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兴养殖的诱惑——亩收入近万元的“金蝉”

养殖户盖棚养知了猴发家 一个夏天收获80万元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王汉峰 | 责任编辑:莫非 2014-07-28 15:01:05 --字号:TT

    时下,正是知了猴大量上市的季节,许多市民也都趁夜到森林里捉知了猴。其实,市场上卖的知了猴不都是纯野生的,在黄岛区宝山镇有位农民名叫潘永昌,他已经养殖知了猴7年多了。在他承包的200余亩树林里,最多的时候每晚能收获三四万只知了猴,一个夏天能收获80万元,成远近闻名的“金蝉大王”。

    树上爬满知了猴

    25日晚7时许,潘永昌带领记者拿着手电筒,进入树林捕捉知了猴。记者看到,碗口粗细、排列整齐的杨树上,每棵都爬满了知了猴,少则十几只多则四五十只。记者只需要把树上一只只的知了猴捉起即可,不到半小时的功夫就捉到了200多只。记者发现,每棵树的齐腰部位,都无一例外缠着一圈胶带。 “胶带表面很滑,知了猴爬到这里,就没法继续往上爬了。”潘永昌说。知了猴出来后,如果不及捡拾,很容易被其它动物吃掉。每天晚上,他都会要求亲友来协助捉知了。当然,除了能吃,并且还能得到一部分工资。

    蜕变的知了味更鲜

    过了一会记者看到,一只“漏网”的知了猴正在蜕皮,大半个身子已经出来,但翅膀还没有展开,它倒挂在半空中,偶尔抖动一下,让翅膀越来越舒展,“这时的知了翅膀还是软的,依然不能飞;等到第二天早上脊背变成黑色,它就可以自由飞翔了。”现在直接带回去,放在油里一炸,味道更鲜美,而知了的皮也可以明目。

    记者注意到每棵树中间挂着很多树枝,潘永昌告诉记者,这可不是普通的树枝,这些树枝里都是知了猴的卵,每棵树上都挂着这么四五扎树枝,树枝里都是知了猴的卵,它们会随着自然环境落地生长。他曾跑遍全国各地,搜集知了的卵,经过多次培育,目前形成自己的品种。

    “起初我觉得知了猴都在地下生活,就把带知了卵的树枝直接就埋在地下了。”潘永昌说,结果过段时间,他把泥土挖开一看,卵已经全都死了。 “查阅资料才知道卵需要先在树枝里孵化成幼虫,幼虫再进到土里生长。”潘永昌说,于是他才到处学习,建起了幼虫孵化大棚,开始大量养殖知了猴。

    30亩大棚培育知了

    “这些白色小虫,就是知了的幼虫。 ”潘永昌指着“育苗大棚”内一根枯枝说。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树枝上果然有些小虫,个头比蚂蚁大不了多少,通体洁白半透明,在那儿笨拙地挪动着。潘永昌说,只要把这些小家伙撒到树底下,它们在地面爬十几分钟后,就会钻入土中,吸食植物根系养分,慢慢长大。 “它们得在地下生长很久,少则二三年,多则十几年才能爬出地面。”潘永昌说,因为知了猴只吸食根上的养分,没有任何专门的饲料可以喂它,所以养殖的跟野生的营养成分是完全一样的,“这些成果都是经过我反复试验得出的,适合当地生长的结果。 ” (记者 王汉峰)



