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生还是养殖?浅谈挪威三文鱼的工业化生产

[绿色观察]野生还是养殖?浅谈挪威三文鱼的工业化生产


野生还是养殖?——浅谈挪威三文鱼的工业化生产

文/赵天晓(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水产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挪威三文鱼,学名银大马哈鱼,属鲑形目,鲑科,鲑属,又称银鲑、大西洋鲑等。2008年,世界三文鱼养殖产量约为160万吨,其中大西洋鲑品种占三文鱼养殖总量的93%。挪威作为现今欧洲最大的鱼和鱼产品供应商,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西洋鲑的养殖场,如今其大西洋鲑的养殖量已占世界总量的46%,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世界三文鱼的故乡。
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处于北极圈以内,面临大西洋,在众多岛屿和峡湾的映衬下,拥有长达57000公里的狭长海岸线。正是由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挪威三文鱼的水产养殖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笔者在挪威求学期间,曾有幸参观了解德国、瑞典及挪威等欧洲多国的水产养殖场及水产品加工工厂的发展状况,对其整体的工业链条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梳理。以2000年的挪威为例,在整个水产工业链条中,大约有26000人在渔船上工作,主要从事水产捕捞,大约12000人在水产品加工工厂工作,而另外大约6500人在养殖厂工作。从产业结构布局上看,挪威渔业与海洋事务部负责法令及政策的制定,挪威食品安全局负责监察,而科研支持则由海洋研究所、营养研究所等国家大型研究机构以及各大学的水产学院负责,整个体系分工明确。
以曾拜会过的挪威最大的水产跨国企业Marine Harvest为例,其整个工业链条完善而高效。首先,该企业拥有自己的三文鱼亲鱼养殖场、育苗场,承担三文鱼育种、孵化、疫苗注射及幼鱼苗的人工光线处理和养殖等工作,可以确保后续产品的质量及一致性。培育出的三文鱼种苗会被送去企业挂牌长期合作的三文鱼养殖场。这些养殖基地均设在天然的海面或峡湾等位置,拥有大型网箱系统、水上的“井船”及基地系统、全自动控制的投喂系统、水下自动监控系统,以及报警系统等。完备的生产系统将整个养殖场的工作控制得井井有条,同时还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养殖精度。此外,养殖场还会定期进行网箱的清洁工作,对水质进行监测和处理,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并定期对三文鱼称重以及检测身体各项指标,将水体污染及水产品疾病的概率控制到最低。在饲料方面,挪威惯常使用鱼源饲料投喂的天然方式,保证了三文鱼体内的营养均衡发展。目前,许多植物源、微生物源的新饲料也正处于实验研究中,今后势必将有更加优良品质的饲料出现。在养殖场中,当三文鱼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养殖达到市场需求的大小时,便由“井船”从养殖场的网箱运往加工工厂的临时存放池。三文鱼会被洗鱼泵及管道系统内产生的负压抽吸到加工厂内。厂内始终保持低温环境,同时使用全自动生产线,通过敲击或高浓度CO2等方式处理,将鱼杀死。随后,鱼体被传送带传输至下一步,完成自动开膛、去除内脏,并进行冰水清洗。接下来的生产线会根据不同客户的习惯和要求产生两种生产途径的划分,从而产出不同种类的产品。一是全鱼产品,二是去骨鱼片产品。加工完毕后,所有产品都会进行最后检查、称重、加冰、贴标签,并完成包装,最后出产。整条鱼产品生产线全程自动化,并有工人辅助检查及协助,以确保完备安全的生产加工。产品加工完毕,便是一整套完备的储藏、运输及配送系统。挪威的三文鱼远销世界各地,如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大西洋三文鱼约95%来自挪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通过查询包装编码,可以马上追溯到该产品的生产厂家,甚至可以追查到是哪个养殖场、哪一批次的鱼,从而大大增强产品质量控制。
然而,挪威的三文鱼养殖工业看起来近乎完美,却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潜在的隐患。以工业化养殖阶段为例,综合归纳起来,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杠杆的调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 饲料、抗生素及化学药剂对养殖地水体环境的影响;
3. 鱼病的传播;
4. 养殖鱼类对野生鱼种的影响;
下面逐一展开,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凡是追求利润的商业行为,大都存在这个问题,挪威也不例外。以养殖设备为例,水产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止网箱的网体破裂、鱼群流失,养殖场会采用很多方法。2007年,Marine Harvest想扩大网箱养殖面积,但这样就增大了网体被周围水体中海豹攻击的几率,从而使网体破裂的风险增大。技术上来讲,本可以换装高电压网或声阻设备以阻止海豹攻击网体,但由于成本相对较高,所以企业往往选择猎杀周围水体中的海豹以达到同样的目的。结果往往影响了周围环境的物种分布,甚至生态平衡。再以饲料为例,由于近期国际油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商家在饲料中加入的脂类含量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蛋白质成分。