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不可小视"嘌呤"! [图]
 
 
 
千万不可小视"嘌呤"!
 
"嘌呤"痛风病产生原因的祸根 
 
 

 

什么是嘌呤

        嘌呤: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 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俗称富贵病。一般在男性身上发病,而且会遗传。海鲜, 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发病时用药物治疗外 (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
 
  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以下,女性则不超过O.357毫摩尔。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痛风常累及肾脏而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
 
  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大类。原发性痛风除少数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某些酶缺陷外,大都病因未明,并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痛风是继发于白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病I型等。
 

  某些药物,如速尿、乙胺丁醇、水杨酸类(阿司区林、对氨基水杨酸)及烟酸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痛。此外,酗酒、铅中毒、铍中毒及乳酸中毒等也可并发继发性痛风。临床诊疗工作中习惯把"原发性"省略,我们通常所说的"痛风"一般都指原发性痛风而方。

        痛风归根结底是由于器官和组织内酶〈即促进尿酸合成的酶和抑制尿酸生成的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沉积在关节组织和肾脏内无法排出造成损害,从而形成痛风。

 


         痛风的发生原因很多,这里只介绍原发性痛风: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仅有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几十年,有些终生不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最终5%-12%的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
 
 

  2、急性痛风关节炎:典型的首次发作常在夜间突然发病因足痛而惊醒。疼痛高峰在24-48小时,如刀割或咬噬状。关节周围及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初为单关节炎,以拇指、大脚趾多见,其次顺序为足背、跟、膝、腕、指、肘等关节。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关节红肿热剧痛和活动受限,可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容易被误诊为蜂窝组织炎或丹毒)。一般在三天或几周后可自然缓解。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可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症候。开始痛风与炎症发作间歇可达数月或数年,但以后发作越来越频繁,症状越来越重,侵犯的关节也愈多。受寒、劳累、饮酒、食物过敏或吃高嘌呤食物,感染、创伤和手术为常见诱因。
 

  3、临界间痛风:两次痛风发作的间歇期称为临界间痛风。多数病人第二次发作是在6个月至2年之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常为未治疗的病人,呈多关节性,在多关节发作者中约80% 累及下肢关节,但同时累及两足者罕见。在次期间通常无症状,关节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一般来说,痛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0:1,以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但近年临床调查显示,我国痛风患者的初发年龄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门诊中亦常见到前来就诊的青年白领男性。1985年以前,痛风平均初发年龄为47.8岁,40岁以下发病者占32%;到2000年,痛风的平均年龄已提前至41.5岁,40岁以下发病者达58.3%,在不足20年的时间里,痛风的平均年龄提前了6.3岁,40岁以下发病者增加了26.3%。这组统计数据应该使广大的痛风“边缘人物”提高警惕,注意生活规律化以减少痛风发生。 
 

        痛风也表现出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规则。一般认为,10%~35%的痛风患者有家族史,发病年龄越小,家族遗传的比例越高,如80%的12~19岁病人和50%的25岁左右痛风患者均有家族史,女性若是在停经前发病,多有家族史。
 


        痛风的发生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吃出来的病。但是,痛风发生后又是什么原因诱使它再次或多次发作呢?将痛风主要原因归为六点:①长时间步行;②穿着太紧、太硬的鞋子而导致足部外伤;③剧烈的运动;④精神压力太大;⑤有外伤或外科手术史;⑥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及饮酒等。
 

 


        痛风的防治

        科学地防治痛风,从吃喝住行做起。

        吃:严控嘌呤物质,多选碱性食品

        绝大部分的痛风患者都知道要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因为这对减少外源性核蛋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防止或减轻痛风急性发作,减轻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尿酸结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痛风患者可多吃碱性食品,以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使尿液呈碱性,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进尿酸的排出。碱性食物主要包括马铃薯、甘薯、奶类、柑橘等果蔬,既能促进尿酸排出,又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利于痛风的恢复。
 
 