养知了猴六年,才开始见收益
邹城一养殖户每亩收入三四千元,省内知了猴养殖业开始起步
  • 2013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曹伟正在搜集枯枝上孵化出来的蝉蚁。本报记者 岳茵茵 摄
  本报济宁7月21日讯(记者 岳茵茵 姚楠) 邹城人曹伟从2007年开始养知了猴,6年过去了,今年才见收益,每亩地纯收入能有三四千元。
  28岁的曹伟原来在苏州一家企业打工,2007年,他在电视上看到河南有一家企业推广知了猴养殖技术。他觉着有商机,于是投资两万元开始养知了猴。
  “买了很多卵枝,对方说是孵化好的种苗,当时也不是很懂,掰开里面确实有白色的卵。老师告诉我们,要挖地槽,把蝉蚁和孵化好的卵枝埋在下面,然后给每人一张光盘,让回家看光盘学技术,摸索着种。”曹伟说,2008年春节,他回家过年,在树下挖开一块看看怎么样,结果蝉蚁几乎全死了。
  “那之后我就总结经验,观察知了猴自然生长的规律。”曹伟说,2008年,他仍不敢大面积养殖,只在十三四棵树下养殖,结果每棵树出了两三百个。2009年他承包了十亩林地,开始大面积养殖。“三年过去了,第一批知了猴出来了,今年总算有了收益,每亩地纯利润三四千元。”
  “2007年,我们镇上有八九家养殖知了猴,到现在大家都改行了,就剩下我自己在坚持。缺少技术指导,没有效益,大家慢慢地就退出了。”曹伟说,现在农村环境变化很大,自然界的蝉越来越少,自然孵化的卵也少,产量逐年减少。
  从2011年租下林场,菏泽人刘忠义的园鸣养殖场还没有收获,因为无法控制,知了猴的成活情况也是他最担心的。
  “知了猴不好养,见效慢,加上环境不断变化,因此养殖户积极性不高,原来养的有的也退出了。”济宁市畜牧站的相关工作人员说,知了猴生长周期至少三年,且多数时间在地下生长,不可控因素太多,因此人工养殖仍在起步阶段,还没形成一定的规模。

青岛男子养知了猴一夏赚50万

2015-08-02 06:32:04 来源: 青岛早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知了猴,别名截流猴、金蝉、截流龟,每年夏天入伏后为出产旺季。近日,一段叫《我的截流猴》的视频爆红网络,里面有句话深得人心:我们找的不是截流猴,是快乐。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是童年的美好回忆。不少人以为知了猴都是纯野生的,其实不然,在青西新区宝山镇有位农民名叫潘永昌,已经养殖知了猴多年了。最多的时候,每晚能收获近400斤,收入3万元左右。知了猴,也是时下诸多市民去饭店时必点的佳肴。记者探访得知,岛城市场上销售的知了猴主要还是来自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外地货。

跟访 不到半小时收获千余只

晚上7时30分,潘永昌换上一身破旧的衣服,拿着手电筒,和前来助阵的亲戚邻居兵分多路,进入树林开始捕捉知了猴。在手电筒的强光下,记者看到,碗口粗细、排列整齐的杨树上,每棵都爬满了知了猴,少则十几只,多则四五十只,用手直接“点击”就行了,不到半个小时,潘永昌就收获了1000多只。记者发现,每棵树的齐腰部位,都无一例外缠着一圈胶带。“胶带表面很滑,知了猴爬到这里,就没法继续往上爬了,方便捕捉。”潘永昌说。

更晚一点的时候,记者目睹了一只“漏网”的知了猴“金蝉脱壳”的过程:它爬到树上,背后慢慢裂开一条缝,白嫩的身体从裂缝中徐徐向外钻。40分钟后,大半个身子就出来了。但知了的翅膀并没有完全展开,它需要吊在半空中,就像武林高手在表演倒挂金钟绝技,偶尔抖动一下,让翅膀越来越舒展,半个小时以后,它的翅膀终于展开了,但翅膀软软的,还不能飞行。

“因为它身体基本是白色的,我们管它叫银蝉;经过一段时间的羽化后,大约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知了的脊背变成深色,它就可以飞走了。而它褪下的壳,则是一味中药材,有时会挂在枝上一两个月之久。”潘永昌告诉记者,金蝉脱壳是一个残酷的过程,有些知了猴因为受到惊吓或者劲儿不足,没有脱壳成功,半道上就会默默死去。“所以,我有个原则,发现正在竭力脱壳的知了猴,就不捉它了。”潘永昌说。

观察 小小知了猴能钻地十几米

捉完知了猴,记者来到了潘永昌的“育苗大棚”参观。“你看,这些白色小虫,就是知了猴的幼虫。”潘永昌指着大棚内一根枯枝说。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树枝上果然有些小虫,个头跟蚂蚁差不多,在灯光的照射下,通体洁白半透明,在那儿笨拙地挪动着,一个个很萌的样子。

