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华古道揭秘小岭宣纸发展历程!
探索| 九华古道揭秘小岭宣纸发展历程!
2015-04-27 泾县论坛收藏,稍后阅读
泾县论坛微信号:lovejxbs在这儿,知泾县!精品生活指南!本地资讯、优惠活动、淘美食、享优惠、精彩同城活动等你参与……点击标题下方“泾县论坛”关注;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更精彩!
-------------------------正文分割线---------------------
古檀树
唐代文豪韩愈有诗云:“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我们一直好奇,在那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年代,宣纸如何走出层峦叠嶂的皖南山区?近日,九华古道小岭段的修复,再现宋末明初宣纸古道,揭秘小岭宣纸发展历程。这个时节,我们迫不及待踏访古道,试图找回一段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一个被时光湮没的故事。
小岭村
曹大三是泾县小岭曹氏先祖,被奉为宣纸鼻祖。据“曹氏宗谱”记载:小岭曹氏营造宣纸始于宋末之初,兴于明清,清末民初达到鼎盛。
看,曹大三是这样制作的宣纸的
曹大三的后代——小岭村党总支书记曹义胜介绍说,九华古道上世纪中期因久弃荒芜,近年开发古道旅游被重新发现。
小岭段最早是族人运销宣纸、拜佛访友的山道,当地人也称宣纸古道。明清时期修建为官道。
从小岭村沿古道翻山越岭10多公里,即抵达枫坑的清弋江码头。
700多年前,宣纸就是这样行进重重山路,再经水路入长江,东进上海,北上京津,成为文人墨客乃至皇家案头的珍品。
古道沿途曾有十三坑宣纸作坊,如今唯一的留存只有修建于明末清初的许湾古法宣纸纸槽遗址。它见证着小岭村造纸的历史。
曾有诗云:“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当时泾县隶属江南东路宁国府,这江东纸就是宣纸。今天的小岭村人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
在宣纸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纸帘。纸帘不仅是捞纸的工具,还决定着宣纸的品种和尺寸。小岭村还生活着掌握纸帘制作技艺的曹氏族人。曹氏家族第八代传人曹一松,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纸帘的代表性传承人。
从上山选材到剖竹、撕篾、油漆、下架,整个竹帘的生产有40多道工序。这道工序要求编制人员挑选粗细匀称的蔑丝,用棉线将它们编制在一起,编制出一张好的纸帘十分不易。
曹氏鹿纹纸帘制作的白鹿纸曾是宫廷御用纸品。如今,曹一松也不断创新,能编织十几个品种呢。
目前,小岭村生产的纸帘供应全县大部分宣纸厂家,生产出来的各种宣纸远销福建、浙江等地,部分产品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九华古道走过多少步履匆匆的宣纸商帮,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的背后又是多少家庭的喜怒哀乐……如今,清冷的古道上只有草木葱茏,流水潺潺。
今天,四通八达的公路给小岭村带来了新的科技、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好奇的人们。而小岭村人依旧保留着祖先的技艺,也保留着对宣纸的敬意和热爱。村里已有20多个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宣纸发展的路越来越宽了。
九华古道终将成为记忆,而小岭村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书写新的故事——一个属于今天的故事,一个属于春天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属于未来。
转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泾县小岭曹氏与宣纸的渊源
泾县曹氏小岭宣纸 曹廉福
清明假期招募 | 泾县小岭访春之旅
千年寿纸的历史演变:从蔡伦术到宣城纸,书房里的国宝级非遗
宣纸之乡璀璨明珠 扬子鳄理想栖息地
行走四月泾县:春花落兮春日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