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社区农园的生态设计解析——以阳曲农场为例

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社区农园的生态设计解析——以阳曲农场为例

刘婧, 秦华
    

摘要:将朴门永续理念引入社区农园中,通过阳曲农场的实际案例,分析其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的具体表达,为日后城市空间设计和社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朴门永续    阳曲农场    生态设计    

“Permaculture”是由“permanent(永久的)”、“culture(文化)”以及“agriculture(农业)”所组成的合成词,常译为“永续文化”、“永续农业”或“朴门永续”[1].它由比尔·莫里森和大卫·洪葛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是以多年生的植物培育为基础,模仿大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1].该理念注重植物、动物、建筑、能源等生活元素,并以生态学的原则加以妥善配置,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制造污染,以自给自足为目标,而产量仍高于自然生长状态.朴门永续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将城市社区与自然生态系统作为整体进行设计,即使受创的环境也可通过此方法来解决.

接触自然是城市人心灵理疗的良方,是促进身心健康的直接方法.社区农园作为可近距离接触自然的载体,而逐渐得到普及.近年来,功能单一的社区农园已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性和多样性已成为社区农园发展的重要理念.朴门永续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运作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采用系统的生态设计理论、原则及路径,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社区农园中逐渐得到应用.我国社区农园的起步相对较晚,且研究大多在基本概念、理论等方面,而朴门永续理念下社区农园的研究领域涉及相对较少[2].笔者深入研究朴门永续相关理论,多次对社区农园实践案例进行调查研究.阳曲农场作为较早尝试并成功运营的社区农园案例,对我国社区农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1 阳曲农场的概况

阳曲农场位于太原市阳曲县区域内,占地面积约为6 500多m2,于2015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该农场是在朴门永续理念下建立,以“生产、生态、生活”为目的,并为园艺活动提供健康且卫生的植物和蔬果供应.

阳曲农场是2013年在农场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共同参与协助下,将原有撂荒的山坡地改造而来,每个成员的意见都会影响到项目的具体实施.目前,该农场针对附近居民长期开放,而其他人群也可提前预约,在此举办一系列的园艺活动、生日会、同学会和欢送会等(图 1).

图 1 阳曲农场平面图
2 朴门永续的原则

朴门永续的原则包括伦理原则和设计原则两方面(图 2).

图 2 朴门永续各原则分析图

伦理原则作为一种哲学指南,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分享多余[1].朴门永续作为一种模仿大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让资源达到合理分配.如此一来,人与资源才能在地球这个有限的地域空间上共存共荣.

比尔·莫里森最早提出了朴门永续的设计原则,但目前该研究领域中普遍应用的是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大卫·洪葛兰在其著作《朴门永续的本质》中论述朴门永续的12项原则:观察与互动、收集与保存重要资源、运用生物资源、自我调节与反哺、使用并珍惜可再生资源、能量循环、小规模集约系统、有效率的能源计划、模式到细节的设计、整合而非分离、适当的配置和运用与重视边界效应[2].各原则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各要素与自然能量资源共同协作,在此过程中达到效率最大化.

阳曲农场涵盖能源、学习、合作、生态和尺度等原则内容,通过关注各类微生物、植物、动物,与土、水、空气等维系生命的资源,多加考量并付诸于行动.譬如落叶、厨余堆肥、环保酵素、雨水回收等形式,使生态系统多样化,维持永续发展[3].同时,尊重所有生物与生俱来的价值,意识到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设法兼顾生态环保与分享多余.譬如食物、能源、技术等,设计良性循环的经济系统与社会环境.

3 朴门永续的设计方法

在朴门永续中,各功能需求由多种组成要素来共同完成,同时各组成要素都兼具多功能性.为更好整合各要素关系,采用生态分区的设计方法[1],按照土地基本用途及其生态功能的不同划分区域,以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人们日常生活和劳作需要的原则划定.涉及的内容包括:住宅、基础设施、园艺活动、可再生资源和雨水处理系统等[4](表 1[15]).