“我们管它叫小蝉蚁,这些是我留下的样品,其实真正培育它们的季节是春天。”潘永昌说,只要把树下的土层铲软,把这些小家伙撒到土层上,它们在地面爬十几分钟后,就会钻入土中,吸食树木根系养分,慢慢长大。“别看它们个头小,耐力可足了,有的能钻到地下十几米深。它们得在地下生长很久,少则三年,多则十几年才能爬出地面。”潘永昌说,因为知了猴只吸食根上的养分,没有任何专门的饲料可以喂它,所以养殖的跟野生的营养成分是完全一样的。

“我刨开土层仔细观察过,知了猴在地下生长时,第一年能长到半个黄豆大小,第二年能长到半个花生大小,第三年就属于成虫了。”潘永昌说,知了猴的最大敌人是蛇,一般开春后,他就会拿着铁锹在杨树林四处溜达,看到蛇就赶走,发现蛇窝就处理掉。“将蛇赶走还有一个好处,等捕捉知了猴时,就不会再遇到它们被吓到了。”潘永昌说。

讲述 因为自己爱吃才养知了猴

2008年之前,潘永昌在青西新区一家公司上班,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吃知了猴,每年夏天,他都会回老家捕捉,然后带回单位,跟同事一起享用。“油一炸香喷喷,蘸点儿胡椒面儿,再来一壶小酒,那味儿真是绝了。”潘永昌说,2008年的夏天,他再回老家捕捉知了猴时,发现数量少了许多,往往出去忙活好几个小时,才捉十几个,不够一盘菜,而当地很多收知了猴的贩子因为凑不齐货,显得很着急。“俺家刚好有50亩杨树林,我突发奇想:为啥不在自己的林子里'种’知了猴呢,吃不了还可以卖,多好!”潘永昌告诉记者。

说干就干,第一步得寻找知了卵,潘永昌上网查资料得知,知了垂死时,会将卵下在柔嫩的树枝上,而这样的树枝过几天就会枯萎。于是,潘永昌就四处寻找这样的树枝,还真让他找到了不少。起初,潘永昌觉得知了猴都在地下生活,就将这些树枝直接埋在自家杨树林地下。结果过段时间,他把泥土挖开一看,卵已经全都死了。“后来,我咨询行家才知道,需要先把树枝里的卵孵化成幼虫,然后让幼虫钻到土里生长才行。”潘永昌说,于是他才建起了幼虫孵化大棚,又承租了150亩杨树林,凑齐了200亩,开始大量养殖知了猴。

算账 最多时每晚能收入3万元

“最近这几年才开始收获,起初,我带着知了猴去附近酒店挨家挨户推销。后来名声打出去了,客户都主动来拉货。”潘永昌说,今年夏天,他的知了猴一直供不应求,订单不断,客户主要是岛城范围内的一些农家宴和大型酒店,也有的人买来孝敬老人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平均下来,一斤知了猴能卖到80元钱,最多的时候,他一晚上能收获近400斤,收入3万元左右。

每年夏季,潘永昌都会拿着望远镜,在树林里仔细观察,他将知了跟知了猴的习性已经摸透:上午9点钟,知了从大树上飞到小树上,进行吸食、交配和产卵;下午三四点钟,它们又从小树上飞回到大树上栖息,晚上7时30分起,知了猴开始出土,8点左右,是出知了猴的高峰期,而9点以后,就基本不怎么出了。“知了猴的收获季是从7月初到8月上旬。其中,7月中下旬是最旺季。今年这一夏,我收入四五十万元不成问题。”潘永昌说,下一步,他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我又栽了大约200亩核桃树,打算明年在核桃树底下也'种’上知了猴。3年以后,我就可以一边摘着果子吃,一边捉知了猴了。”潘永昌笑着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青岛早报 ) 

[每日农经]新兴养殖的诱惑(1)亩收入近万元的“金蝉”(2010.8.27)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7日 22: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每日农经

  

>>>进入《每日农经》官网

>>>更多精彩致富案例

    热线:13589560766

    编导:高洪刚  摄像:苏长生

    记者张苑:这里是山东省的高青县,听说这里有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特色养殖……等一下,导演,这条是不是不行啊?听,这蝉叫的声音太大了!老乡,能不能把这个蝉赶跑,不让它叫了?

