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家滩遗址[360百科]
凌家滩遗址
编辑词条
凌家滩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于1985年发现,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该遗址陆续在四次考古发掘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祭坛、墓葬,以及古井、古建筑等遗址,出土玉礼器等珍贵文物1300多件。
目录
概述
自然气候
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
时,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凌家滩遗址因其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上世纪中国100处考古遗址大发现之一。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含山县境地处北中低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特征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寒夏热,春秋温和,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量适中,但夏多冬少,分配不均,夏雨集中,梅雨显著;日照多,无霜期长,光热水等气候资源颇为丰富。
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红陶块
单就红陶块本身而言,它是经过800—1000°c的高温烧制而成的,质地坚硬,至今我们仍很难将其砸碎。中国古建筑协会会长杨鸿勋先生认定:红陶块属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建筑材料,凌家滩的红陶块应是中国人类建筑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现今我们所用各类砖的祖先。
古井
发现于红陶块遗迹中,该井井壁上半部系用红陶块圈成的,直径为1米、深3.8米。井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凌家滩的先民们此时已进入了文明社会,因为他们已知道饮用干净卫生井水了,但从井底仅有少数陶片的现象以及井的位置来看,它应不属于一般人都能使用的水井,而是最高权力者使用的,或有重要的祭祀活动时才使用的“圣水”井。该井使用人工建筑材料和垒建技术,为目前国内已知最早的实例。
石墙
建筑遗迹“石墙”,它发现于凌家滩遗址两块墓葬区的分界处,该“石墙”是一条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东北、西南走向,用小石块契垒而成的带状建筑物,因发掘面积有限,目前对它的长度以及功能还暂不清楚,但就其现有建筑物本身而言,就不得不为之惊叹。该建筑物是利用石块自身宽窄大小不等的形状,一块块相互契垒起来的,每块石头之间没有任何粘合剂,但至今我们用手仍不易将契垒在一起的石块拿开。这足以表明凌家滩的先民们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几何力学,并有着高超的建筑水平。
玉器
史前的冶炼技术,从出土的玉器看,凌家滩玉器的选料、设计、磨制、钻孔、雕刻、抛光等工艺技术都达到高度
发达的水平。凌家滩玉器中有不少玉器经过测试,其硬度都达到或超过7°,有的孔眼直径只有0.15毫米,而且所有的钻孔的磨擦痕都十分规整、平行,而不是交错的乱痕。显然,考古界从前普遍认为竹管钻或骨头钻孔,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惊世绝伦的玉石文化
中国人自古就崇尚玉器,远古时期的玉器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凌家滩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造型独特,加工精致,传递出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美学思想以及原始的宇宙观。
从出土的玉器看,凌家滩玉器的选料、设计、磨制、钻孔、雕刻、抛光等工艺技术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其中有不少玉器经过测试,其硬度都达到或超过7°,有的孔眼直径只有0.15毫米,而且所有的钻孔的磨擦痕都十分规整、平行,而不是交错的乱痕。显然,考古界从前普遍认为竹管钻或骨头钻孔,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现介绍其中最重要的几件文物:
玉龙:扁圆形,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部雕出两角,龙须、嘴、鼻、眼部雕刻得清清楚楚。虽然中国南北史前考古学文化中都有不同的龙的题材出现,但凌家滩出土的5300年前圆雕玉龙,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中国龙的传统特征,与人们想像中的龙的形象非常相似,中国现在龙的形象和龙的观念的起源很可能就源于凌家滩,所以凌家滩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玉鹰:呈展翅飞翔状,鹰首侧视,眼睛以对钻孔眼表现,胸腹部的八角纹为主体纹饰,双翼展翅,翅呈猪首形。鹰的外表健美,性情凶猛,象征勇敢和力量。这件玉鹰可能是凌家滩民族徽帜的标志,也可能是祭祀用品,因为鹰和八角
纹组合在一起就是太阳鸟,象征太阳神,是上天的使者。玉鹰双翅作猪首形展开,向人们展现的是太阳鸟飞上天空,把祭品敬献给上苍,并同时带去人们向上苍的祈求。这反映了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对宗教崇拜的虔诚。
玉人:为浮雕,第一次展示出了原始人类完整的形体风采:长方脸、浓眉大眼、双眼皮、蒜头鼻、大耳、大嘴,它的体形和五官表现出蒙古人种所特有的特征,头上戴的圆冠和腰部饰有斜条纹的腰带表明当时已有了很发达的纺织技术,玉人上唇留有八字胡,说明当时已有了剃须工具,玉人的出现表明社会由原先对动物和自然的崇拜已转向了对人的崇拜,表明社会观念已出现了转变。另外,玉人两臂弯曲,五指张开放在胸前,臂上饰满了玉环,这说明此时人们已有了审美观念,知道佩戴首饰来装饰自己了。
玉璜:凌家滩出土的大批丰富多彩的玉璜中,虎首璜和龙凤璜最富考古价值和研究价值,直接反映了凌家滩先民们的社会组织结构,伦理道德,文化习俗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虎首璜可能不是一般的饰物,而是一种兵符,是调兵和结盟的信物,虎首璜和大量的玉钺、玉斧、玉戈等兵器的同墓出土,说明了当时的军事权力的高度集中,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较为频繁和军事结盟现象的存在。
时至今日,国人一直以“龙凤呈祥”来祝福结婚的新人。那么用“龙凤”来喻指婚姻始于哪个年代?凌家滩的龙凤璜为我们找到了中国龙凤文化的源头。龙凤璜作为当时合婚的信物,表明凌家滩的先民已实行族外婚,在婚姻制度上已迈入一个文明的新阶段。这也表明巢湖流域是龙凤文化的发祥地。
