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光明情结(修改稿)

张英基

我是高校的一名人文学科教师。退休以前,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每天都关注《光明日报》的学术版面,特别喜欢阅读“史林”、“文学遗产”等一些老栏目的文章。十几年前,我也曾在光明这些老栏目上发表过几篇小文章。退休以后,我对光明依然顾恋不舍,特别是理论部主办的有关栏目,每天关注、阅读和收存其中相关的文章。记得2004年4月下旬,《光明日报》理论部率先创办了“光明网论文发表中心”栏目。从此,我便经常在此栏目发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方面的学术论文。从2004至2008年的四年间,先后在理论部“论文发表中心”发表学术论文200馀篇,这些文章先后被“艺术中国”等多家学术网站转载。2008年以后,“论文发表中心”栏目转为“光明博客”,但我依然关注、浏览。几十年来,我一直将《光明日报》光明网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每天清晨打开电脑,都要登录光明网,阅读《光明日报》电子版的各版内容,尤其是改版后的电子版,令人视野开阔,版面栏目设置新颖大气,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功能齐全,版面可放大,可缩小,翻阅检索特别快捷方便。我记得就在改版后的当天,就将《光明日报》电子版演示推荐给了淄博市老年人大学的文学班学员们,推荐给了同行好友们。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光明报业广大员工的出色工作与优质服务。

我特别注意到《光明日报》2010年10月27日关于16个版面的报道内容:为“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满足广大读者的新要求与新期待,将于2011年1月正式扩版,由每个工作日12个版增至16个版,周六周日不变。”其中“大视野、国家社科基金、风华时代、光明书榜、人才、国际·文化等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当时看到这一改版扩版的消息,激动兴奋不已,奔走相告。太好了!光明此举又走在了全国报界的前列。

从2010年10月起,光明开设了“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全方位、多视角地报道和介绍国家社科规划和基金管理情况”。这一举措,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人文社科理论界广大知识分子的关注与支持。

从2011年起,光明将原双周刊《大学生活》,易名为《风华时代》,并改版转为周刊,“助力学子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各个栏目宗旨,英明、正确。能够面向在校的广大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读者群,为他们搭建起展示学子风采、才华,加强服务引导的平台,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等内容,彰显其智慧与个性,并通过辩论、对话、答疑等方式,充分满足了广大学子之所需。这些举措都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读者的支持。

    我也一直关注“光明荐书榜”和“荐书榜特别延伸”栏目。2011年光明将这两个栏目予以整合扩充,推出了双周刊“光明书榜”,并设立了“每月书榜”、“作者·编者·记者热点图书访谈”、“榜书热评”、“书摘”、“读者反响”等栏目,此举为广大读者购书、选书、读书、评书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指导,深受读者欢迎。

“人才是宝,人才兴国。”从2011年起,光明还推出了《人才周刊》,为全国人才工作的繁荣与发展呐喊助威,此举亦令人振奋。

2011年,光明还将原来的《观察》《观察与探索》《深度报道》栏目,更名为“大视野版”,注重选取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热点、系列、专题等多元化报道方式,凭借“富媒体”大容量、高点击率、高浏览率等优势,展示了更加宽广的新闻视野,给读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读报享受。

    2011年起,光明还推出了《国际文化》周刊,聚合国内外文化报道资源,与读者共同探讨中外文化对话、交流之道。此举令国人振奋鼓舞,中国文化理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也一直比较喜欢阅读光明“文荟副刊”,因为该栏目充分展现了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从2011年起,在传统“文荟”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些新的栏目,我一直非常喜爱。

光明“清丽、舒展、从容、大气”,“声闻九州,光明天下”。几十年来,天下读者,关注光明,阅读光明,书写光明,品评光明,视光明为心灵的“家园”。

山东理工大学    张英基

2010-11-19初稿,2013-1-15修改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翰墨颂光明
《光明日报》副刊投稿邮箱
强力推荐:邳州文化网——邳州人的网上文化佳园
焕发新“声” 再踏征程——2019稻读朗读者为你而来!
谈文学鉴赏中的心理距离(修改稿)
第十一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启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