    老乡:不要赶跑它。你不是找那个特色养殖吗?

    张苑:对呀!

    老乡:这个就是。

    原来这密集的蝉叫声就是高青县毛家村的一大特点,由于当地人养蝉,所以蝉叫声格外密集。那么这里养的是什么蝉,它们怎么叫得这么凶呢?

    张苑:我们这就去抓知了了!您看,这个工具特别有意思,这么细长的一根杆子上缠了一些面筋,这个黏性特别强,只要一粘到知了,它肯定就跑不了了。

    张苑:好嘞。抓到了!咱们看一下,来看看这个小家伙,平常咱们都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形,但是现在你看,看到了吧,别说,有点虎头虎脑的,挺可爱的。

    金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又称黑蚱蝉,俗称知了龟、知了猴等,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层深厚、林木茂盛的地区尤为常见。民间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有“群蝉齐鸣天必晴”、“晴天蝉眠天要阴”等说法。其实我们常听到的蝉叫声,多是公蝉为了求偶向母蝉所发出的特殊邀请信号。可这金蝉究竟怎么养,它又有什么经济价值呢?

    张苑:像这个知了都是咱们人工放养在树枝上的吗?

    高青县某金蝉养殖公司负责人李平:不是的,我们这个是种出来的。

    张苑:啊?这个是种出来的?

    难道这活生生的金蝉还能像种庄稼一样播种、收获不成?它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呢?为了弄清“种蝉”的疑惑,养殖户带着张苑在林地找起了蝉卵。

    张苑:不是带我找蝉卵吗,怎么找到这来了呀?

    高青县某金蝉养殖公司负责人李平:这个地方就有,我剪下你看一下,这个地方。

    张苑:这不就是一根枝条吗,哪有蝉卵啊?

    李平:你看,就在这个地方,密密麻麻的都有,你看看,这上面都是,这些白色的。

    张苑:哦,我看到了。

    蝉在交配之后,雄蝉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会死去,雌蝉则开始进行产卵的任务,它用尖尖的产卵器在树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产四到八粒,一个枝条上,往往要刺出几十个孔,然后雌蝉不吃不喝,不久后便会无疾而终,而蝉卵会在树枝里越冬,到了第二年夏天,借助阳光的温度,才会自然孵化出幼虫。那么,人工养殖金蝉该如何繁育呢?

    李平:这边树林有100多亩,是我们专门用来繁育金蝉的地方。每年修剪这些树的时候,把带有蝉卵的枝条修剪下来,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孵化种植,这样对环境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由于金蝉产卵时会选择相对较软和较细的枝条,再用口器刺破一圈韧皮,使树枝断绝水分和养料的供应渐渐枯死。在野生状态下,有卵的树枝容易被风吹落到地面,以便孵化出来的幼虫钻进土里,所以按林地面积适当养殖一定数量的金蝉,一直是养殖户遵循的原则,在不破坏树木生长的基础上,人工繁殖金蝉同野外自然繁育金蝉的方法截然不同。

    张苑:这里就是蝉的一个孵化室,采摘回来的带蝉卵的枝条就会像这样一个一个放在孵化盆里面。您看,这些枝条绑得非常整齐,一捆一捆的,而且它的大小还都差不多。你看这个孵化盆里面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土呢?

    李平:我们这个土是用来保持湿度的。我们每天进行三次喷水,根据土的湿度来控制喷水量的多少。土攥起来成团正好,如果散了,证明湿度过干,就要加大喷水量。

    由于水分和温度适宜,人工孵化蝉卵同野外自然孵化相比成活率大大提高。据说,在人工孵化过程中,注意蝉卵对水份的要求尤为重要,水份过高蝉卵便会死亡,水份过低便会延长蝉卵的孵化期。那么,蝉卵孵化到什么程度才能种植呢?