结果,以往油类产品价格偏低时,部分商家所一直推崇的“富含对人体有益脂肪酸的产品更健康”的概念,因为价格的调整而即刻转变成“高蛋白含量的鱼类产品更健康”的“新理念”。其实,诸如此类的种种变化无不是由于经济杠杆在背后调控完成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即饲料对水体的影响,也不难理解。由于过量的饲料投喂,超过当地水体的承载能力,导致过量的细菌分解及大量藻类滋生,从而消耗大量氧气,产生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类影响对养殖鱼类及当地生态环境往往是一种很大的破坏。而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及化学药剂的过量使用还会导致菌体抗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其灭菌效力;同时这些药物也会流入野生环境中,对野生物种产生影响;再有便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水体本身正常微生物的水平,从而导致水体自身净化能力大大下降。值得庆幸的是,在挪威三文鱼的生产过程中,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有了很多积极的改善。从1988年接近年抗生素使用量50吨的严酷现实,逐年减少,直到1995年, 总使用量已经控制在3吨以下。时至今日,每年仍在不断减少抗菌素的使用量,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疾病一直是困扰挪威三文鱼养殖的一个大问题。以著名的贫血病为例,1984年,三文鱼传染性贫血病(ISA)第一次大规模爆发;1987年,其传染性得以证明。到1990年,政府规定养殖厂需具备官方健康证明书, 同时对孵卵所作出健康保障的约束, 如海水不能进入孵卵所,以及进入海水中的鱼不能再次转移等;1993年,挪威政府又针对鱼品加工厂产生的废水、孵卵所提供的海水处理方式以及科学卫生的产品运输方式等方面推出新规,从而使该疾病渐渐得以控制。此外,更多的疾病,如鲑鱼病毒性败血症(VHS)、细菌性肾病(BKD)和弗朗西斯氏菌病(Francisella)等也在持续不断地危害着三文鱼的健康。自2007年以来,胰病(PD)和鱼虱已经逐渐成为最严重的三文鱼疾病,对正常养殖过程的影响很大,从而成为了挪威水产学家们要攻克的新难关。当然,挪威的水产科学家们也在针对一些疾病的机理进行研究,推出了一部分功效显著的疫苗及药物产品。
最后介绍一下养殖三文鱼对野生三文鱼的影响问题。当养殖的三文鱼由于一些意外情况,逃离养殖区域,进入野生环境后,往往会对野生三文鱼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养殖的三文鱼可能携带病菌,传播给野生种,或者会成为野生种食物的有力竞争者。其次,由于养殖三文鱼与野生三文鱼的生长空间和节律存在差异,养殖种的洄游时间普遍比野生种要晚,从而干扰了野生三文鱼繁衍的自然节律。第三,区别于野生种“无目的”的自然选择,长期的人工养殖及目的明确的育种过程,使得养殖三文鱼的生活习性及基因库与野生种存在很大差异,如体色、形状、体内脂肪含量及分布、生长率及性成熟时间等。一般来讲,养殖三文鱼在野生环境下进攻性差、产卵的存活率低,对野生环境适应力也相对低。经过与野生三文鱼的杂交,会部分改变野生三文鱼的习性及基因,同时降低了整个野生三文鱼基因库的多样性,最终导致整个三文鱼种群对于疾病、寄生虫及其他自然选择压力的抵御能力下降。自1998年,挪威政府着力限制养殖鱼以任何形式流入野生环境,并要求养殖场一经发现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2000年,全国展开一项针对“逃跑鱼”的大型运动,大大增加了关于对工业化养殖过程中养殖鱼类流失的监控设备和研究方法的投入力度;又于2001年,开启一项“内部监察”计划,根据ISO 14001环境管理的标准,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监察系统。
综上所述,虽然面临许多挑战,挪威三文鱼的工业化体系,针对从三文鱼的出生到成为产品的每个过程都始终配套电子监测设备的严密监控,再加上饲料的正确选择,从而保证了挪威三文鱼产品一直以来杰出的质量和绝佳的口味。笔者认为,相比较野生的三文鱼来讲,养殖的挪威三文鱼,仍然具备科学饮食,饲料品质优良,产品的一致性强;由于疫苗、监控及所处生长环境更为洁净、安全,从而疾病及寄生虫生长的概率较低;并且拥有更强的产品溯源性,更利于产品安全问题的尽快发现和解决等优势。
虽然,在消费者中总有一种观念认为野生的就是天然的,天然的一定比养殖的好!其实并不尽然,野生三文鱼相对于养殖品种来讲,染上疾病或寄生虫的几率就要高很多,且膳食的营养成分也不一定全面、健康、均衡。只要养殖场和加工厂能够做到不急功近利,积极加大对于环保的投入,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剂;同时继续发挥科技的优势,研发新的药物及控制方法对抗各类疾病;拒绝质量低劣的水产饲料或其他“添加剂”,养殖产品的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各类相关法规,也可以增加养殖的科学性及可持续性,确保行业对环境的友善。挪威三文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正常的生长期、自然的生长环境、科学而天然的饲料喂养,加上无微不至的质量控制手段,保证了挪威三文鱼产品的优良品质。
在此,挪威三文鱼的工业化生产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渔业产品而言,并非野生的一定好、养殖的一定不好,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它们每天是否能摄入均衡的营养物质,是否能生活在安全、洁净的环境中。

