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悦读
"我家养的花开了,有这么大哦!"
"我家的花有脸盆那么大。"
"我家的花比脸盆还大!"
几个小朋友连比画带说地聊天,都挥舞着两个小胳膊说自己家的花到底有多大,胳膊都快不够使了。
谁也不会觉得这几个小朋友在撒谎吧,明显这些孩子想象力爆棚,竞争之心爆棚。
一提到小孩撒谎,我们更多地想到这样的
场景:家长:“啊!怎么变成这样了!谁干的!是你吗?”
孩子:“不是我……”
家长:“撒谎!”
孩子会撒谎,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了,认知水平发展了,更聪明了。
撒谎至少说明孩子情商高,甚至情商、智商都高。
因为干了“坏事”怕爸爸妈妈生气,怕爸爸妈妈说自己,因为内疚,比如弄坏了什么东西。
因为要对某件事保密,需要隐私,比如偷偷藏起来糖果,藏起别人给的好吃的……
因为要引起注意,比如夸大自己的某些行为,或者夸大别人的事情。
撒谎不改的坏处: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小小谎言没什么危害性,甚至还会因这些小谎言觉得孩子很可爱。但是如果孩子不小心养成了撒谎的习惯,以后再想改变,就十分困难了。
天天吃完水果,把盘子拿到厨房,放到水池里,又拿了出来。
"妈妈,我吃完了,给。"
妈妈:"嗯,洗完碗再去玩。"
"我洗完了。"说着天天就溜走了。
明明就没洗啊!妈妈气坏了,这孩子居然知道用撒谎来逃避责任!
天天跑到外面玩,把鞋子脱了一扔,光着脚到处跑。妈妈喊他:"天天,把鞋捡起来。你不要了吗?"
"那不是我的鞋!"
妈妈把天天抓住,俩人僵持了好久,天天一口咬定:"那不是我的鞋!我才不捡!"
孩子小的时候会因为认知水平低,说一些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谎言(夸张、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其实孩子最初的谎言就都多来自恐惧——害怕家长的反应。
天天的爸爸和爷爷脾气都非常暴躁,要是天天犯了什么错——包括一些不是错的错,比如不小心打破碗——这俩人肯定暴跳如雷地呵斥天天一顿。天天很怕,不喜欢这样。
天天偶然间听到妈妈和爷爷间的对话:"小刘(天天妈妈),这些是你的东西吗?"
"不是啊,好像是天天爸爸的。"
"哦。乱扔东西也不知道收拾!都这么大人了!"
爷爷走后,妈妈迅速地把东西收走了,其实那些都是妈妈的东西。
原来可以这样啊!聪明的天天马上学会了。于是,为了躲开惩罚,第一次撒谎成功后,天天越来越多地撒起谎来。撒谎给天天带来了好处,撒谎的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当撒谎形成习惯后,不管对方是谁,天天都撒谎。天天也变得比以前更加淘气、大胆,因为他知道撒谎可以让他逃脱责任。
研究发现,说谎的孩子多来源于说谎的原生家庭。孩子无意中从家长的言行中学习到这种社交模式,并学以致用。
要想让孩子改掉撒谎的毛病,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不撒谎,不跟孩子撒谎,不在孩子的事情上撒谎。4岁以前的孩子大多还没有很明显的道德观成形,对孩子的撒谎行为主要以纠正为主。当孩子撒谎时,不要斥责,也不能轻描淡写,不能让孩子觉得撒个谎无所谓,更不能让孩子感到受到鼓励("我家宝贝儿太聪明啦!"),而要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觉得说实话会倒霉,说谎话才能过关。然后再通过看绘本、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孩子都是很单纯的,都是向善的,都愿意成为让人喜爱的好孩子。
行为矫正的方法:
规则1——忽视不好的行为,夸奖、强化好的行为。期望效应,多肯定孩子好的一面。
规则2——你越不想让孩子怎么样,就越不要说出来。不给孩子贴标签。
规则3——言传身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教育方式,用你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把幼儿园或别人的玩具偷偷拿回家,您该怎么办?
问孩子:"咦?这是哪来的玩具呀?"
孩子回答后,对孩子说:"哦,那你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玩的喽?明天我们还要还给人家,不然别人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会伤心的。"如果是小号玩具,可以说玩具妈妈找不到小玩具了,会伤心的。
最后,再次跟孩子强调:"别人的玩具是别人的,要借的话要和别人打招呼。你的玩具是你的,别人要借也要和你打招呼,拿别人的东西都要打招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头三年影响一生,新妈妈一定要看
【百科知识】育儿知识讲座
幼儿六周岁前必须遵守的规矩
六岁前,不给孩子立下这6个规矩就晚了!
孩子6岁前,一定要教会他这6个道理,错过就来不及了
6岁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做到这些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