        喝:限制饮酒,选用饮料

 
         1.限制饮酒
        哈佛医学院麻省综合医院风湿性关节炎内科治疗小组选定4.7万名尚未患痛风的男性追踪观察了12年,并对其中患上痛风的730名患者的饮酒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饮酒与男性痛风值得关注的结论。数据表明,与滴酒不沾的男性相比,每天摄取50克以上酒精的男性患痛风的概率高2.5倍、每天摄取30~50克的男性患痛风的概率高2倍、每天摄取15~30克者患痛风的概率高50%、每天摄取10~15克酒精者患病概率则高30%。同时发现,在各类酒中,啤酒最容易引发痛风,烈性酒次之,而葡萄酒与痛风基本上没有相关联系。
 
 
 


         2.选用饮料
        对于饮料的选择,在科学的基础上,痛风患者可适量饮用,以增加尿量,进一步促尿酸排出。茶叶碱或咖啡碱在体内代谢成甲基尿酸盐,不沉积在痛风石里,所以对咖啡、可可、茶叶没有严格限制,痛风患者可适量选用。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对痛风病人不利,不宜饮用。蔗糖或甜菜糖分解代谢后一半成为果糖,而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应尽量少食。蜂蜜含果糖较高,不宜食用。
 

 


        行:适当运动
 
        在这里将“行”理解为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预防痛风发作,运动量一般以中等运动量为宜。50岁左右者运动后,以心率达到110~120次/分、少量出汗为宜,每日早晚各运动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以散步、打网球、健身运动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为好,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

        此外,过度疲劳、紧张、焦虑、强烈的精神创伤时易诱发痛风。适当运动,有助于消除各种心理压力,保持精神愉快。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生活规律,减少痛风发作可能。
 
 


        以上主要介绍了有关痛风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但痛风患者仍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必要时仍应借助药物的力量,缓解症状。最后再对痛风治疗的预后作一些交代,痛风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很难根治,如遗传性痛风等;而由高嘌呤饮食引起的继发性痛风则是可以治愈的。痛风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保养,就完全可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优质生活。但痛风年轻化如果不引起广泛重视,痛风反复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痛风病忌的饮食

       (一).不要吃富含嘌呤类物质的食物: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来的,因此痛风病患者不要吃这类食品,以免诱发痛风病。富含嘌呤的食物有:各种动物内脏、肉类汤汁、各种肉食、骨髓、海鱼(特别是风尾鱼、沙丁鱼等)、虾、蟹、海菜;各种豆类(特别是豌豆)、花生米、菠菜、菜花、蘑菇、糙米、粗面粉、全麦片等均应禁止食用
 
         各种食物的嘌呤含量

       
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1.发芽豆类、黄豆。


2.鸡肝、鸡肠、鸭肝、猪肝、猪小肠、牛肝等。

3.白鲳鱼、鲢鱼、白带鱼、乌鱼、鲨鱼、海鳗、沙丁鱼等。
 
 
 

4.小管、草虾、牡蛎、蛤蜊、蚌蛤、干贝等。

5.小鱼干、扁鱼干。


6.豆苗、黄豆芽、芦盫。

7.紫菜、香菇。
 
 
 


8.肉汁、浓肉汤(汁)、鸡精等。

9.酵母粉。


 
 
 
嘌呤含量低的食物






1.各种奶类及奶制品。


2.各种蛋类。

3.猪血。

4.海参、海蜇皮。
 


5.米、麦、米粉、冬粉、面线、通心粉、麦片等。

6.玉米、马铃薯、甘薯、芋头等。

7.植物油及动物油。


 


    (二)。控制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痛风病与肥胖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所以,积极地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对于预防痛风发作,有着积极地意义。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的碱性素食为主,可以多吃一些含嘌吟较低的奶类和蛋类。痛风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公斤体重每日0.8~1.0克以下。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60克以下,禁止吃动物油。
 


        (三).多饮水和忌辛燥刺激食物:痛风病患者在平时应注意多喝水,不要等渴了再喝,这样有利于尿酸的排出。因为烟、酒、浓茶、咖啡、辣椒等食品可以诱发或加重痛风,应禁止食用. 

 

 

 
2011/05/11雨霖转载/编辑/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风病产生原因及防治
痛风病根在内脏
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痛风走不了路?这种食物,是高尿酸的“天敌”吃一点,远离痛风!
痛风能吃花生吗 吃花生不利于痛风的康复
痛风的“天敌”找到了,4种碱性食物早晚吃点,尿酸悄悄降下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