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枯槁中的生命迹象——画家于江平 【图文】
 
  
 
    于江平(咏玉),字敬川,号莒龙山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高研班导师,宋庄印象街艺术区于江平工作室国展创作精英班导师,中国塰翰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云之上水墨艺术联合会副会长。多幅作品被海内外美术馆、专业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获奖经历:

    2016年作品《惠生园记·融》入选“2016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
    2015年作品《惠生园记·坰》获“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
    2015年作品《惠生园记·掠影》获“高洁品味 兰惠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
    2015年作品《惠生园记·幽》获“纪念潘絜兹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
    2015年作品《静栖》入选“丝绸之路 绚丽甘肃”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5年作品《晨曦》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5年作品《地羽·梵》入选“2015 万年浦江·全国山水画作品展”;
    2015年作品《惠生园记·寻》入选“2015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作品《惠生园记·惑》入选“明德·和融——201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金蟾·朝露》入选“2014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展”;
    2014年作品《暮鸟伴寂入梦来》获“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
    2014年作品《曦》获“多彩中国梦2014·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入会资格奖 ;
    2014年作品《酣》入选“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展”;
    2014年作品《万事喧阗莲默言》入选“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
    2014年作品《金蟾·清韵》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幽梦》入选“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吴冠中艺术馆第二届中国画展;
    2014年作品《晨曦》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创作奖;
    2012年作品《凤凰古城印象》获“山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2年作品《晓风秋露野情闲》入选“画说武当中国画作品展”;
    2011年作品《情系朝晖》入选“山东省第15届美术新人新作展”;
    2009年作品《春日吉祥》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展”优秀奖;
    2009年作品《静栖》获“山东省首届青年艺术大展”优秀奖;
    2009年作品《帘动一池幽》入选“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大展”;
    2009年作品《听秋》参加“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邀请展”。
    2008年作品《一帘幽梦》入选“庆奥运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

    于江平并不是所谓意义上健谈的人,不过一聊起艺术,他就有了话题。但无论如何,艺术家的作品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话,同样的,也只有通过于江平的作品才能更深地理解他的想法。如果你是那位有识之士的话,便会驻足。

    纵观于江平所呈现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创作、写生和拟古。这三个方向也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兴趣与艺术创作审美倾向。

    关于拟古:

    不论是创作、写生还是拟古,于江平一直都不离传统,这也是他所一直坚守的。但传统的理解对于每一位中国画家来说都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择取,这种择取也便成了他们呈现出来的画面。苍涩中的枯寂感是他所追求的传统意像,而这也是古代文人的志趣。他所追寻的并不是为了迎合观众,而是用自己的表现手法表达他的坚守。

 

    于江平从小就已经受到书法训练,直至初中开始方才接受美术教育,这一接触,画画便成了他的追求。他以最传统的方式,最初从梅兰竹菊起手,四君子中,他又热衷竹子,以致之后他创作的题材常以竹为元素,来表现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他尤其喜欢八大的画作,也常拟八大的风格来慰藉自己,但又不以八大为面貌,因为在他看来,当没有人生阅历时,直接学八大不足以维持画学之路,故而需要广取博采。

    拟古人系列他画了很多年,从他的笔墨技巧就能看出,专注笔墨的锤炼和运用成为他的手法之一。展卷之后,从笔墨回归画面,终归中国元素。于江平思考:既然中国画笔墨之法众多,那将笔墨元素拆分再组合又会是什么效果?于是他开始运用破墨来增强画面的诗意感。看起来诗意,但实际运用并不容易。如此在破墨的基础上体现出小写意的抒情和工笔的精准,中间有丝毫的误笔,呈现出来失误就会被放大。那些大刀阔斧的状态和值得令人把玩的细节,都是其无数次的枯燥劳作才换得的技艺,是他从无到有的经验。

    关于写生:

    中国画有其独特的观察和表现方法,以及独特的空间关系。对于花鸟画来说,写生常被作为收集素材的方式之一。但如何解决一个时间段所遇到的绘画问题,成了于江平每次写生所需要思考的。除此之外,于江平不只将其当成一种收集素材的方式,对他来说这更是一种精神诉求,是借画面表达自我的一个方式。我们知道,以学院派成熟的绘画体系,很容易绘制出近乎“完美”的画面,但越是完美的画面,则越容易消解个性。我们可以看到,于江平写生的两种形式能够给予借鉴:一种是用速写白描的形式,意图在写生中找寻不同寻常的图式变化;二是在直接对景写生时,以物象为基础生发,获取意想不到的主题。

    很多写生作品看似生涩,但往往就是这些生涩的作品反映出了他独到的观察力。他会从景象中不断发现自我,继而在画面之中不断实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到于江平写生作品常含带对自我的思考,且感情浓郁。即便是很常见的枯竹、杂草或是篱笆花卉,在其笔下呈现的都是其对生命的思考,且不乏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不同于其它画种有时会利用复杂的光影、严谨的构图或戏剧性的冲突,他所力求的仅是得到的灵感,并将灵感历尽心力真实的表达出来。如他为西双版纳路边普通的花草“造像”,在稍经处理的构图和笔调中,显现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对生活的雕琢。

    关于创作:

    如果说笔墨语言的锤炼和写生的探索是他在传统艺术中的延续,那么《惠生园记》系列主题创作就是于江平继续追问生命起源的痕迹。而这个系列中表现的意像——竹,是他找到的一个入口。

    《惠生园记》系列,讲述了于江平刚到北京的生命状态。这组作品也让他获得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各种奖项,借此,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

    于江平的创作从来都是目的明确的。他认为,创作不同于写生,对主题的明确、突出和升华是有别于笔墨和写生训练的。

    然而,主题的突出又离不开生活,就像清代画家郑板桥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那样,艺术家把纷繁的自然物象进行筛选过滤,最终选择一些对自己的艺术有价值的部分去表现。利用这些现实生活的素材,通过作者的补充加工、融汇贯通、丰富完善,使艺术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实用性。

    就像《惠生园记》系列里空灵的画面一样,画面中所描绘的物象因“明亮”的光感而变得模糊,但正如评委所说:“画面的物象虽是花鸟题材,但整体构成是山水面貌。”这也形成了目前花鸟画创作难得一见的模式。

    于江平处理的对象是竹和栖息的鸟。这两样可说是在至今为止对花鸟画而言在传统观念中变化最少的东西。世间万物都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而他愿意借此来表达他想要说的艺术主题——荒野。在这之中,他注重线条的对比、面的对比以及内容的对比,新与旧,也体现了他想传达的另一观念——重生。

    于江平笔墨中透露出冷逸之气正契合他想表达的“重生”。枯槁中的生命迹象,看起来很和八大冷峻的套路如出一辙。不一样的是,同一审美方向用了不同的呈现方式

(2019/11/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家于江平:翰墨人生抒雅情
崔新江花鸟画作品欣赏
写意本色——王克勋花鸟画作品赏析
工写兼擅,墨彩灿然——简评王斐的花鸟画创作
笔墨传神 别具一格
70后潜力花鸟画家,王克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时代审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