    李平:一般孵化35-50天,看到小金蝉开始蠕动的时候,就可以种植了。

    张苑:这总算弄清楚“种蝉”是怎么回事了,我觉得这也不难,您看,挖一条这样深度30厘米的小沟,然后把孵化好带卵的枝条种在里面,大概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些蝉就可以破土而出,到时就可以收获它们了。

    蝉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不同的时期。卵产在树上,幼虫生活在地下,成虫又重新回到树上,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人工养殖金蝉,除了孵化阶段可以人为提高蝉卵成活率以外,在种植阶段,保证成虫成活也是提高养蝉效益的关键。

    张苑:老乡,咱们这不是种蝉吗,你怎么种上玉米了?

    养殖户:撒上玉米以后它不发芽嘛,金蝉就吸收它的养份,从而提高金蝉的成活率了。

    在自然状态下,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系,一般在地下生活4年之后就会钻出地面,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蝉。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人为地给幼虫提供玉米芽作为营养源,无形中会加快幼虫的生长速度,在缩短养殖时间的基础上提高养殖效益。那么,在种蝉过程中,要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才最益于幼虫生长呢?

    李平:采取半自然的养殖方法,挖好30厘米左右的沟,首先要撒一些玉米粒在底下,玉米粒上面放一些青草,然后把枝条放在青草的上面,盖上这个塑料薄膜,这样的养殖方法,一个是能控制湿度,玉米粒给蝉提供足够的养份。

    种下的幼虫在玉米芽营养的供应下,二十几天内会逐渐潜入地下一米甚至一米以上,而后幼虫靠吸食树木根系的水份补充营养。在幼虫潜入地下后,种植户再将土沟填平。这样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同时,种植的幼虫不仅收获期能提前到现在的两年,而且成活率还会从野生的不到10%达到现在的70%-80%。

    张苑:现在是晚上的10点钟,据了解,这时正是收蝉的好时候,您看我身后这片树林里面那些亮起的光束,就是老乡们打起手电筒正在收蝉,咱们赶紧过去看一下。

    张苑:咱们是晚上几点到几点出蝉?

    养殖户:七点半开始出,出到八点半到九点就不出了。

    张苑:一晚上能收多少蝉啊?

    养殖户:一个人能收200多个,重量是2斤多。

    每年七、八月间是金蝉破土而出的季节,到了这个季节,每晚从七八点钟开始,养殖户们都会聚在林地里收蝉,直到把当晚爬出地面的蝉采收干净为止。那么,收获金蝉有什么讲究呢?

    养殖户:从这地里它往树上爬,出得多的时候,就在树的1.5米的位置,缠上胶带,爬到这个位置它就爬不上去了,否则爬上去以后,一个是摸不着了,它变了,变了就不好吃了,不好卖了。

    金蝉破土而出时,既不长翅膀也不会鸣叫,而此时也是商品价值最高的时候。刚刚破土而出的金蝉,都会爬上树干,准备1小时后自然羽化,金蝉羽化后就变成我们所说的知了,从而失去原有的商品价值。那么,老乡们将收回来的金蝉一般怎样处理呢?

    张苑:别看今天的雨下得这么大,但是老乡们收回来的蝉还真是不少,看看,这么多。像下雨的话对收蝉有没有什么影响?

    李平:没什么影响,反而下雨金蝉出得越多。

    张苑:那我看到刚收回来的蝉把它泡到水里面,为什么呢?

    李平:这是盐水。这个东西收回来之后,不放在盐水里它就会羽化,羽化后它就没有商品价值了。

    金蝉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昆虫,虽然经过淡水多次冲洗后不易死亡,但是遇到盐水后,金蝉很快便会结束生命。据了解,经过淡水清洗和盐水浸泡后,被及时冷冻的金蝉,颜色会一直保持其原有的金黄色;而未经过清水和盐水及时处理的金蝉,颜色多为深褐色。老乡说,这是辨别金蝉是否新鲜的关键。那么,近年来金蝉的市场价格究竟怎样?农户养蝉的效益如何呢?

