论,仍然要以陶塑作品为极致。
有的古拙可爱,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诙谐风趣,有的写实传神,……
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地得五体投地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势宏伟的秦汉陶瓷及陶塑艺术
人们常将陶瓷并称,那么究竟何为陶?何为瓷?
图说古瓷发展历史
中华瓷釉—— 单色釉
陶瓷器的分类和陶与瓷的关系
原始精美的古陶瓷(上海博物馆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