表 1 朴门永续生态分区的地带划分

阳曲农场在实际生态分区时,考虑到实际地形、坡度和土壤等条件,以能源类型、基础设施、劳作强度、动植物管理及利用频度来安排各组成要素.最终,农场的生态分区模式为近似的同心圆,最中心是住宅核心活动范围,向外是高频率、高强度管理的区域,最外层是几乎不需要管理的自然区域.根据朴门永续的生态分区原则,分为以下5个区域:

第0区:住宅,活动核心区域.设置储藏室、库房、遮荫处、雨水回收塔、紫藤廊架、盆栽植物架和伴侣狗;

第1区:住宅周围,最常使用、管理最频繁的活动区域.包括菜园体验苗圃、高床植栽菜圃、教学互动菜圃,设置家禽放养点,用于饲养动物与栽培植物;

第2区:具有生产功能的农场区域.包括生肖植物区、香草步道、药草步道、蔬菜种植廊架、花圃和景观船植栽;

第3区:定期需要活动的区域.包括个人菜圃、生态池、野炊区(面包窑)和蜂窝区;

第4区:森林植被区域.包括温室、水生植物区、鸟类动物、防风树和落叶厨余堆肥箱,充分利用水能、风能等资源;

由于该农场的面积较小,暂无自然状态存在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区域的第5区.

4 朴门永续的设计路径

朴门永续作为一种能创造永续循环的设计方式,以生态可持续为核心原则,成为推动社区农园多样化、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1].农场在实际设计中,当地气候、文化与规模对维持永续、循环的农业生活是不可或缺的(表 2).具体而言,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使用并珍惜可再生资源、小规模集约系统、能量循环、植物的适当配置、重视边界效应等.

表 2 朴门永续设计路径与实际案例的对照表
4.1 观察与互动

大卫·洪葛兰认为观察与互动作为最基本却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工作,将其放在一起是强调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的平衡,保持对土地的敏感度,不断的观察、反思和互动.

阳曲农场针对可预见的慢性水土流失,特别是林木砍伐的坡地,将树干与土石放在水的径流路径上,逐渐让土壤与有机质沉积,成为植物重新生长的地方.如此,可发挥保护土壤的作用.

4.2 收集与保存重要资源

收集与保存重要资源的目的是在资源消耗殆尽之前,尽可能地收集和储存,使资源利用一直处于不中断的状态.

阳曲农场在种植作物时,除栽培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外,还种植耐干旱、耐寒冷和能适应异常气候的品种.多储存雨水、回收日常用水,作为防灾应变措施.以自给自足为目标,收集和储存充足的水源,深耕田地,让植物根部更容易吸收土壤的水分.善用自然资源,以多种形式确保食物、水和能源等重要资源的储备.

4.3 运用生物资源

所谓的生物资源,就是对人有用的动植物与微生物资源.

阳曲农场的菜园体验苗圃,通过种植豆科植物,利用其根部的根瘤菌固氮,开花前剪去枝叶,土壤排放出氮,有助于其他植物生长;葱科的葱或菊科的万寿菊等植物,会分泌害虫讨厌的化学物质,混种在苗圃或果树园可防治害虫.另外,池边聚集的青蛙,设置鸟巢里的鸟,也可吃掉害虫.

4.4 使用并珍惜可再生资源

北美朴门永续设计师潘尼·黎文斯顿(Penny Livingstin)曾说:“被我们称为资源的东西,原住民将其视为亲人[1]. ”

阳曲农场利用蜜蜂、鸟类、青蛙、鸡等来整合的授粉、害虫管理、松土、分解、抑制杂草的生长等工作,协助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维持力,降低工作负荷和技术依赖.

4.5 能量循环

时至今日,各种资源通过运输系统在全世界运送、储存和贩卖,但目前的流通系统,每天都必须消耗大量能源.朴门永续下的能量循环,正是将社区农园转化为“食物森林”,能量不外流,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循环.

阳曲农场在高处设置储水池,导向低处时设置灌溉用水槽与防火用水槽,提供灌溉和防火用水.生活排水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形成的过滤系统,提供菜圃灌溉.使用过的水净化后,便能形成地下水或回归河川,达到循环.此外,利用落叶、动物的排泄物与厨余经发酵、分解制作堆肥,借此保护植物根部,增加土壤养分.

4.6 小规模集约系统

小规模集约系统是模仿生态系统,将阳光、水源、土壤、有机质等元素整合成网络,形成自我维持的体系,达到空间和资源的集约.小规模集约系统适合小规模农园或家庭菜园,土地整体的使用效益良好,只需铲子或镰刀等工具,就能妥善管理.