来源:
作者:自然之友

日期:2010-04-08 10:16:06

 

28家挪威养殖三文鱼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
【发稿时间:2010-7-20 8:44:51 【作 者: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 【稿件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审核发布:
   海外媒体报道称,为确保从挪威进口安全的养殖三文鱼产品,俄罗斯兽医机构为挪威出口的水产品设定了独立特定的标准。共有14家挪威养殖三文鱼企业于今年5月接受了俄罗斯兽医机构和挪威食品安全局(NFSA)的检测,结果3家养殖企业获准向俄罗斯出口养殖三文鱼产品。至此共有28家挪威养殖三文鱼企业获得向俄罗斯出口水产品资格。同时,挪威食品安全局(NFSA)预计于今年9月举行新一轮水产养殖场检测工作。 

  近日,俄罗斯兽医机构向挪威食品安全局(NFSA)发送了5月的检测报告,最新获得批准的企业包括:Slakteriet Brekke公司、Fjordlaks 水产养殖公司和Alsvaag Fiskeprodukter公司,而Sunnmore 水产公司受到俄罗斯兽医机构水产品出口种类的临时限制,出口生效日期为7月1日。现在Sunnmore水产公司正在进行装修工作,一旦工程完成将再次接受俄罗斯兽医机构的检测。 

  挪威食品安全局(NFSA)将根据俄罗斯兽医机构的检查报告进行企业跟踪,目前又有20家水产企业提出检测申请,挪威食品安全局(NFSA)正在积极与俄罗斯方面进行沟通,希望在9月进行下一轮审核。

 

挪威三文鱼鱼粉用于饲养帝王蟹 [复制链接]

1#
使用三文鱼鱼粉作为饲养帝王蟹饲料正呈现可喜的成果。挪威食品、渔业和水产养殖研究所指导的试验研究表明事实,三文鱼鱼粉可以代替传统的鱼粉/鲱鱼粉并且对帝王蟹的生长和质量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意味着三文鱼生产商可以从三文鱼的副产品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并且创造了增加独特的并且需求量很高的帝王蟹海鲜产品产量的机会。

      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挪威帝王蟹公司计划在增加饲养和销售活帝王蟹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以捕获为基础的帝王蟹养殖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是用饲料来确保低死亡率和高生长率。为了发展和茁壮成长,可以通过三文鱼鱼粉饲料来提供帝王蟹需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现在Vital Seafood AS公司具有大约每年生产3000吨三文鱼生产鱼粉的生产能力。

      项目负责人资深科学家Sten Siikavuopio说,“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用三文鱼鱼粉取代传统鱼粉,三文鱼鱼粉对帝王蟹的生长、生存和质量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设置了在饲料中的含量从25%到100%不同水平的三文鱼鱼粉试验。”

      在为期三个月的饲养试验中观察到,使用三文鱼鱼粉没有死亡或健康有关的损害。螃蟹食用了所有类型的饲料,但科学家们注意到,含有纯三文鱼鱼粉的饲料被食用的更快。这表明,在螃蟹饲料中含量较高的三文鱼蛋白质起到了促进食欲的作用。

      此外,喂食含有100%三文鱼鱼粉的帝王蟹肌肉的生长与喂食传统鱼粉的螃蟹同样好。

2#

吃了三文鱼粉的帝王蟹肌肉是不是风味更好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鱼粉疯涨?“鱼粉替代”再度成为行业焦点!水产行业重重困惑之下出路在哪?首先要从这改变……
2020年,水产界将发生这点改变,事关每个养殖户!!
中国水产养殖业要吃掉全球野生鱼类资源?
黑水虻正在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一场革命。
10万吨“巨轮”深海养大黄鱼,质量堪比野生,养鱼新时代来了
叶檀:剧变!全球生态链、产业链进入危机时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