玉龟和玉版:这是凌家滩出土玉器中最珍贵的文物之一。据古代文献记载,“三皇”之一的伏羲是“始作八卦”者。《太平寰宇记》记载“伏羲于蔡水得龟,因画八卦之坛”……这些记载都反映了伏羲作八卦和龟有一定的关联。而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玉版则以实物印证了这种关联的存在。这件玉龟和玉版是叠压一起同时出土的,说明这两件玉器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应为占卜工具。更令人称道的是,此二器物在出土时,玉版夹放在玉龟的龟甲里面,和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元龟衔符”(《黄帝出军诀》)、“元龟负书出”(《尚书中侯》)、“大龟负图”(《龙龟河图》)如出一辙。
玉版正面为长方形,反面略内凹,两短边各对钻5个圆孔,一长边对钻9个圆孔,另一长边在两端对钻2个圆孔。玉版中部雕刻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方心八角星纹;圈外雕一大椭圆形,两圆以直线平分为八等分(每等分雕刻一圭形纹);在椭圆外沿圈边对着长方形玉版的四角各雕刻一圭形纹饰。这块玉版上雕刻的纹饰,反映了5000年前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哲学思想,即圆中心的八角呈纹应代表太阳;小圆圈外、大圆圈之内的八个圭形纹饰应是表示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方;大圆圈外四角的四个圭形纹饰应是表示四维。四维和八方,可能就是《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的所谓“四维已定,八卦相望”。按照凌家滩遗址的年代推测,玉版应该是“三皇”时代的原始八卦图。
石钻:是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工具制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石钻的设计和制造,体现了凌家滩先民聪明智慧和先进的技术,石钻本身的设计包涵了机械、力学、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其中,螺丝纹的钻头这独创的设计,其学术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玉猪: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个头最大、重量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该玉猪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制作者巧妙利用天然形状,采用粗狂写意的手法,突出表现猪的吻部和鼻孔,在嘴的两侧雕出向上伸出的獠牙,用减地法表现眼睛和一对竖立的耳朵,并在颈部磨出伸展的勃子,再加上圆突的脊背,整体上表现出野猪凶猛的形象。这件玉猪的出现,表明凌家滩远古先民对猪的图腾崇拜以及表示财富的象征。该玉猪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重大发现,堪称中华第一玉猪。
五次发掘的基本情况
1987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由该所研究员张敬国同志担任考古发掘队队长,对凌家滩遗址进行正式发掘。第一次试掘就取得了惊世的发现。此次发掘共出土了2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有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玉版、玉龟、玉勺等一大批精美玉器和一个重达4.25千克的石铲,这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把石铲。
1987年11月,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第2次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余件,仅玉璜的种类就达20多种,
此次发掘,揭露出墓葬11座,灰坑2个,发现3处人工构筑的遗存,初步认定凌家滩墓葬区是一处人工营建的墓地。
1998年10月,时隔11年,张敬国等人又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第3次发掘,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凌家滩墓地的整体面貌被揭露出来,明确了1987年发掘的人工构筑的遗存是祭坛遗迹,此次发掘,揭露出祭坛遗迹1座,房屋遗迹1处及墓葬29座,出土了包括玉龙、玉鹰、玉钻等重要的文物在内的一批文物约500件。
2000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敬国领队又对遗址进行了第4次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现墓葬25座,出土文物110多件,发现两墓地间壕沟下有人工用石头砌的石墙,发现北墓地有人工夯筑的迹象,在墓地西面公路以西,发现玉器加工作坊遗迹一处,在凌家滩村内发现南北长90米、东西宽33米、厚度约1.5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1处和用红陶块砌成的水井1口。此外,还通过现代航空遥感技术和考古钻探方法,测出凌家滩遗址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2007年5月省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第5次发掘,发掘面积约450平方米,共发现凌家滩遗址文化墓葬4座、灰坑3个,以及可能与制作玉器,石器有关的大面积石块分布场所,出土各类玉器、石器和陶器400多件,其中玉器、石器以钺、璜、环、芯、錛为主。特别是编号为07HLM23墓葬是这次发掘的最重要发现,该墓葬的墓坑内摆满了随葬品约400多件,其中石器、玉器、陶器等十分壮观,令人震撼,这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发现之一。
五次考古发掘的面积共2550平方米,仅占凌家滩遗址总面积的1/800,但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却震撼了海内外,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
考古发掘的材料和碳14测定,认定凌家滩遗址其年代距今5500—5300年之间,略晚于闻名世界的辽宁红山文化遗址,而早于浙江的良诸文化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之一。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所透视出的丰富历史信息证明,5000多年前凌家滩的先民们已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极高的文明程度和强大繁荣的宗教文化及权力中心,在中国史前文明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从而确立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东方文明起源的曙光
凌家滩是中国远古国家
『考古实录』凌家滩遗址玉器探究(上)
凌家滩曾发掘出史前高端文物,5300多年前的高度文明为何突然消失
学习资料《凌家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