采取立体化的集约式种植,除利用棚架之外,可混合种植高树、矮树与草,这是空间上的集约.时间上的集约,主要是在土地上同时种植多种作物来表现,包括:果树苗、可防风的树木等慢生植物,豆科植物、覆盖地表保护土壤的作物、一年生作物等速生植物.如此一来,就能收获多种作物.

4.7 有效率的能源计划

有效率的能源计划是以住宅为起点,根据往返的频率与耗费的劳力,决定各生态区域的相对位置.

结合地形和气候设计个人菜圃,注重夏季和冬季的日照范围、风力强度等因素,之后设置篱笆植物、生态池等.通过制定有效率的能源计划,减少对外来能源和资源的依赖,从而形成自我支持的生活系统.

4.8 适当的配置

在朴门永续中,植物种植常以共生栽植为原则,由多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构成的群落为代表,两种以上的植物进行搭配,分成3个阶段,并组合成群落(表 3).

表 3 阳曲农场群落种植的年度栽培计划

以主要植物为中心,周围种植其他植物,互相协调形成组合菜圃.植物之间彼此不干扰生长,且具有互惠的效果.譬如紫草能吸收磷,万寿菊可为蔬菜防治害虫.创造更多吸引益虫和有益动物的环境、创造多样性的植物系统、促进动植物多样性和保存生态多样性,达到互利的效果.

4.9 重视边界效应

边界是两种不同环境的交接处,如池塘边缘、森林与草地的连接处、篱笆等,易形成丰富的生态系统.该农场通过设置生态池、制造水与土壤的边界、创造高低落差的地形、设置植物篱笆来隔离通道与菜圃等,制造两种不同环境的交界处.创造出多种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更适合栽培各种植物,提高植物产量,提高生物多样性.

5 小结

阳曲农场从建置到目前的成功运作,充分利用场地的地形、水文等有利条件,综合考虑生态分区原则与实际场地的现状,具有更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进而提高了整个农场的运作效率.其设计和实施经过了长期且缜密的观察;它关心环境系统的所有功能,让自然生态系统展现自身的演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生产.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土地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危机愈演愈烈,需用更广的视角探寻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因此,今后城市空间和社区农园生态设计中更应思考:① 善用屋顶、阳台、墙面与公园等城市建筑物与自然交接的“边界”,营造生物的多样性.利用边界生产食物,使其成为当地生产食物的绿色工厂.同时,作物具有收集阳光与保水的功能,还能净化空气,为建筑物防紫外线和隔热;② 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增强土地的集约与混合利用.创造以自我依赖为基础,从生产、处理、分配与消费,提升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整合系统. ③ 合理有效收集雨水的同时,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升城市水源的自主率,降低暴雨时洪患的危害. ④ 减少城市中高污染、高排碳、高能耗材料,善用旧建材、二手资源,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与利用,用零废弃概念创造新资源.逐渐营造循环型建筑物与集合式住宅,自给自足,做到资源循环;⑤ 彼此相互照顾、分享资源,合作编织城市生活的无形网络.从阳台到农园、从城市到旷野,提供另一种体验田园游憩的机会,从此不用离开城市也可一圆田园梦.

参考文献
[1]王雅雯, 张天新. 永续设计理念下的社区农园布局形态[J]. 规划师, 2013, 29(7): 114-118.
[2]刘学颖. 永续耕作生态村社设计原理及其案例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8.
[3]Wikipedia. David Holmgren[EB/OL].[2015-09-03] http://en.wikipedia.org/wiki/DavidHolmgren.
[4]MOLLISON B. Permaculture, A Designers' Manual[M]. New South Wales: Tagari Publications, 1998.
[5]CRABTREE L A. Sustainability as Seen from a Vegetable Garden. Macquarie University Thesis, New South Wales[EB/OL].[2015-09-06] http://www.thirdangel.com/sustainabilit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放眼全局 正确解读朴门永续设计|朴门永续设计
这是座植物园,却可以教我们设计经典的朴门农园
繁花似锦、碧绿如春的“鱼菜共生”农场
出走的农民和归来的新农人
欧洲农业的奇迹, 改变现代农业的奥地利人
我的澳洲朴门永续设计之旅(一)|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