    李平:养蝉每亩投入大约是300-500元钱,每亩实际占地也就是50平米左右,其余的地完全可以种一些经济类作物,像花生、大豆一类的。每亩产这个蝉200-500斤不等,前年的价格是每斤20元左右,去年涨到每斤25元,今年市场价格涨到每斤35元,市场需求量是越来越大。

    根据林地生长情况和养殖方法的不同,每亩产蝉数量也有所不同。以最低亩产100公斤为例,按今年市场价格每公斤70元计算,仅养蝉亩收入也可达到7000元,这也正应了老乡们所传的“上林下蝉,上下赚钱”的说法。那么,市场上金蝉的消费情况究竟怎样呢?

    消费者:这盘应该是32元,一般,还可以。

    消费者:我们这边也是比较常见,然后家里面经常吃。

    张苑:金蝉除了在饭店的餐桌上大受欢迎之外呢,其实像这样烧烤的吃法在当地也是非常受欢迎。老板,您这烤蝉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秘方?我看来的人几乎都会点这个。

    烧烤店经营者:我们自己配的香料,然后把它腌制,腌制好了过油炸了以后,然后烤的。

    张苑:炸八成熟吧?就要把外面炸熟,里面不会炸熟,外酥里嫩嘛不是?

    张苑:光是这样听着就已经让人实在抵抗不了这种诱惑了,赶紧先尝尝再说。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了,吃上去有炸过以后的酥脆,又有烤过以后的香味,真是不错!

    据了解,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食用金蝉的习惯,以山东、河南、湖北、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尤为盛行,除了最普遍的“油炸金蝉”外,烤金蝉、炒金蝉,甚至拌金蝉等食用方法也层出不穷。那么,有着这么多吃法的金蝉到底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张青文:金蝉的壳就是几丁质,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工眼膜、人工皮肤的原料,同时它还有杀菌的作用,就这个壳分解了以后能杀很多菌。另外一个,蝉也是一个完整的胚胎,也就是它的营养价值是非常全面的,所以说金蝉的食用价值是非常好的。

    据相关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阿诺德·赫斯教授日前表示,人类正面临“肉危机”,他提倡人类应当吃昆虫。在昆虫当中,金蝉又极富营养价值,目前正在为更多消费者所关注,由此也为金蝉养殖户带来了新的商机。

    养殖户:一亩地产3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是35元一斤,亩收入大约10000元左右。

    养殖户:现在我们当地每个大小饭店都有金蝉,并且价格很高,什么冷藏厂、水产市场,需求量都很大。

    养殖户:销路很好,现在不用你联系他,都来联系咱们。

    养殖户:价格一直很稳。

    中共高青县常家镇党委委员胥志强:目前全镇特色养殖户已经达到200多户,年产值可以达到300万元以上,生产的金蝉产品也已远销济南、北京、天津等大城市。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逐渐出现了食用昆虫的新兴产业。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食用的昆虫有1400多种。金蝉除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李时珍曾说,“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意思就是蝉蜕除了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等功能外,蝉也是入药珍品。那么,金蝉的市场前景究竟怎样呢?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张青文:我觉得这个前景是很大的,第一个直接开发的可以直接吃新鲜的,烹调,另外就是金蝉罐头可以长期保存,也是很好的。



金蝉知了养殖技术

 金蝉养殖及金蝉生活习性:
         经研究发现,黄金蝉喜欢木质松软、汁较多的树种,果树类如山楂、桃树、苹果、梨树等。 木材类如桐树、榆树等都是其喜欢栖息采食的树种,野生黄金蝉一般3~5年才能完成1代,采取人工饲养可使生长周期缩短到20-24个月。 以卵群体在当年生或二年生的幼小枝条上和各龄若虫集中于土壤中植物根系上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野生黄金蝉的卵期接近300天。而采取人工孵化后只需40天左右即可完成,在土中完成若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黄金蝉成熟若虫于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从土中钻出来,并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干等处,蜕皮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20天左右,交尾产卵,成虫产卵于一二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条上,一根产卵枝内有卵120~489粒,每头雌虫腹内怀卵500~1000多粒,最多达到1500粒,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树木幼嫩枝条中的营养汁液为生。交配以后的雌蝉在产卵前先用产卵器插入当年生或二年生细嫩树枝木质部,然后再将卵产入。

如何繁殖构建成虫及若虫生产设施。
        如何提供良好的环境 蚱蝉“殖种”深度以30~50厘米为宜,要向阳防冻,土质松软、肥沃、无污染;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过高或存在积水现象,保证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幼嫩发达多汁。 如何获取饲料 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茂盛、汁液较多的健康树种,如杨、榆、柳、桐树或果园中的各种果树。此外,还要间作一些根茎类植物,如土豆、甘薯、山药等。 

如何殖种
        殖种对象为初孵若虫以及接近孵化的卵。
 1、将直接从野外或在种源场地采集的具卵枝条,集中于室内促进孵化。 孵化方法:在长70厘米、宽40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盒中,底部铺撒5~10厘米厚的细干沙,将卵枝成捆竖放或横放于其上,不断用小喷雾器喷洒雾水,保持具卵枝条周围空气的高湿度,使多余的水珠吸附于底部细沙中。中间应不断抽查卵的孵化情况,发现有若虫活动时,即可将枝条连同细沙殖放于养殖场所。 
2、殖种时间一般在9~10月份(二年卵)或6~7月份(当年卵)。 在饲养场所的寄主植物树下地面远离树干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约30~50厘米有规律的窄沟,如环、方、三角、平行或辐射等形状,目的是为了以后的挖掘和捕收。“殖种”后盖土压实,做好时间、数量、“殖种”沟形及深度等的记录。
 3、蚱蝉从卵期开始到生长发育为居熟的若虫(知了龟),需要在地下生长三个冬夏(实际为2年): 第一年从6月份开始生长,当年生长体重只有1克左右,全身及眼睛均为乳白色; 第二年体重发育到3克左右,全身色素加深,眼睛呈粉红色; 第三年若虫(知了龟)发育成熟,体重4.5~5克,每千克平均210只,此时身体颜色为褐色,眼睛呈黑灰色。根据体重大小、体色深浅和眼睛颜色变化,可以准确判断若虫生长发育所处的时间年龄段。 

如何获取种源 
         由于蚱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所以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但仅靠野生资源,供求矛盾无法解决,因此人工养殖蚱蝉前景广阔。蚱蝉的成功饲养,应该掌握种源获取、寄主植物选择、饲养地选择、防护措施配置等要点。 应当以产卵枝条的采集作为获取种源的主要途径。 1、初级种源的获取可以在田间自然采集,卵、若虫、成虫均可作为种源采集。7~9月份可以采集各个虫态;8~9月份是采集若虫的最佳季节;9月份是采集蝉卵树枝的最佳时间,全年均可采集。 2、卵的采集可以选择树密蝉多的理想场所,用果枝剪或顶端带钩的长杆,把树上被蚱蝉产卵致死的1~2年生细干枯条轻巧取下,凡是一侧呈扁平干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质部镶嵌有大量乳白色长椭圆形卵的即是蝉卵,剪除产卵窝上部多余的无卵枯梢、在产卵窝痕下部留出10~15厘米无卵枝条部分,将50条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3、捕获若虫,以自然成熟的老熟若虫为对象,若虫的采集可以在傍晚7~12时在树体主干基部用手电照射捕捉;采集后放入纱笼中羽化产卵。产卵纱笼内栽灌木状寄主,以各种实生果树为主。 4、抓获树上成蝉的方法很多,如在夜晚采用火堆诱集。为了保证成蝉不受损伤,可以利用小麦面筋粘获,方法是将和好的面团多次用水冲洗,去除淀粉,留下纯面筋,存放于宽大的荷叶、杨树叶内,粘于竹竿顶端,于清晨或白天粘捕成虫。

 如何做好防疫 
1、出土后的若虫(知了龟)以及羽化后的成虫天敌较多,如癞蛤蟆、蛇、鼠类、刺猬、野猫、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虫(知了龟),白僵菌、绿僵菌和虫生藻菌(蝉花)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外,水灾和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对若虫(知了龟)或蝉的危害也较大,养殖时应加以注意和保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殖科技195:金蝉,幼虫(若虫)的放养方法
金蝉养殖方法
金蝉卵枝的养殖过程
金蝉怎么养殖
金蝉养殖技术视频
金蝉(知了猴)如何养殖?亩收入上万?真正的养殖户告诉你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